趙方圓
摘要:良好的音質是音樂與人溝通的橋梁,合唱音質的不同所展現出的情感不同,人們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也會不同,這便是合唱藝術的魅力所在。想要獲得良好的音質必然要進行氣息訓練,才能在表達過程中展現不同音樂作品所需的音色,或是委婉,或是恢弘,或是喜悅,或是悲傷。本文將主要以合唱氣息訓練為主題,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合唱:氣息訓練:分析:研究
我國傳統民族聲樂中存在這樣一句描述氣息重要性的俗語,即“唱一輩子戲,練一輩子氣”,由此可見氣息訓練的重要性。歌者在合唱過程中通過對氣息的控制能夠發出輕、重、緩、急、平穩、悲傷、歡快、深沉等聲音。發聲過程中隨著音的高低、強弱,氣息也在發生相應的改變,合唱過程中歌者氣息必須要根據旋律、情緒等進行力度的調整,從而讓合唱得到完美的展現。
一、合唱氣息訓練中三大呼吸類別
1.整體呼吸
在合唱過程中,不論合唱的人數是多少,都需要在演唱過程中進行整齊劃一的呼吸,即所謂的“整體呼吸”,合唱人數越多,對呼吸的整體性要求便越高。整體呼吸過程中合唱人員必須要做到以下三點:保持正確的吸氣位置;咽喉狀態要良好;先表現出演唱的情緒。但合唱過程中的整體呼吸并非僅有上述三點,還需要參與合唱者配合指揮手勢,不能出現搶拍等現象。整體呼吸能夠讓合唱作品的和聲色彩更加準確,色調更加鮮明;復調作品合唱過程中需要重視聲部整體呼吸,避免在合唱過程中出現過于個性化的音調,實現合唱起聲的統一性:呼吸整體的統一性,確保語氣、句法表達、起拍的準確性;呼吸速度的統一性,只有合唱速度統一,才能保持呼吸統一,若演唱者速度不一致,便會導致個體與整體演唱速度脫節,也會對指揮產生影響;靈活的顆粒性是指在整體急促演唱之后需要快速靈活的調整氣息,控制氣息均勻呼出,經過急促呼吸后各聲部在吸氣時發聲腔體打開不能過大,否則將會導致演唱出現不清晰等不良情況;力度的爆發性是指在作品的開頭、結尾或特定小節中進行強力發聲過程中需要重視呼吸量的儲備,做好瞬間急吸、強呼的爆發準備。
2.輪流呼吸
輪流呼吸是指非常規個體之間以兩個或多個聲部為單位,在演唱過程中進行先后交替的集體式呼吸。在合唱過程中各聲部的呼吸氣口必須保持明確,但并非所有的合唱作品都需要各聲部同時呼吸。輪流呼吸在復調合唱作品中較為常見,該類型作品中最少有兩個聲部進行輪流呼吸,獨立聲部譜面不會標注輪流呼吸的氣口標志,但譜面中會有斷句標點,若是出現輪流呼吸氣口是標點式斷句會被淡化,從而提升音樂整體連貫性。輪流呼吸在合唱中有以下幾個特點:后聲部需要與前聲部之間有連接線,后聲部需要在前聲部未收聲時出生,己達到不同氣口的銜接,加強音樂連貫性;交替演唱是輪流呼吸作品中最常見的形式,需要根據樂句要求進行呼吸,聲部之間需要傾聽其他聲部,在表達過程中懂得謙讓,讓不同聲部情感得到良好的表達;合唱輪流吸氣過程中鮮明的斷句所產生的效果為視聽同步,其目的是為了表現出音樂的可視聽性,所以不能出現較為夸張的吸氣聲或動作。
3.循環呼吸
合唱團中的每個個體氣息能力都是不同的,在合唱過程中每個個體會進行非規定的呼吸交替。循環呼吸在合唱作品中同一聲部內部較為多見,但也可以在多個聲部同時演唱絕對高音過程中在多個聲部之間運用。循環呼吸有以下幾個特點:合唱過程中某一聲部演唱同一高音時部分人出現漸弱吸氣時,其余人可進行漸強掩護,以循環呼吸的方式讓整個合唱的音量更加的穩定,從而提升整體合唱均衡性;循環呼吸過程中個體需要保持滿吸慢呼的方式,尤其是在演唱舒緩型樂曲和延長音型合唱作品時,該種要求是為了增強氣息之間的連貫性,讓作品能夠得到完美的展現;循環呼吸能夠增加音樂持久性,尤其是無伴奏過程中能夠代替伴奏的延音功能。但是在保持音樂持久性過程中需要避免出現吸氣聲較大、進聲過強、突然收聲等情況,否則便會對整體音量的平衡產生影響,導致合唱過程中出現音量過強、過弱或個性較為突出等情況。
以上三種呼吸之間存在相互協調、相互合作的關系,在呼吸訓練過程中三種呼吸皆有所聯系,輪流呼吸時獨立聲部便會采用整體呼吸;整體呼吸是較長樂句則需要循環呼吸;循環呼吸時多聲部便會采用輪流呼吸,三種呼吸方式讓合唱作品能夠得到更好的展現,因此在合唱過程中需要合理的應用三種呼吸方式。
二、合唱氣息訓練的分析與研究
1.氣息在合唱教學中的訓練方式
(1)慢吸慢呼
慢吸慢呼能夠訓練人的腰腹肌肉歷練,在該訓練過程中最重要的是放松,讓鼻子牽引嘴巴然后進行吸氣,讓氣息能夠準確的到達腹腔,若是不能找到腹腔可以到達的深度就要讓練習者使用工具抵住腰部和臀部的連接方位;氣息吸至八成滿后要在吐氣時需要咬緊牙關并發出“S”的音節。
(2)慢吸快呼
慢吸快呼能夠訓練人的吸氣深度,讓腰腹肌肉能夠擁有強大的爆發力,讓演唱者能夠良好的處理高音和強音。該吸氣的原理和上述慢吸慢呼原理相同,不多贅述;氣息吸至八成滿后要在吐氣時運用腹部力量,在短時間內吐氣并發出“S”音節。
(3)快吸快呼
快吸快呼需要在找到吸氣與呼氣的氣息落點基礎上,以打哈欠的形式進行快速吸氣,讓氣息能夠快速的到達相應的位置,并在氣息吸至八成滿后要在吐氣時運用腹部力量,在短時間內吐氣并發出“S”音節。該種方式多用于歡快風格合唱作品之中。
(4)快吸慢呼
快吸慢呼在合唱氣息訓練過程中較為常見,吸氣與快吸快呼相同,呼氣與慢吸慢呼相同。在合唱氣息訓練教學過程中需要掌握各種吸氣和呼氣的形式,并且多加練習才能達到應有的合唱效果。
2.氣息的控制與聲音的高低
氣息地控制在氣息訓練中也較為重要,在演唱音域較寬、聲音高低起伏變化較大的合唱作品時,需要注意在唱至高音區時,歌者必須要合理的控制氣息,做到深、沉、穩,同時要確保氣息支點處于低音狀態。“沉于底貫于頂,聲音要立住,氣息要落肚”是我國民間俗語,該內容是指人在控制氣息過程中需要將支點保持在胸腹的連接部位,便于喉結下降,讓喉嚨打開時保持松弛,讓聲帶在演唱高音過程中進行有效振動和調節。比如合唱過程中到達高聲區時需要讓喉嚨形成圓筒狀態,讓聲音能夠從喉嚨積極的向外擴張,讓聲柱能夠從中間位置上升至相應的高度,即高音低唱。高音低唱能夠在氣息控制低的同時讓聲音的位置保持在高音的狀態,讓高音唱的更加輕松。在低音過程中也不能放松對氣息的控制,而是需要保持提起之感,在演唱低音的過程中需要想到高音的位置,即低音高唱,該種方式能夠讓歌者保持吸氣的同時確保各共鳴腔體保持在打開狀態,不讓聲音往下落。部分人認為決定音樂曲調高低音的是聲帶關閉的程度,發聲的并非是氣息的支點,但若是采用該種方式對合唱團進行訓練,所發出的聲音必然是很沉重且缺乏光彩,而且該種演唱方式不易唱高音,甚至高音根本上不去,若是持續以該種方式對合唱團進行訓練,必然會影響合唱團的正常壽命,所以在訓練合唱團過程中必須要重視氣息的控制和訓練,這樣才能夠讓合唱團發揮出其真正的能力。
3.氣息的控制與聲音的強弱
合唱中的聲音強弱對比最能夠展現合唱藝術。在合唱強音過程中需要依靠較大的共鳴音響,但共鳴腔體功能作用的發揮,與吸氣過程中喉嚨是否找到高的位置有直接的關系。因此,在合唱過程中同一音高下聲音強弱與個體呼出的氣流給予聲帶的對抗程度有聯系,對抗程度大聲音強烈,對抗程度小聲音越弱,氣息對抗強度是來自橫膈肌的收縮,把氣息推進胸腔之內進入聲門發出。所以,合唱過程中強音在表現過程中,歌者的后腰部會有較為明顯的向下力感,該力感會對下沉的橫膈膜產生牽制,并增加對腹肌的壓力,從而達到強化氣息呼出力度的目的,并將該股氣流作用于聲帶,引起共鳴腔體的有效共振,歌者便可發出具有強烈共鳴的聲音,該種聲音會十分洪亮且豐滿。合唱中的弱音具有較強的表現力,屬于難度較大的演唱技巧,在弱音演唱過程中聲音要小且要富有共鳴,因此在弱音演唱過程中需要注意發音體的振幅,若是振幅過小便無法引起有效共鳴。所以,在弱音表現過程中需要保持打開的共鳴腔體,加強對氣息的控制,讓氣息既有力度但又不是太強烈,且弱音聲帶震動與高音唱法的感覺基本一樣,只是橫膈膜支持力量聲柱較細且較為舒緩,該種氣息控制訓練下發出的弱音比較有穿透力。
三、結論
展現良好合唱的基礎是要擁有良好的音質,若是合唱過程中某個人的聲部出現細微瑕疵,合唱所塑造的音樂形象便會受到影響。氣息是人在唱歌過程中的主要動力,若是沒有氣息的支持,人們必然無法進行有效的發展,所以對于歌者而言,氣息的訓練尤為關鍵,對于合唱亦是如此,所以在合唱中需要重視氣息的訓練。
參考文獻:
[1]閻寶林,氣息訓練一一合唱之根[J].中國音樂教育,2019 (10):37-44.
[2]高志興,聲樂訓練在中學合唱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 (23):13-14.
[3]許超男,淺談合唱呼吸的訓練[J].戲劇之家,2019 (16):54+82.
[4]胡曉瑞,聲樂訓練方法在合唱教學中的作用[J].黃河之聲,2018 (11):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