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曾一度掀起了巨大的收視狂潮,成為全國各大電視臺播出電視節目類型的重要組成部分,幾乎每家電視臺都播出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深受廣大電視觀眾的喜愛。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蓬勃發展催生出對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的巨大需求,尤其具備高業務素質的電視民生新聞記者。作為電視民生新聞的直接生產者,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的素質高低直接決定著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播出質量和收視率,因此,電視民生新聞記者需要切實提升自身的新聞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從而為廣大電視觀眾提供更多優質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最大化彰顯自身的職業價值。
關鍵字: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業務素養
何謂民生新聞?是指重點報道與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和工作密切相關的新聞。民生新聞最早興起于紙媒,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相對稍晚,新聞界普遍認為,江蘇廣播電視臺于2002年元旦播出的《南京零距離》節目拉開了我國電視民生新聞的序幕,至此,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正式亮相各大電視熒屏并風靡全國。隨著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飛快發展,一大批優秀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極大豐富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形式與類型,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應。但是,近幾年來,由于我國電視民生新聞的迅猛發展和盲目的市場競爭,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內容日益出現同質化、娛樂化、低俗化以及“小民生”等傾向,電視觀眾出現“審美疲勞”的跡象;與此同時,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為了突出“眼球效應”,片面追求高收視率,往往將一些充滿色情、暴力等負面信息作為節目的主要內容,嚴重影響了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在觀眾心目中的影響力與公信力,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感嚴重缺失,導致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收視率逐漸下降,嚴重干擾了電視民生新聞的未來發展。
如今,媒介發展己進入到新時代,新媒體與電視等傳統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進一步深入,電視媒體以及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都面臨著新媒體帶來的巨大挑戰,無論是廣大電視觀眾還是電視媒體自身都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致期待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鳳凰涅粲”。在此背景下,電視民生新聞記者自然難以“獨善其身”,為了不被新時代所淘汰,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必須修好內功,切實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與綜合素養,才能“人盡其才”,發揮出新聞記者應有的作用。
一、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素養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足
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是電視民生新聞報道信息的親歷者、生產者和傳播者,其具備的業務素養和綜合素質與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質量息息相關。進入媒介發展的新時期以來,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發展一波三折,既面臨發展機遇又遭遇巨大沖擊;與此相對應地民生新聞記者的業務素養,也在發生重大變化,如今,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業務素質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在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綜合素養的發展過程中存在幾個明顯的問題:
1、專業素養與業務水平參差不齊
對新聞記者而言,最基礎的專業素質是要具備極強的新聞敏感和政治敏感。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所采訪的主要內容都是社會大眾最大的關切,是站在社會大眾的角度來挑選新聞報道的主題,可以說,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是要替社會大眾發聲的,要承擔社會大眾與政府間“橋梁紐帶”的作用,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深受社會大眾喜愛,也備受政府部門的重視。所以,電視民生新聞對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有極強的依賴性,電視民生新聞的發展離不開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的專業素養。然而,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普遍存在新聞敏感和政治敏感薄弱的問題,采訪、提問等具體業務操作能力不突出,這些不足局限了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對新聞線索的發掘,也容易導致他們寫出來的新聞報道缺乏深度和高度,失去了對新聞事件發展方向的預判和新聞價值大小的辨別,不能有效地引導社會輿論導向。
2、在新聞報道中存在越位的現象
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在新聞報道過程中一定要強調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要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不能脫離客觀事實發表任何意見,這是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最基本要求,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無論在采訪還是新聞寫作中都要時刻謹記新聞的客觀真實性。但是,不少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為了獲取某些利益而刻意忽視自身的職業道德和角色要求,直接對新聞事件進行媒介審批,采訪與寫作環節都以“自我”為中心,隨意發表個人主觀的意見,嚴重干預了新聞事件的發展,也對社會輿論導向造成影響,更損害了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社會公信力。
3、缺乏利用新媒體的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新媒體憑借其自身強大的優勢迅速在媒介市場占有了一席之地,擁有大量的粉絲群體,如今成為受眾接收各種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新媒體的橫空出世,改變了信息的傳播渠道和傳播模式,受眾的信息需求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新媒體的出現,勢必也對電視民生新聞乃至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產生深刻的影響。作為新時期的電視民生新聞記者,一定要轉變傳統的媒介思維,強化自身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取長補短,提高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整體質量。但是,仍有很多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墨守成規,抵觸新媒體,在電視民生新聞的采訪和寫作環節摒棄新媒體思維,導致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缺乏新意,也影響了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在新媒體平臺上的傳播。
4、采訪與寫作模式單一,缺乏新意
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的主要工作仍集中在新聞的采訪與寫作環節,這是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提升綜合素養的關鍵環節。隨著受眾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要求愈發苛刻,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傳統的業務技能亟待改進和完善,否則采寫出來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很快失去吸引力,不能牢牢抓住電視觀眾的興趣,影響節目忠實受眾的培養。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特別是剛工作不久的新聞記者,還無法將理論知識與采訪實踐相結合,照本宣科,在電視民生新聞寫作的謀篇布局方面,經常一成不變,節目嚴重缺乏新意,直接降低了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媒介市場競爭力。
二、新時期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業務素養的內涵
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的業務素養是指電視民生新聞記者采訪與寫作的能力。眾所周知,業務素養與政治素養、知識素養、作風素養等素養一樣,是電視民生新聞記者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前提。離開綜合素養的支撐,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就很難勝任記者的工作崗位,更不能采寫出膾炙人口的新聞佳作。具體而言,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的業務素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要具備良好的社會活動能力
新聞線索稍瞬即逝,采寫獨家新聞的難度越來越大。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只有切實具備良好的社會活動能力,廣結人脈,學會善于與各行各業的人打交道,與他們“打成一片”,才能有機會融入不同的階層圈子,這樣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取重大的新聞線索,這是新聞采訪與寫作的前提,否則,只能局限于政府等部門發布的關于民生方面的信息,人云亦云,不能增強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口碑,不利于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推廣。
2、要具備敏銳的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電視民生新聞與老百姓息息相關,節目內容的選題可以是“大民生”,也可以是“小民生”,無論那個層面都離不開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敏銳的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電視民生新聞記者一定要有極強的新聞敏感性,善于從紛繁的新聞事件中找出最有新聞價值的新聞線索,并清楚知道此篇報道所帶來的社會影響是怎樣的,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3、要具備熟練運用各種采寫設備的能力
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的采訪與寫作都離不開專業、先進的采寫設施設備,尤其各種先進的電子設備的應用,極大提高了電視民生新聞記者采訪與寫作的效率,確保了電視民生新聞的時效性。所以,新時期的電視民生新聞記者一定要學會靈活操作各種先進的采訪與寫作的設備,比如懂得使用電子無人航拍設備等等,這種操作工具的能力也是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業務素養的內容之一。
4、要具備純熟的文字表達能力
新聞寫作是新聞采訪活動的提升,采訪是為寫作服務的,電視民生新聞記者一定要加強新聞寫作的技能,要熟練運用各種字詞句,準確表達,要體現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權威性、專業性,不能讓觀眾產生歧義。同時,還要加強與新媒體的融合,嘗試用網絡流行語以及觀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寫作相對枯燥乏味的電視民生新聞,力爭增強新聞報道的新鮮感。
三、結論
總之,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是電視觀眾極為關注的新聞節目之一,需要不斷創新節目的內容與形式,以便滿足于廣大電視觀眾的多元化信息需求。而電視民生新聞與記者專業素質是完全分不開的,電視民生新聞記者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最終播出效果起著關鍵作用,只有真正加強電視民生新聞記者綜合素養的培養與提高,才能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用電視民生新聞客觀真實地反應出社會發展的新局面和新變化,也才能讓社會大眾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進而推動全社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林浩,新媒體時代電視記者編輯應具備的素養和能力[J].新媒體研究,2016,2(01):88-89.
[2]韓雪,論電視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質[J].新聞傳播,2011(11).
[3]郭風云,媒介融合環境中的“全能型”主持人[J].中國傳媒科技,2010 (9):54.
[4]姚莉,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質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2.
作者簡介:李斌斌(1983. 12-),男,漢族,安徽亳州人,本科,記者,研究方向:電視新聞采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