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古麗·阿力普
摘要:文化作為一個民族得以生存與發展的根本,民族文化的載體在于舞蹈,且在整個文化傳承中貫穿,在少數民族的文化發展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也是組成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通過生動形象的舞蹈可以充分展現一個民族的精神、生活習俗與人文風情。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在我國西北部,包括13個少數民族,而在新疆地區最為常見的民族就是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其舞蹈藝術存在一定相同之處,也有一定差異。
關鍵詞: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舞蹈風格:對比分析
我國有56個民族,不同民族在發展期間所形成的舞蹈形式,具有不同風格。在我國新疆地區,民族種類繁多,且具有悠久的發展流失,所形成的民族文化與藝術各具特色,如維吾爾族、哈薩克族,二者在舞蹈藝術方面存在一定異同,舞蹈表現形式極具多元化,能夠充分展示自身的民族文化與風俗習性,通過對比分析兩種民族的舞蹈風格,可更好的繼承與保護我國的民族文化。
一、維吾爾族與哈薩克族舞蹈的起源與動作的形成
1.起源與繼承
新疆是我國最大省區,位于我國西北部,擁有悠久的歷史、廣闊的地域、絢麗多彩的文化藝術,有“歌舞之鄉”的美稱。維吾爾族一直在這里居住,男女老少善于歌舞,天山回鵲族樂舞得以實現傳承與發展,在此基礎上實現了對于古西域樂曲精華的吸收,再加上人民的不斷努力,所形成的舞蹈藝術極具本民族特色,且受到人們喜愛。
哈薩克族人口超過千萬,在數十個國家分布,如中國、土耳其、俄羅斯等,在我國新疆地區也有居住,在阿勒泰、塔城和伊犁等地區居住的人口大約有160萬。該民族同樣善于歌舞,所具有的牧業生產特點濃厚,經過數千年的傳承發展,也逐漸形成本民族的舞蹈藝術。
2.文化內涵
維吾爾族最早在我國北方草原游牧,后逐漸發展到西域,游牧生活逐漸被擺脫掉,自此定居的農業生活逐漸開始。作為一個古老民族,最早在公元三世紀出現,經過長時間的發展逐漸向畜牧發展,再加上漢民族文化的影響,逐漸向農耕文明發展。在伊斯蘭教、薩滿教、佛教的影響下,在其思維模式中可以將絲綢之路帶來的商業文化體現出來,而這些都能夠在民族舞蹈中表現出現。
哈薩克族擁有眾多人口,舞蹈內涵的題材主要在于習俗文化,可將人類原始社會的生活特點保留下來,文化信息鮮明,而民族習俗文化的傳承與延續可通過舞蹈藝術的延續、發展體現出來。
二、維吾爾族舞蹈與哈薩克族舞蹈動律的異同性
1.舞蹈風格
維吾爾族的舞蹈風格給人一種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覺,立腰、昂首挺胸、拔背的體態,經本族第一舞人康巴而汗規范而成。在此之前,新疆的民間舞蹈不重視體態,尤其是維吾爾族,康巴爾汗在整理本民族舞蹈時運用蘇聯學習的芭蕾舞訓練方法和開、蹦、直的形態特點,又結合本民族舞蹈,形成一套完整的舞蹈體系,使其兼具中西方的美感。
哈薩克族是馬背上的民族,舞蹈主要在于展現馬背生活,舞蹈題材也是騎馬生活居多,雙臂主要在于動肩,步法也是馬步,常用的舞蹈詞匯在于剪羊毛、擠羊奶等,其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即歌舞、樂舞。
2.動作特點
維吾爾族的舞蹈具有優美、挺拔的造型,開朗且奔放,對于手部、手部動作十分擅長,不同人物的內心情感與性格可通過擺動頭部、移項、手腕動作表現出來,風格別具一格,運用了各種變化的旋轉動作。
哈薩克族舞蹈具有鮮明的節奏、旋轉比較急速且具有輕盈的動作,可將牧業生產特點充分反映出來,題材主要是騎馬狩獵,在舞蹈中充分體現了各種生產活動,如剪毛、擠奶等。舞蹈輕快有力、剛健蒼勁,粗狂、剽悍的舞蹈表演風格,女性動作風格比較細膩,主要是上身、手膀、手腕動作等,“黑走馬”、“哈熊舞蹈”等都是比較常見的舞蹈形式。
三、異同原因
1.不同人體美觀念 身體姿態
關于人體美觀念,維吾爾族的姿態較為挺拔、高傲,藝術魅力的展現主要借助昂首挺胸、立腰的方式,而哈薩克族直立中帶有一點含蓄,不具備較大的動律幅度,舞蹈姿態可通過曲線展示出來。
2.不同生活環境 舞蹈動律
維吾爾族一直在我國新疆地區居住生活,深受當地經濟與傳統文化的影響,在天山回鵲樂舞的傳承、發展基層上將古西域樂曲精華充分汲取,再加上人民的不斷努力,所形成的藝術風格細膩、穩重且熱情。而哈薩克族主要以游牧為主,舞蹈題材主要是騎馬,擁有濃厚的草原氣息,輕快、灑脫自如的舞步,韻味彪悍、粗狂。
3.不同服裝 舞蹈重心
對于一個民族而言,與其他民族得以區別的重要標志在于服裝,而兩個民族在舞蹈方面的差異事實上就是服裝上的差異。維吾爾族所采用的衣服往往比較簡單,會點綴一些花紋,主要是長裙加一頂花帽,動作輕盈靈便。而哈薩克族的服飾比較復雜,多穿著層疊圍裙和高立狀帽子,一些會設置羽毛。
4.不同生活方式 舞步
維吾爾族主要在綠洲生活,主要是自娛自樂,步伐主要在原地且起伏較小,進退步、橫墊步、點步、錯步等為基本舞步。而哈薩克族舞步主要是馬步,基本舞步在于踏步、馬步與跺步等。
四、結論
綜上所述,維吾爾族與哈薩克族在許多方面存在相似之處,如生活地域、生活習慣等,由此造就了兩民族在舞蹈方面的相同點,但是因兩者在發源、特點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具有不同的舞蹈風格,通過對比兩個民族的舞蹈風格,可更好的保護與繼承我國民族文化。
參考文獻:
[1]穆巴拉克·阿孜古麗,淺析新疆維吾爾族舞蹈表演[J].課程教育研究,2019 (30):216-217.
[2]唐麗,地域文化對維吾爾族舞蹈的影響[J].北方音樂,2019, 39 (13): 230-231.
[3]莫合力斯江·迪力夏提,維吾爾族民間舞蹈的表演特點分析[J].文化產業,2019 (13):16-17.
[4]吳盼盼,論哈薩克族民間舞“黑走馬”的起源與發展[J].武術研究,2018,3(01):132 -13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