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
摘要:身韻是整體提煉了戲曲舞蹈當中的武生、花旦以及青衣等表演的風格和動作特點,其去除了戲曲內談套路化和程式化。它結合西方芭蕾訓練系統構建了有著中國古典韻味,并且符合中國審美標準的舞蹈系統。隨著這個系統在教學當中不斷的研究,更系統提煉出古典舞身韻元素。它讓中國古典舞擺脫了戲曲舞蹈模式,形成了有著典型的動作審美特征和風格韻味。身韻通過特有身體韻律性訓練手段,建立了有著傳統古典韻味的詞匯以及表達方式,其影響了中國古典舞教學系統的健康發展。它給舞臺表演帶來了特有藝術表現手段和舞蹈表現形式,然而作為古典舞身韻內最重要以及最基礎的訓練部門是此次我們提到的元素性訓練。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身韻元素;意義
一、中國古典舞身韻中“元素訓練”的重要性
中國古典舞身韻體系的構建是通過道家子午陰陽辯證統一的思想作為前提,通過歷史傳統作為參考,中國古代美學作為載體。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融合了儒家塑像所提倡的圓潤和諧之美[1]。在建立古典舞身韻審美取向上得到更多的道路,繼承了傳統而不拘于傳統,在傳統方法的基礎上,提煉出許多身韻元素的動作,并且將其進行發展和組合,進而形成了中國古典舞——“擰”“傾”“圓”“曲”四個具有典型東方美學的身體形態[2]。通過凸顯人體曲線美,另外在參考儒家思想前提上提出形體統一的內外兼備審美學說。它要求需要通過身體作為媒介來傳遞中國特色的古典韻味以及文化觀。
因為古典舞語言的風格有著一定的典型性,進而元素性訓練比較重要。它為建造中國古典舞身韻訓練的前提,將許多元素動作進行發展,連接和排列重組,然后配合呼吸延展形成了古典舞身韻的詞匯,比如:云肩轉腰是將“提”“沉”“含”“腆”“擰”“旁提”六個元素動作進行排列組合,應用比較多的肢體伸展以及收縮,配合轉化中心以及呼吸支配整個動作來完成。當在教學過程內不能將這些基礎性的元素來單獨對講解以及訓練進行分解,而應用了直接進入的模式,其結構將會讓人對動作外部形態不能把握,進而造成了在姿態不精準的情況下直接對內在呼吸和韻律配合進行影響。這可以說,它是一類得不償失,并且效果比較差的模仿。
二、中國古典舞審美標準和元素訓練內在的關系
中國古典舞是按照古代道家子午陰陽對立統一的思想而建立的。它在發展的時候也融合了儒家思想所倡導的此消彼長周而復始的圓潤之美。“圓”為太極圖內兩魚相互咬合外部的輪廓,“正反皆至,無端無止,比稱映照,圓融無礙”,其表達了我國審美心理以及宇宙觀的映射,然而中國的古典舞審美情趣也是構建在對圓的研究和追求方面。換句話說,圓這個概念貫穿到了古典舞內全部動作的起、行、止的運行路線里,大到動作間起承的轉合,小到眼神之間的一放一收,都需要舞者沿著圓弧的軌跡來進行運行。我們從動作姿態的圓與動式走向的圓,到步伐流動的圓以及視線運轉的圓,其根本運行軌跡都離不開“三圓形”路線,即“平圓”“立圓”“八字圓”。
三、古典舞專業訓練教學過程中融入身韻元素訓練的重要性
古典舞訓練的最終目的是“為舞蹈表現創造以物質為前提的身體條件,以培養技術技能為主要功能,強化動作技能與身體韻律的有機結合,創造出高水準的專業舞蹈藝術所需的綜合表現能力”,這就要求古典舞專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將身體的功能性訓練與律動的風格韻昧相融合。所謂專業訓練,是指通過指導與練習使學習者掌握和提升某種技能或知識,并將其轉化為一種能力,用于完成舞臺藝術表現,其中包括了身體靈活自如的運用能力與典型性風格韻律的把控能力。可以說這種訓練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僅僅專注于學生身體的功能性開發。因為一味地強調肢體大開大合的幅度、動作變化的力量速度以及數量堆砌技術技巧,而忽視舞蹈本體中最重要的屬性 風格韻味之美,其最終培養成果也只能稱之為匠人而非舞者。以中國古典舞基礎教學中“腰”的訓練為例,“腰”在舞蹈的范疇里一般可分為上中下三個部分,腰椎在脊柱中段,上接胸椎和頸椎,下至骶椎。就功能而言,腰有三個軸,可前含后彎,左右側曲,擰身環轉。在基礎訓練課程中我們通常更為注重它功能性的表達,對人體腰部運動的幅度、力度與速度提出更高要求,強調身體極限性運用,但這并不是古典舞所要追求的唯一目標與境界。而基礎訓練中身韻的加入,讓我們從學習者身上看到了人體所展現出的另一種適而有度的韻味之美以及生生不息的輪回之美,更看到了本民族千百年來所形成的宇宙觀與審美情趣,明確地表現出東方古典主義的圓融中庸之美。
四、結論
經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古典舞身韻歷史比較久遠。在特殊歷史階段發展出了一種有著東方傳統審美以及民族文化內涵相互融合的舞蹈訓練系統。它集合了一代代藝術家的思想精髓。在古典舞基礎的訓練教和學過程當中,不僅需要對時代自身風格性以及民族性進行把握,還要將“不抄襲和盲目崇拜”這一理念體現在教學方法上,尊重傳統而不守舊,預防出現呆板以及僵化。在內容設計方面需要格外的關注在功能性訓練時候嚴格遵守風格韻律美學的基本原則。在教學的時候,應用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方式將“元素”動作鋪墊進整個課堂內容中。
參考文獻:
[1]王常琳,古典舞身韻課在舞蹈教學中的價值探索[J].黃河之聲,2018,(7):25.
[2]劉倬,試論中國古典舞身韻在舞蹈教學訓練中的價值[J].大眾文藝,2017,(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