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亦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疫情就是命令。在這場規模空前的對抗病毒的戰斗中,廣大醫務工作者勇敢地與“看不見的”死神較量,以一身白衣,舍一己安危,守一方平安!他們是“最美逆行者”,他們是最可敬、最可愛的人,他們是身著“白衣”的“戰士”!
朱彬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感染科醫師,今年1月份時在上海進修。1月22日,農歷臘月二十八,湖北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Ⅱ級響應。一直關注著武漢疫情的朱彬坐不住了,但是,他的請求卻被遠在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協和醫院科室主任鄭昕婉拒了:學習進修機會難得,安心留在上海。
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遠在上海觀戰,聽聞同事倒班頻率越來越高,還有人堅持帶病工作,朱彬內心越來越煎熬。他再次向鄭昕申請:“關鍵時刻,請讓我和大家在一起!”
這一次,鄭昕同意了。
朱彬隨即打包行李。可如何回去?由于疫情影響,通往武漢的交通開始充滿變數。
當天的航班已無票,火車停運。聽說華山醫院有赴武漢支援的醫療隊,朱彬立即請求隨隊出發。但由于醫療隊當天晚上即緊急出動,并未通過他的臨時申請。而這時,最早只能訂到25日的航班。雖不甘心,朱彬也只好耐心等待。哪知24日晚上,出發前夜,航班再次取消。
那就先飛長沙,再租車去武漢!1月27日中午,飛機落地長沙黃花機場。朱彬片刻沒有耽擱,直接開車上高速。“當時租車公司的客服發現我把目的地設定為武漢,還特意打來電話詢問原因。”朱彬說,自己就回了一句話,“因為我是一名醫生,我要回去上班。”
租車的費用是3000多元。朱彬當時只想盡快趕回去,對費用沒有放在心上。然而租車公司了解到他的情況后,主動免掉了所有費用。這讓他心中一暖,“這讓我感到,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因為有工作證明,進城相對順利。經過4個多小時的跋涉,27日17點,朱彬終于回到了武漢。
朱彬的妻子朱珍妮也是一名醫護人員,也正奮戰在抗疫一線。妻子說:“同為醫生,我知道這個時候不可以也不可能攔得住他。既然回來了,我們就一起戰斗吧。”
回到武漢后,朱彬立即加入科室排班,穿上厚厚的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在發熱門診坐診。防護服是一次性的,成本比較高,還緊缺。朱彬和同事們穿上防護服,堅持6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節省下一脫一穿的時間,就多一些診療時間。
1月24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專家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乘坐列車,從廣州奔赴武漢參加醫療救援,正如他17年前支援抗擊“非典”前線。
56歲的張忠德在給對口支援的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醫生做防護措施培訓時,不斷強調“要合格”,“不合格就培訓到合格為止,防護是第一要素,怎么嚴格培訓都不過分”。此時的語重心長正來自17年前張忠德“抗非”的親身經歷。
17年前的“非典”時期,張忠德在排查SARS患者時,突然一位患者的情況迅速惡化,他沖上去給患者上呼吸機插管,而正是這個動作使得張忠德被病毒感染。發燒、呼吸衰竭接踵而至,張忠德住進了重癥監護病房。所幸,通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張忠德最終痊愈。
這次經歷讓張忠德進一步認識到中醫輔助治療在此類疫情防控中的特殊價值,此次出征,除了帶領一支60人的中醫醫療隊,他的另一重任是盡快和其他專家一道,制定出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中國方案”。
到武漢后,張忠德的行程排得很滿:大年初一6時30分出發,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大年初二,到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10個小時。
張忠德所帶領的醫療隊里有4人和張忠德一樣曾在抗擊“非典”的前線戰斗過,而他們的經歷也更能給患者以信心,張忠德在查看病情時便以此來鼓勵患者:“這個黃隊長也感染過‘非典’,也是住在隔離病房里的,你看他挺過來多好。”
讓張忠德欣慰的是,在他指導下開展救治工作的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很多病人達到出院標準并出院。
1月26日至2月20日,遼寧先后組建11批次醫療隊、1支疾控隊,包括呼吸、重癥醫學、傳染、感染、急診等專業醫護人員共2030人,馳援湖北一線。
汪海源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第一批援漢醫療隊的隊長,同時作為重癥醫學組的副組長,汪海源的任務是每天對病房內的重癥患者進行搶救醫療工作,與醫院協調重癥患者的會診、收治以及重癥醫學組的排班。
在重癥醫學組進駐之初,首先面對的是醫院ICU設計不能滿足眾多感染患者的救治需要,感染控制也困難重重。與時間賽跑,同死神抗爭。汪海源率領重癥醫學組火速同醫院領導及ICU主任完成對接,2天內完成了對ICU病區的專項改造,為救治更多危重病人創造條件。12張床全部是臨床診斷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汪海源和重癥醫學組所有的醫護人員冒著隨時被感染的風險,時刻在床邊救治患者,尤其是遇到患者呼吸機支持沒有作用時,還要對其進行俯臥位通氣——多名醫護人員一起努力將被鎮靜或昏迷的患者翻身,被感染的風險更大。
一位武漢醫院的消化科女醫生,剛剛30歲,被患者傳染上了新冠肺炎。隔離治療了兩周,病情惡化,出現呼吸衰竭,在分院區轉至主院區急診的時候心跳驟停。2月9日凌晨4時許,汪海源和重癥組的同事們趕到醫院對其進行搶救。此時,普通呼吸機治療已經無效,緊急進行俯臥位通氣效果仍然不理想,必須進行ECMO(人工肺)治療。一直忙碌到天亮,汪海源和同事聯合武大中南醫院團隊成功對患者進行了ECMO治療,患者病情得到極大緩解……看到年輕的同行闖過了鬼門關,汪海源的眼睛模糊了。
從北方來到濕冷的南方,汪海源和同事們需要面對很多不適。“剛來時下雨天武漢又潮又冷,為了達到感染控制的要求,需要盡量開窗通風,當消毒劑噴到手上的時候,就一個字:冷!”為了省防護服,很多醫護人員中午不休息,不吃飯,不少人還穿了紙尿褲。但汪海源和他的同事們無怨無悔。他說:“只有在這里,治好了一位位患者,才會有更多家庭團圓……我們正在努力從艱難的冬天走向充滿希望的春天!”
2月17日,中華流行病學雜志發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征分析》報告透露,全國已有3019名醫務人員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其中包括1716名確診病例。
醫院,是一處沒有硝煙的戰場;一封封讓人淚目的請戰書,是對祖國、對人民的誓言。抗疫一線醫護人員的獻身精神和無畏的勇氣,和浴血奮戰的戰士們一樣,值得我們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