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靜,戴世鵬,顧 慶,田苗苗,尚海霞
(1.滄州市人民醫院 磁共振室,河北 滄州 061000;2.滄州中西醫結合醫院 超聲室,河北 滄州 061000)
類風濕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指以慢性或對稱性多關節病變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晨僵、關節腫脹和疼痛癥狀[1]。RA病因尚未明確,可能與遺傳、病毒、細菌感染及外傷、吸煙環境感染等有關[2]。RA是在滑膜炎基礎上發生滑膜充血、水腫及滲出等現象,進而滑膜增厚,損害骨性關節面,喪失關節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質量[3]。RA發病初期只累及指關節,但中晚期RA則出現關節間隙狹窄和骨關節破壞等不可逆體征[4]。因而及早準確診斷并恰當治療RA,對控制RA患者病情進展,改善關節腫脹和疼痛等癥狀,降低致殘風險率有重要的意義。臨床上常見的影像學檢測方法為X線,其對中晚期RA患者有較好的診斷效能,可直觀顯現骨質破壞程度,但對早期RA易存在漏診現象而延誤治療時機[5]。 MRI具有高分辨率、多序列掃描法及無創傷等特點,已被臨床廣泛使用[6]。MRI技術輔以23 mm顯微線圈可更為清晰顯現指關節、腕關節等解剖結構,對早期診斷RA有積極的作用[7]。同時OMERACT-RAMRIS半定量評分法能有效反映機體滑膜炎病情,對臨床分級、診斷有一定輔助功效[8]。血清類風濕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和抗環瓜氨酸多肽(CCP)抗體是RA有效的血清診斷因子[9],但關于滑膜炎評分與血清RF和抗CCP抗體相關性研究相對較少,因而本文通過研究MRI顯微線圈半定量與RA抗CCP抗體及RF水平的關系,旨在為臨床早期診斷RA提供參考依據。
1.1 病例選擇 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RA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6例,女64例,平均年齡為(50.10±6.13)歲。手腕關節晨僵有67例,手腕關節疼痛有54例,指關節腫脹有17例,腕關節腫脹有50例。
患者納入標準:符合早期RA診斷標準[10]:有晨僵癥狀,并伴有手腕關節疼痛、腫脹等現象;病程不超過1年;患者未服用過RA治療相關藥物或進行其他治療手段;耐受MRI顯微線圈技術檢查、造影劑和半定量評分系統;無認知功能障礙,易正常溝通交流者;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
患者排除標準:合并患有皮肌炎等其他自身免疫疾病者;合并惡性腫瘤者;中晚期RA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不服從安排者。
1.2 檢測方法
1.2.1 MRI 應用荷蘭Philips公司3.0T超導MR掃描儀,掃描線圈為23 mm顯微線圈,所有患者采用側仰臥體位,手掌朝下,放在線圈中央位置,所有患者先行平掃,再行增強掃描。平掃序列為T1WI、T2WI脂肪抑制及3D-WATSc,增強掃描使用高壓注射器經肘靜脈快速團注對比劑GD-DTPA, 劑量0.1 mmol/kg,注射流率3 ml/s,隨后以相同流率注射15 ml等滲生理鹽水,后立即進行冠狀面、軸位TlWI脂肪抑制序列掃描。序列具體參數見表1。MRI陽性指標為滑膜炎、軟骨損傷、骨髓水腫、骨侵蝕、腱鞘炎。X線檢查采取雙手的后前位攝影,陽性指標為關節周圍軟組織腫脹,骨質疏松,軟骨下骨囊性變及骨侵蝕,關節間隙變窄。檢查結果由兩名高年資影像學醫生采用雙盲法判斷結果,對于雙方有異議的圖像,需找資深專家綜合評估。分別評判RA患者手部骨關節有無異常改變(滑膜增厚、骨髓水腫、骨侵蝕、腱鞘炎)及病變部位。

表1 MRI不同掃描序列參數
1.2.2 血清RF和抗CCP抗體檢測 分別于患者入院時采集外周靜脈血約6 ml,采用Heraeus Multifuge X3離心機 (Thermo Scientific)以2 500 r/min的速度離心分離10 min,獲得血清,-60 ℃溫度條件下保存,備用。應用酶聯免疫法測定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試劑盒來自于上海廣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MRI半定量滑膜炎評分 應用OMERACT-RAMRIS半定量法[8]評估早期RA患者滑膜炎變化程度,該評分法采用4級評分法,0分:未見明顯強化;1分:輕度滑膜炎,滑膜總體積或總厚度的1/3有強化;2分:中度滑膜炎,滑膜總厚度或體積2/3有強化;3分:重度滑膜炎,滑膜總體積或厚度的全層均強化。手腕關節評分范圍包括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關節及橈腕關節等部位的滑膜增厚,單手最高分為21分,分值越高,RA程度越嚴重。

2.1 影像學指標比較 X線平片陽性有15例,陽性率為18.75%。而MRI顯微線圈圖像顯示有一定程度的RA癥狀陽性率為100%,MRI顯微線圈的陽性率明顯高于X線(χ2=109.474,P=0.000)。
2.2 早期RA手腕關節MRI表現 MRI結果顯示,80例早期RA患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癥狀,且其腕關節滑膜評分范圍為4.0~12.0;掌指關節共有19例滑膜增厚者,評分為1.0~9.0。80例患者56例患者出現128處骨質侵蝕情況,其中30例掌指關節骨質侵蝕,26例患者出現腕關節骨質侵蝕。
2.3 滑膜評分與血清指標相關性 骨質侵蝕組有56例,骨質正常組有24例,80例早期RA患者滑膜評分均值為(8.67±1.09)分, 骨質侵蝕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明顯高于骨質正常組(P<0.05),見表2。滑膜炎評分分別與血清RF(r=0.561,P=0.000)和抗CCP抗體(r=0.631,P=0.000)呈正相關。

表2 骨質侵蝕組和骨質正常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比較
RA是臨床常見的免疫系統疾病,具有病程緩慢、隱匿性強及致殘率高等特點,早期若不及時診斷和治療,將會發展為中晚期不可逆骨關節破壞,導致患者手腕骨關節受限,降低日常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11]。RA主要生理特征為滑膜炎,而MRI半定量法對滑膜炎評分可有效反映RA病情,且伴隨顯微線圈的推廣,MRI技術成為顯示手腕關節細微解剖結構最為精準的影像方法,對RA早期診斷具有深遠的意義[12]。而RF和抗CCP抗體已被臨床應用為早期診斷RA的血清因子[9],但其與滑膜炎評分和RA病情的相關性研究相對較少,因而本文探討MRI顯微線圈半定量法與RA患者血清RF和抗CCP抗體相關性,旨在為臨床提供診斷依據。
與X線相比,MRI技術輔以顯微線圈技術可有效降低掃描體素,提高圖像分辨率和信噪比[13]。本文研究結果顯示,X線陽性有15例,陽性率為18.75%。而MRI顯微線圈圖像顯示有一定程度的RA癥狀陽性率為100%,MRI顯微線圈的陽性率明顯高于X線(χ2=109.474,P=0.000)。常規X線僅能反映患者骨關節軟組織腫脹、骨裂及骨侵蝕等癥狀,對骨質不可逆破壞的鑒定有明顯的效果,但針對早期RA患者其鑒定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14]。同時,正常機體關節滑膜不會被MRI技術捕獲,而當患者發生滑膜增生、滑膜炎等癥狀,MRI增強掃描技術可評估滑膜炎程度,并與周圍組織細胞分界明顯[15]。目前臨床上評估滑膜炎程度有定量法和半定量法,半定量法因其檢測耗時短、靈敏度高而被臨床廣為推廣和應用[16]。本文研究結果顯示,80例早期RA患者表現為不同程度的滑膜增厚癥狀,且其腕關節滑膜評分范圍為4.0~12.0分,平均值為(8.67±1.09)分。提示MRI顯微線圈半定量法可有效反映RA患者滑膜炎程度,與Peterfy等[17]研究結果相似。
血清RF是一類自身抗體,在相關因子的誘導下刺激機體發生炎癥反應和免疫應答,在關節炎等疾病中發揮重要作用[18]。RF已被臨床用于診斷RA,且血清RF水平隨RA嚴重程度而上升[19]。抗CCP抗體是診斷RA的高特異度因子,其可作為RA診斷和預后評估的有效因子[2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骨質侵蝕組血清RF和抗CCP抗體水平明顯高于骨質正常組(P<0.05),證實了RA和抗CCP抗體參與RA發生、發展這一觀點。進一步比較滑膜炎評分與血清指標相關性,滑膜炎評分分別與血清RF(r=0.561,P=0.000)和抗CCP抗體(r=0.631,P=0.000)呈正相關,說明血清RF和抗CCP抗體能有效反映RA滑膜炎程度,為臨床早期診斷RA提供依據,與李傳利等[21]研究相似。
綜上所述,MRI顯微線圈半定量法可有效評估早期RA滑膜炎情況,且滑膜評分與血清RF和抗CCP抗體呈正相關,對早期診斷RA有一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