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燕
(河南省林州市農業農村局,河南 林州 456550)

近年來,林州市畜禽養殖業在國家有關政策的大力扶持下,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如雨后春筍般地迅猛發展,該市已成為國家生豬調出大縣,年出欄生豬達到了一百余萬頭。畜禽養殖業帶動了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同時也造成了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部分養殖場環保意識差,糞便隨意露天堆放、晾曬,養殖場周圍臭氣熏天,蚊蠅成群,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一到雨季,養殖場糞污隨雨水排入水系,造成水質不斷惡化,形成了二次污染,有些已對集中水源地構成了威脅。該市地處山區,基本農田少,原有的“豬—沼—田”模式已消納不了畜禽養殖中產生的大量糞便。畜禽糞便中含有許多未被畜禽消化利用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粗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等有機物質,如果把它們通過生物發酵技術制作成有機肥,然后銷售利用到其他地區的農作物生產上,這樣既能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又能提高種植、養殖的經濟效益。現就如何利用生物發酵原理,解決養殖糞污問題進行初步探討。
對于養殖場糞污處理問題,我們可以從解決污染、改善生活環境的角度出發,充分利用現代科研技術,通過對糞污充分發酵處理、添加有益菌,有效處理糞污中絕大多數對環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有害物質和細菌,達到變廢為寶的目的。通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總結出了完善的養殖場糞污處理工藝以及動物糞便發酵生成有機肥的有效方法。這樣不但可以把廢物轉為可利用能源,還可以解決養殖所帶來的污染。糞污中含有大量的有害微生物,絕對不能直接施用,一定要進行深度高溫發酵。
發酵的目的主要是兩個:一是殺滅有害細菌;二是將未充分消化的物質進行有機質化,增加實際有機質的含量。發酵主要是在儲糞場堆放或者發酵槽中進行,即將糞污堆積在發酵槽中,同時添加適量的RW 發酵菌種,使用翻堆機攪拌均勻即可,通常發酵的時間為12~15 d。經過深度發酵后的糞污,進行烘干、粉碎。粉碎后的糞污即可直接施用,但還只是稱之為傳統的農家肥,尚不能稱之為商品有機肥料。如果要制成商品化的有機肥料,即執行NY525-2012標準。按照這個標準,NPK的總含量必須大于或等于5%,有機質必須大于等于78%,水分小于等于30%,pH 值在5.5~8.0。當然還有其他的要求,如五項重金屬的含量不能超標,蛔蟲卵死亡率和大腸桿菌值等都需要符合標準。只要符合上述要求,都是合格的有機肥料。從外觀上來說,商品有機肥料分為粉狀和顆粒的兩種。如果要生產成顆粒的商品有機肥料,還需要進行造粒,有機肥料的造粒生產設備一般采用圓盤造粒的比較多。
在開展畜禽糞便發酵的同時,一定要從源頭減量,積極推廣使用微生物制劑、酶制劑等飼料添加劑和低氮低磷低礦物質飼料配方,提高飼料轉化效率,促進獸藥和銅、鋅飼料添加劑減量使用,降低養殖業排放。引導規模養殖場改水沖糞為干清糞,采用節水型飲水器或飲水分流裝置,實行雨污分離、回收污水循環清糞等有效措施,從源頭上控制養殖污水產生量。糞污全量利用的生豬和奶牛規模養殖場,采用水泡糞工藝的,應最大限度降低用水量。
養殖場廣泛推廣干清糞工藝,把糞便集中到養殖場建造的貯糞池,利用干濕分離機,將貯糞池的糞便徹底干濕分離,同時還要有與之相配套的污水沉淀池和干糞貯糞場,貯糞池上面要建好防雨棚。由于采用水沖清糞工藝,既浪費水,又增加糞污處理量,因此,必須予以禁止。
建立專業的有機肥生產場,結合政府禁燒行動,夏、秋收獲季節大量貯存農作物秸稈,場內配備專業運輸車輛,每天將養殖場的糞便運送到生產場進行堆制處理。對含水量低的雞、羊、兔糞便可以直接進行堆制。對含水量較高的豬、牛糞要先在濕糞中加入農作物秸稈粉等輔料,作為調理劑,添加量控制在10%~20%。調理劑用來調節糞便的溫度、碳、氮比,降低糞便的黏性,提高堆制物料的通氣性,有利于充分進行生物發酵。將調理劑與糞便用專業機械設備充分混合后,就可以進行堆制發酵了。在堆制過程中還要加入耐高溫的發酵菌劑,要把菌劑均勻地撒入糞堆中,糞堆的高度一般控制在0.6~1 m。
由于各個季節的環境溫度不同,畜禽糞便的發酵腐熟,在一般情況下需要20~30 d,在整個發酵期內應翻堆5~10 次。堆肥2~3 d 后,將溫度計插入糞堆20~30 cm,保持3 min 以上,堆內溫度如果升高到65℃左右時,就要進行翻堆。翻堆有人工和機械兩種方法。
人工翻堆:勞動強度大,效率低,翻后糞塊不宜破碎,脫水慢,發酵不充分,腐熟效果差,應少用或不用。
機械翻堆:勞動強度小,翻混效率高,糞塊粒度小,混合均勻,腐熟速度快,脫水干燥快,肥料質量穩定,應大力提倡使用。定期翻堆一方面可降低糞堆高溫層的溫度,促進微生物增殖發酵,減少氮素損失,提高肥效;另一方面,翻堆還可以促進物料脫水,增加物料的通透性,促進好氧微生物生長繁殖,加快發酵速度,縮短生產周期,經過高溫發酵后,可以有效地殺死和消除畜禽糞便中所含的各種病原菌、寄生蟲卵、蠅蛆、雜草種子等不利于植物生長的有毒有害物質。
發酵后有機肥含水量相對較高,一般在30%~50%之間,無法進行貯存與運輸,還需要對其進行烘干或曬干,將含水量控制在12%以下,然后粉碎成一定細度的顆粒便于貯存、運輸和銷售。
施用糞便有機肥可以顯著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狀,增加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降低化肥的使用量,對生產有機無公害農作物,改善作物品質,提高農作物產量有非常大的作用。
有機肥作基肥使用時,一般每畝施用30~50 kg,翻地前先在畦面撒施三分之二,然后翻地整地時再將剩余的三分之一進行面施就可以了,作追肥施用時,采用條施或穴施,一般每畝地施用20~30 kg。
有機肥作底肥施用時,在坑底施入5~10 kg,然后覆土10 cm,再栽種果苗。作基肥用時,在離樹干與樹冠三分之二處,挖一圈淺溝施入,施后覆土,一般每株用量3~5 kg。
有機肥可用來養殖蚯蚓和無菌蠅蛆。蚯蚓俗稱地龍,是我國傳統中藥材,能治療多種疾病,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隨著提取技術的發展,近年來有多種高科技產品問世,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養殖蠅蛆可利用其快速繁殖性能生產蠅蛆粉作為蛋白質飼料,從而降低養殖業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摸清糞污實情:掌握和熟悉全市規模養殖場的布局、規模、糞污排出量等情況,科學測算有機肥的市場需求及現行利用情況,總結糞污資源化利用存在的瓶頸和外地的經驗做法。
選擇處理途徑:要堅持以地定養、種養結合的原則,分類指導,采取不同畜種不同主體的處理方式,穩妥整體推進,從根本上解決畜禽污染和糞污資源利用問題。
爭取項目支持:要以項目整合為突破口,爭取國家項目支持,加大對畜禽污染和糞污資源化利用方面的投入力度,形成良好的政策激勵機制。
建立監管機制:強化項目資金使用管理,加強環保執法力度,建立糞污處理設施使用的長效監管機制,確保糞污達到有效處理,變廢為寶。
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將畜禽糞便生產成有機肥,發展前景廣闊,值得進一步探討和研究。糞污發酵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既可以促進畜禽養殖的清潔生產,減輕養殖業對生態環境的污染,又可以變廢為寶,實現畜禽糞便的無害化處理和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同時可促進種植業的綠色農產品生產,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對最終實現農業生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