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發云,何正奎
(永靖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永靖731600)
為破解我縣百合生長早期植株葉片大面積黃化蔓延,杜絕漚根爛莖現象發生,進而有效提升土壤肥力及百合單株產量,擴大單位面積精品覆蓋率。開展以優化配方施肥為基礎,打破犁低層、起壟、覆膜為科技手段綜合應用的集成對比試驗,從中選擇出最佳處理模式,為進一步示范推廣推廣技術支撐。
在關山鄉徐家溝村3社張本明承包地(屬梯田山旱地)試驗點,前茬作物馬鈴薯。
史丹利(17-6-25)、尿素(含氮46.4%)、過磷酸鈣(含磷12%)、硫酸鉀(含鉀50%)、黃腐植酸肥(腐植酸30%、黃腐植酸鉀51%、含有微量元素、生物制劑、生物促進因子、能量因子、有機質),微肥選硫酸二氫鉀、硫酸鈣、硫酸鋅、硫酸硼。
厚≥0.01mm、寬90cm 的黑膜,
品種純真、形狀規則、無銹斑、大小為30-40g 優良現載百合品種。
2017年初春開始,設5個不同處理模式、3次重復、按序排列,中耕除草、摘花、田間管理、農藝操作等水平同等。每個試驗點小區面積70m2。
2017-2019年分別統計、記載每個處理小區百合性狀表現及生長動態,每個試驗小區選3個點,每個點劃取1㎡,統計劃區內總株數,量取摘花期株高,取其平均值。立秋時節統計植株黃化度。
每個點小區劃取3 點,每個點1m2,采挖時統計百合精品、商品數及種球個數,秤取3個測點產量取其平均值,同時統計爛株率、成品百合外形色澤特征。園徑≥7cm 的為精品百合,園徑≥4cm ≤7cm 為商品百合。
2017年4月22 開始定植、于4 月27日結束。
常規種植模式處理小區用字母(CK):犁翻土壤20cm,施腐熟農家肥180kg、尿素0.9kg、磷肥1.2kg。
不打破犁低層優化施肥處理小區用字母(F1):犁翻土壤20cm。犁翻土壤與施基肥同時進行。2017年本小區基肥施腐熟農家肥300kg、史丹利2.7kg、生物菌肥2kg、鉀肥0.2kg,摘花前期追施史丹利1.3kg、后期追施2.7kg,噴施磷酸二氫鉀、硫酸鋅、鈣、硼等微量元素。2018年本小區基肥施腐熟農家肥180kg、史丹利2.7kg、鉀肥0.2kg、摘花前期追施黃腐殖酸肥1.3kg、史丹利1.3kg,摘花后期追施黃腐殖酸2.7kg、史丹利2.7kg、噴施磷酸二氫鉀、硫酸鋅、鈣、硼等微量元素。2019年施肥同2018 年的施肥量。
打破犁低層優化施肥處理用字母(F2):犁翻土壤40cm。施肥方法同上。
不打破犁低層優化施肥起壟半膜處理小區用字母(F3):犁翻土壤20cm 施肥方法同上。將犁翻后的土壤打磨平整后起壟鋪膜。膜選寬90cm、厚大于0.01mm 黑膜,壟高20cm,壟面寬50cm、膜間距30cm、株距20cm、區間距60cm、播種深度為18cm。
打破犁低層優化施肥起壟半膜處理小區用(F4):犁翻土壤40cm,施肥和鋪膜方法同上。

生長期性狀記載圖
株高:
2017年:F4>F3>F2>F1>CK,即23.9>23.7>23.4>23.2>22.1。
2018年:F4>F3>F2>F1>CK,即38.3>37.9>37.1>36.8>35.6。
2019 年:F4>F3>F2>F1>CK,即39.0>38.2>37.8>37.2>36.4。
黃花度
2017年:<F4<F3<F2<F1<CK,即9<11<13<17<18。
2018年:<F4<F3<F2<F1<CK,即18<22<25<33<35。
2019 年:<F4<F3<F2<F1<CK,即6<8<9<12<22。
商品率:<F4<F3<F2<F1CK,即94>91>77.9>71>61。
精品率<F4<F3<F2<F1CK,即0.72>0.7>0.32=0.32>0.2。
爛株率<F4<F3<F2<F1CK,即2<3>2<3>2。
方差分 析 (S A S法 分析 )

有以上方差分析表明:F4與F3、F2、F1、CK 種植模式差異顯著,F3與F2差異不顯著,其余各種方法間的差異均達到ALPha=0.05水平,其中F4效果最好。
F4小區均產量128kg,產量18286.6kg/hm2,每公斤10 元計,收入182866 元,F3小區均產量120kg,產量17143.7kg/hm2,收入171437元,F2小區均產量118kg,產量16588kg/hm2,收入165880元,F1小區均產量112kg,產量16000.8kg/hm2,收入160008 元。CK 小區產量105kg,產量15000.7kg/hm2,收入150007元。F4較F3增產1142.9kg/hm2,多收入11429元,較F2增產1698.6kg/hm2,多收入16986 元,較F1增產2285.8kg/hm2,多收入22858元,較CK增產3285.9kg/hm2,多收入32859元。
F4(打破犁低層起壟覆膜)處理增產明顯,腐爛率低、商品率高,有示范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