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喆喆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不斷推進糖尿病發生率呈日益上升趨勢,不僅能夠危及患者的身體健康,并且還能進一步增加家庭與社會負擔,已被納入影響人們健康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為此在臨床上實施有效治療及護理十分必要,不僅能夠控制病情進一步發現,并且還能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對改善預后及提升患者生命質量具有積極作用[1];我院為了探討社區老年糖尿病并發癥患者的預防措施及護理,選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的108例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見正文描述。
1.1 一般資料 本次選取2017年3月—2018年12月的108例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2組,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干預,觀察組給予預防護理干預,各54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共27例、女性患者共27例;平均年齡值(68.52±1.45)歲,年齡范圍62~78歲;平均病程值(6.45±0.85)年,病程范圍最短7個月,最長13年。對照組中男性患者共26例、女性患者共28例;平均年齡值(68.59±1.49)歲,年齡范圍63~78歲;平均病程值(6.48±0.88)年,病程范圍最短8個月,最長13年。2組基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存在對比價值。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2]:①均符合糖尿病診斷表現;②年齡大于60歲;③空腹血糖大于6.1 mmol/L,餐后2 h血糖大于7.8 mmol/L;④無藥物禁忌癥;⑤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⑥認知功能正常。排除標準[3]:①年齡在18~50歲;②屬于妊娠期糖尿病;③合并嚴重心功能不全等疾病;④存在風濕性心臟病;⑤合并阻塞性肺疾病;⑥臨床資料不全,不愿參加本次研究。
1.3 方法 對照組給予一般護理干預,如指導患者按照醫囑服用藥物治療,且定期監測血糖水平。觀察組給予預防護理干預,如下敘述:①健康教育:組織患者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包括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并發癥等內容,繼而起到提高患者認知度的作用,與此同時向患者講解如何處理突發并發癥,對自我護理能力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②用藥護理:指導患者按照醫囑服用藥物,且準確掌握用藥時間、用藥次數及藥物的配伍禁忌等信息,與此同時向患者介紹不合理用藥所引起的危害,不僅能夠加重原發疾病,并且還可誘發嚴重并發癥;對于未開封的胰島素藥物應在冰箱內保存,保存溫度控制在2~8℃;除此之外,在注射預混胰島素前應將藥液搖勻,且選擇皮下部位注射,避免同一部位反復注射。③飲食護理:保證血糖水平穩定的前提在于控制每天總熱量攝入,且飲食均衡,遵守少量多餐原則,避免食用含有糖分類食物。④運動護理:指導患者餐后30~60 min開始運動,運動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左右,運動方式以散步、太極拳等為主,且遵守循序漸進原則,與此同時在運動期間需攜帶食物及水,以免發生低血糖。⑤并發癥護理:糖尿病腎病的發生與血糖水平持續上升具有一定相關性,通過穩定及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有利于避免疾病進一步惡化,與此同時定期為患者進行尿微量蛋白檢測,有利于及時發現早期變化;對于糖尿病足并發癥可通過保持足部清潔衛生,注意保暖,選擇透氣、棉質鞋襪,且松緊適宜等避免疾病進一步發展,對減輕形成糖尿病足壞疽風險具有重要意義;低血糖典型表現為出汗、心慌、頭暈、言語障礙及昏迷等,如未及時進行救治可危及生命安全,為此應告知患者隨身攜帶食物,且禁止空腹運動,尤其是服用降糖藥物后,以免發生低血糖。
1.4 觀察指標 觀察及評估2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視網膜病變、感染)及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表評估。

2.1 并發癥觀察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例,%)
2.2 血糖水平觀察 觀察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糖水平比較 (例,
2.3 護理滿意度觀察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糖尿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同時也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無法根治,僅能夠通過藥物治療、飲食干預及運動干預等起到控制血糖水平的作用,但是大部分患者的遵醫囑行為往往較低,繼而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且誘發一系列嚴重并發癥[4-6];經臨床調查發現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主要為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腎病、糖尿病微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及糖尿病足等;其中心腦血管病的發生在于受原發疾病的影響患者的中動脈硬化程度較高,極其容易誘發冠心病、心肌病及腦血管病等[7];目前糖尿病腎病是導致Ⅰ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若是早期采用尿微量蛋白方法進行檢測,則能夠及時發現,對避免并發癥發展至腎功能衰竭階段具有重要意義;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中以視網膜病變最為常見,可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展降低患者的視力,甚至導致患者失明,與此同時還可引起白內障、青光眼及屈光改變等[8,9];針對以上并發癥的出現護理人員做好相應預防措施十分重要,對改善預后及提高患者的生命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曾有學者研究表明:預防護理措施應用于社區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有利于進一步降低并發癥發生率[10];于本次研究結果中可證實該說法的準確性,即在表1中可看出觀察組經預防措施干預后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經一般護理干預后數據,統計學存在明顯差異(P<0.05);與毛玲飛學者[11]研究結果一致,即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8.00%,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6.00%,2組對比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由此說明預防護理在社會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不僅能夠有效、穩定控制血糖水平,并且還能延緩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12,13]。
總而言之,預防護理應用于社區老年糖尿病中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有利于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值得應用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