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佳歡
摘 ? ?要:當前我們國家對于城市雨水的資源化利用尚且不是很成熟,應該更加深入地進行探索和示范性的應用,不斷地尋求并逐漸地實行城市雨水資源化最好的管理模式以及技術措施,從而制定出一些符合我們國家基本國情的遠、近期規劃方案,能夠盡可能在很大一部分的城市當中推廣雨水利用。
關鍵詞:城市雨水資源化;收集與利用;分析
1 ?前言
隨著我們國家正不斷地發展城市化進程,而且農業用地逐漸向非生產性用地轉移的強度和規模正在不斷地加大,當前已經有很大一部分的植被都被遭到破壞。隨著當前城市道路建設更大規模地實行,就可能會出現不透水面積逐漸增加這種現象的發生。此外,市政基礎建設已經不能夠繼續維持城市與自然之間相互平衡,而且水循環系統也逐漸失去相應的平衡性,同時,“水浸街”這種現象也經常會發生,這些現狀都可能會促使城市的水資源短缺以及城市的各個方面的災害問題逐漸加劇。其中,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有效地收集和利用城市的雨水,這種方式可以非常有效地促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 ?城市雨水的利用途徑
由于我們國家開始研究和應用城市雨水利用的時間比較晚,技術水平等都需要不斷地提高,而且也需要不斷地完善相關的政策和法規。如果能夠合理地利用一些特定技術來回收和利用雨水,就能夠產生比治理輕污染更大的經濟價值。
2.1 ?建立雨水收集貯存系統,加大雨水蓄積或就地入滲量
對于北方的城市而言,我們必須轉變之前堅持采用的“僅僅注重增加排澇能力,但不注重增加雨水收集利用”這個不正確的觀念。現階段的城市雨水利用主要可以包含以下兩個方面內容:第一,建立一個城區雨水收集以及地下儲存系統,不斷地加大雨水的貯存量;第二,不斷地推廣對透水性鋪裝材料的應用,從而可以做到逐漸地加大雨水的就地入滲量。當前人們逐漸開始推廣雨水滲透設施,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夠在降水的區域就地截流雨水并且能夠將其滲透到地下。在城區之內,可以將一些透水性不是很好的地面改變成透水性較好的地面,比如,可以在人行道上鋪設一定程度的透水磚,或是在道路的路面下面設置一定量的回填沙石、礫料的滲溝與滲井等多個不同的地方,這樣可以有效地增加入滲量,同時還可以有效地降低暴雨徑流的流速,并且能夠充分地延長過流時間。如果能夠將硬化區域以及綠化區域共同設置成為無阻礙的銜接,并且能夠將綠化區域有效地改造成低于路面,這樣可以適當地加大居民區以及道路上面滲入雨水的含量。
2.2 ?利用城市雨水構造宅區的水體景觀
我們國家的人民一般都會選擇依山傍水的居住地方,水與綠植能夠和住區景觀相互結合在一起,這樣就會使自己感覺回歸自然的感覺。然而,現實情況是,有很大一部分的“親水住宅”有著非常短缺的水供應。對于人造水景觀而言,則需要能夠定期換水,否則就會逐漸導致水質不斷地惡化而產生渾濁發臭的現象,這樣不僅使水體喪失了一定的靈性,而且還可能會毀壞小區整體的美觀程度。因此,在親水住宅當中,人們需要注重定期進行補水,從而可以更好地保證水的靈性,能夠充分地滋養萬物。此外,在生態以及養生等多種購房觀念的前提下,住宅小區的人造水景觀當中的面積逐漸增大,而且建造的成本正處于不斷的上漲過程當中,在景觀設計的環節當中應該更加重視考慮節水、節能等多個方面的問題,這樣可以適當地節約成本。在如今水資源比較短缺的地區當中,人們應該更加注重考慮這些問題。對此,在規劃景觀的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避免出現過度追求“高大上”這種現象,最好是能夠選擇一些比較經濟、可行的雨水或是城市再生水,從而能夠進行綜合化的利用。在小區內,構建一個高低不同、曲折蜿蜒的河道,從而可以促使水順勢流。
2.3 ?利用雨水打造城市水體景觀
在構建水景觀的過程中,應該準確地掌握該地本身的自然地理條件以及相應的水循環特征,盡可能在不破壞雨水滲漏規律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構建出一種最符合自然條件以及生態特征的景點,從而可以更加滿足于“生態平衡”的發展要求。對于城市景觀的設計者來講,他們可以適當地根據本地所具有的地形條件以及相應的氣候條件,充分地利用自然資源和水體的循環系統來營造出一種城市水體的自然景觀,而且能夠在一些雨水匯集范圍面積比較大的地方,比較合理地運用臨近水域的地面,將其開發成公園或是水上游樂園等多種不同的形式。如果能夠將人工建造的環境和一些自然水體相互結合在一起,不僅可以有效地增強人與自然之間的親密程度,而且還可以有效地把握自然開放空間調節城市環境的作用,從而可以逐漸形成一個比較科學化的、合理的健康的城市格局。
3 ?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建議
3.1 ?制定政策法規,加強監管力度
我們國家應該在規劃城市雨水方面適當地制定出一種相應的政府和法規。例如,在規劃各項事項當中,能夠不斷地增加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的規劃。而且還應該規定在新建的小區之內,所有新建小區的報建當中,應該利用相關的設來設計雨水的分布,否則不給予審批或是對其征收一定的雨水排水費用等多種形式。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城市居民對于雨水收集和利用的認知,此外,還需要不斷地加強規劃雨水利用的監管,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雨水收集利用率。
3.2 ?減少城市地表的不透水面積,修復雨水的生態功能
對于規劃部門而言,應該在新建的城市地面采取相對來講透水性比較良好的材料來鋪裝,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雨水的滲透能力,并且能夠充分地減少局部大量的積水現象的發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的“蓄、滲、滯、留”這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案,比如可以利用地下蓄水池、地標蓄水池、下凹式綠地以及人工濕地等多種有效的設施,來不斷地補充當前排水系統能力當中的一些不足之處。
4 ?小結
隨著當前我們國家的城市化建設正在迅速的發展以及城市人口的不斷增長,雨水的資源化利用潛力是非常巨大的,對于當前我們國家正在逐漸地緩解城市用水的壓力而言,如果能夠盡可能地避免出現城市內澇災害的現象,并且能夠有效地促進城實的可持續發展,所獲取的意義是非常大的。
參考文獻:
[1] 陶麗芳.淺談城市雨水資源化的收集與利用[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26):2198.
[2] 銀釗,劉程林.海綿設計背景下市政道路雨水資源化利用研究[J].山東化工,2017(21):2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