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一名鄉村英語教師,如何能夠讓學生樂學英語,在英語課堂快樂成長,這就要求教師在初一入學教育時基礎一定要扎實,尤其是初一音標教學,有些同學連26個字母寫不下來,更談不上讀準,記準。給后面的英語教學帶來很多困難。可以說,英語入學教育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學好英語,同時要讓學生轉換角色,消除自卑心理,大聲說英語,由原來的感性認識變為理性認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聽課,及時練習,為學生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英語;入學教育
【作者簡介】張瑞芳,女,甘肅省甘谷縣安遠鎮王馬九年制學校,中小學一級教師,英語教研組長,本科,研究方向:英語教研。
我校地處偏遠鄉村,雖然教學硬件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多媒體也已安裝,教學環境和條件比起前十年,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學生英語的意識較差,加上學生人數這幾年持續減少,有條件的家長都打算將孩子轉到城里。針對這種現狀,我們英語組逆流而上,如何能夠把這些學生留下來,并且能夠與城區學生一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呢?如何將英語由劣勢變為優勢呢?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在初一入學時應滲透,下面我就自己在工作中總結的入學教育,和各位同仁商榷,以期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一、讓學生轉換角色,消除自卑心理,大聲說英語,由原來的感性認識變為理性認識
在開學初,教師先別忙著給學生傳授課本知識,而是首先與他們溝通,了解學情,了解學生所渴望英語課是一個什么樣的課堂。首先,學生升入初一之后,角色發生了變化,已不是由原來的教師領讀,不但要求發音準確,而且要掌握技巧,農村學校說英語的環境較少,學生不敢大聲讀大聲練,僅停留在會寫階段,因此,我們英語組專門開辟了英語角,在操場上玩英語沙龍。教師須提前做好準備,確定要交流的課題,然后提前安排學生準備,為防止出現冷場現象,剛開始時讓學生提前寫好發言稿,到后面慢慢脫稿而出??傊?,這個活動需要提前做大量準備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條不紊。小學生對英語的學習停留在感性認識,只要憑興趣去學就可以了,但進入初一之后,對英語的學習要系統化,開始涉及聽說讀寫,小學是只讀不講語法,而進入初中之后,語法要專門講解,并且要讓學生用語法知識分析句子,可以說,小學只憑興趣和愛好就可以學好,但進入初中后,不但要培養興趣和愛好,并且有些課本內容要記下來,以備今后英語作文中使用。
二、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和技巧
為了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在平時學習單詞時滲透音標練習,使學生及早地掌握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組合和輔音字母及輔音字母組合的發音規則,使學生對英語有了理性的認識,并且自己能夠拼讀單詞。我在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時,采取多媒體教學,教他們口形,發音的要領,然后讓他們大聲齊讀。在學習課文時,要注重短語的練習和應用,先讀單詞,再讀短語,最后讀由單詞、短語組成的句子,教師先領讀,讓學生齊聲讀,做到人人都讀英語,不怕別人笑話,把英語學習和母語一樣來學,就肯定能夠學好,另外要加強鞏固練習,夯實基礎,勤學苦練。例如,我在教音標練習時,先矯正口形,然后領讀,在練習時,我把音標放在具體的單詞中練習,這樣,既鞏固了單詞的記憶,而且又練習了發音,同時我還把較難的讀音編成了英語歌曲,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培養學生學習語言的能力和技巧。
三、培養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把英語學得得心應手,一定要在開學之初,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的音標練習,單詞的記憶,語法練習,這些都要在每天堅持練習,決不能一蹴而就。對于新課,每天晚上要預習,預習可以提前掃除課堂學習知識的障礙,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培養自我學習的習慣,進入初一之后,有些單詞的練習和讀音,需要自己在課外認真練習,和小學不同的是:初中生是培養自學能力和自主學習的習慣,課后作業需要自己來處理,增加了學習的獨立性。同時培養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和及時復習的習慣,學習的主陣地在課堂,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及時練習,為學生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加強考試評價的多樣化,讓學生在學習優異的前提下,培養學生的興趣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數家長只看分數,不注重教學過程,把一門非常有趣的語言用定量化的分數來評價,是不全面的,應把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來練習。另外,教師在作業上積極的、鼓勵性的語言評價,課堂上的一句very? good,都是對學生的肯定。輪流讓學生做課前演講,或者舉組英語演講比賽,都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可以巧妙地將獎勵機制引入課堂,對學習勤奮努力的同學應予以獎勵,對進步的學生應頒發進步獎,每月評選一次,雖然是一個小小的獎勵,但平時努力的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激勵,在這種激勵下,對另一部分不喜歡學英語的學生也是一種鞭策。總之,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提高課堂效率,為打造高效課堂奠定強有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