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亞莉 梁慶輝 王梅娟 時慶文 孟鵬
摘 要:在石油單位員工培訓過程中,學員的參與是互動交流、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曾有人說過“不能使學生參與是教師的最大過失”。在培訓中,學員只有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才能引起他們對教學內容的高度關注,才能有興趣去探究問題,真正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培訓者在培訓時,必須不斷更新培訓理念、改進培訓方法、優化培訓過程,營造良好的培訓環境,創造參與機會,充分調動學員參與的積極性。作為一名培訓者,如何提高授課技能,是本文分析的重點。
關鍵詞:技能;授課;效果
1提升培訓者個人能力
1.1培訓者要有責任感
培訓者的個人素質是培訓工作中一個重要因素,要通過言傳身教來培訓和帶動學員,培訓者要為人師表,人格健全,充滿正能量,有積極向上的教學態度,要真誠待人、尊重、信任、贊美他人,不應有多疑、嫉妒、憎惡等消極態度,能與學員和諧相處,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將各自的最優秀的品質和專業知識不遺余力的傳授給每一名學員。
培訓者要有責任感和使命感,要通過培訓給企業發展增磚添瓦,提高企業生產力,為企業注入新知識新理念,增強企業活力,為企業輸送優秀的技能人才。只有企業待續發展,員工個人才會有進步空間才會有發展。怎樣更好的提高授課技能和效果,是培訓者在工作中要不斷探索的永不停歇的課題。
1.2培訓者要提高專業水平
培訓者授課的效果體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培訓者的個人思想素質和專業業務水平。一個認真負責、業務水平強的培訓者,對培訓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人培訓不同于院校培訓,培訓的學員更多的只學習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和內容,有時,培訓者的人格魅力也會使學員注重一門課程,培訓者要想讓授課內容有趣味性,讓學員喜歡授課內容,必須時刻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及個人素質。培訓中,我們面對的是有實踐經驗、成熟想法的員工,這就對培訓者有更多的要求,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掌握新工藝新技術內容,適度的約束自己的儀表、舉止等,要以身作則。
1.3培訓者要提高語言水平
在培訓中,一些專業的理論知識等要進行課堂教學,培訓者除了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之外,還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學語言受各專業性質的支配,受教學規律的制約。這就需要培訓者能夠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授課內容、語言、授課方式等有效的融會貫通。課堂教學要生動形象,具有啟發性、科學性,包括一些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和表情等。培訓者要不斷學習,博采眾長、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表達能力。
培訓者還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要當培訓學員的良師益友,不能象對待在校生那樣對待培訓學員,在課堂中,要隨時關注學員的學習狀況,掌握課堂應變的能力,預想在課堂上會發生各種各樣不可預見的事情,要駕馭課堂,引導學員按照培訓者的思路和方法去學習,讓學員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
2 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
靈活的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教學方法不同所獲得的教學效果是不一樣的,這就需要尋求不同培訓場合適合的教學方法。
2.1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
在采油廠的技能培訓過程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情景式、案例教學法等,有時還可以把團隊學習與小組研討相結合,這些都會很大程度的讓學員參與進來,不會有照本宣科的感覺,會給學員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由于有時參加培訓的學員層次不同,崗位不同,如果教學方法用的不對,也達不到良好的效果。一些新穎的教學方法在多數情況下是需要和學員互動的,對于一些積極的、思維活躍的、虛心的學員來說,他們會很配合的做互動學習,有時他們還會提出一些新思維和新見解給老師,也可以調動其他學員參與進來,通過討論等方式,汲取到更多的新知識和新技能,能幫助培訓過程有效實施。有時所培訓的學員大多是一線的技能員工,文化層次相對低些,在培訓中如果與之互動、提問等,也許會碰到積極性不高,沒人吭聲和參與,甚至有人說你講我聽就行了,沒必要整一些花里胡哨的,針對這樣的學員,研究式、情景式的教學方法不太適合,有時他們更愿意接受那種傳統式的教學,可以將案例式的教學內容融合進來,比如安全技能培訓、生產現場風險辨識等培訓,培訓者可以把一些影像資料,一些真實的案例穿插到培訓過程中,通過講解一些生產現場的經驗及教訓來啟發和引導,更能吸引學員的興趣,也易于理解和接受。
眾口難調,每位參訓者的培訓需求不同,可以在每個培訓班來之前,做一下調查,根據學員的不同來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或者根據培訓班篩選相應的學員來參加培訓,這樣才能提高培訓效果。如果培訓者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控場能力很強,那么你的課件就可以簡單些。反之你的課件就得吸引人。可以采用“指導──接受”模式、“自學──輔導”模式、“探索──發現”模式、 “示范──模仿”模式等方法,總之,培訓結束后,學員對所講授的內容能很好的理解,那就是成功的培訓。
2.2借助教學設備設施
技能員工培訓,重在多動手操作,可以借助于實踐訓練場地的設備設施,多安排一些實踐操作課程,讓參加培訓的學員在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互相討論產生問題的原因及解決方法,培訓者再通過分析、演示來啟發他們解決問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訓者根據教學內容還可準備一些教學工用具,例如給學員培訓設備內部結構、CAD制圖等,一些空間想象能力比較差的學員,理解起來會很費力,這時如果有制作一些真實的模具,使學員能直觀的看到和摸到,有利于學員理解和操作。
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還要以帶領學員去生產現場實際操作,效果也會很好。
3加強培訓者自身技能
培訓者中,有些高校的畢業生,理論知識很強,但對于一線生產實際狀況、設備設施結構原理用途、實踐操作技能等方面掌握的較少,在培訓授課中,只能靠一些有限的認知來對學員進行講授。生產現場的實踐知識和經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而是要通過深入現場,扎實磨練才積累起來的。因此,有些生產經驗不足的培訓者,應該沉下心來,去生產現場進行實習,通過和生產一線的師傅進行交流學習,自己動手操作,積極解決生產難題,為自身積累大量的現場知識,豐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技多不壓身,再登上講臺給學員授課,培訓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可不定期安排培訓者去一線生產現場進行技術幫扶指導,學員在現場生產過程中出現什么問題,培訓者可以和學員一起在生產現場進行探討和解決,這樣提高了解決問題的效率,基層單位也比較接受這樣的現場幫促,培訓者也通過解決問題豐富了自身實踐操作經驗和處理故障的能力。
4培訓者相互合作交流
培訓者要加強互相交流學習,每位培訓者都有自己的培訓特點,要學習他人在授課過程中的長處和優點,相互交流培訓是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一種直接的、見效快的方式,能夠使培訓者認識到自身授課過程中的優點和缺點,加以彌補,改進和提高授課技能,對學員傾其所有進行培訓。
一線生產中,培訓是一個持久性的工作,要長期的不斷努力才能見到效果,培訓者在培訓授課過程中,要考慮周全,照顧群體差異,因材施教,使培訓學員能夠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