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均心 程騁
2019年11月22—23日,湖北省法學會刑法研究會2019年年會暨“壯麗70年刑法新作為”高端論壇在湖北省大冶市召開。本次會議由湖北省法學會刑法研究會和黃石市人民檢察院主辦,中共大冶市委政法委員會和大冶市人民檢察院承辦,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大冶市人民法院協辦。來自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甘肅政法大學、湖北民族學院、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論文作者代表,以及省內外公安、檢察、法院、律所、媒體等部門的代表共27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會議開幕式由湖北省法學研究行業黨委委員、省法學會刑法研究會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科院院長、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反恐怖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康均心教授主持。他在開幕式中指出,隨著70年的風雨歷程,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大潮,1979年新中國第一部刑法典的誕生,中國刑法學研究也經歷了從蹣跚起步到繁榮發展的歷程。改革開放為刑法理論的發展提供了實踐源泉,而刑法理論研究的豐碩成果,又為國家刑事法治建設提供了理論支撐。回顧70年來刑法學研究的成果積累,一系列刑法基礎概念得以確立,刑法體系初步形成,直接推動了國家刑事法治建設。在肯定成就的同時,也需要正視刑法學的研究方法過于單一,研究內容缺乏本土和實踐情懷以及研究結論過于絕對的不足。新時代刑法基礎理論的研究,應處理好引進與本土化、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從而推動契合時代需要的刑法知識轉型。湖北省法學會副會長、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干永平,黃石市副市長、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王郁輝,黃石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梁莉,黃石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王功榮,大冶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江龍平分別代表主辦方、承辦方和協辦方致辭,對各位嘉賓和代表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武漢鐵路運輸分院黨組書記、檢察長羅繼洲,湖北省法學會刑法研究會高級顧問、湖北省國家安全廳副巡視員郭德華、湖北省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趙慧等領導出席會議,并預祝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會議代表緊緊圍繞“壯麗70年? 刑法新作為”這個主題,從“新中國成立70年來刑法立法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刑法司法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刑事法治建設歷程”、“新中國成立70年來刑事法治建設歷程的反思與檢討”、“中國刑事法治建設的未來展望”五個子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共同為我國刑事法治建設的發展建言獻策,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
一、新中國成立70年來刑法立法回顧
黃石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吳讓軍認為,虛假訴訟妨礙司法秩序,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危及司法公信力,是民事訴訟領域的一大毒瘤。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增設了虛假訴訟罪,為規范和制裁虛假訴訟提供了法律依據。他通過刑民交叉視野,對虛假訴訟的規制和入罪進行了歷史回顧,以截止至2019年8月10日的湖北省司法實踐樣本為依據,對虛假訴訟罪予以歸納并進行實證分析。他對當前虛假訴訟罪適用中存在刑民銜接不暢、入罪標準不明、犯罪形態模糊、量刑標準不一等難點進行了剖析,從而對虛假訴訟罪的規制提出了“前移預防關口”、“明確入罪標準”、“把握犯罪形態”、“厘清罪名罪數”、“規范量刑情節”等建議。
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檢察院專職委員會委員楊祥興認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我國陸續出臺了關于保護未成年人性權利的法律法規,為處理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據。但在刑法規范方面,還存在三個缺陷:一是強奸罪的保護對象及行為方式過于狹窄;二是猥褻兒童罪的入罪標準和量刑情節模糊;三是缺乏對該類犯罪者的防范措施。他建議,一是將強奸罪修改為:“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手段強奸他人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滿十四周歲兒童的,以強奸論,從重處罰”;二是通過司法解釋明確強奸罪的主體既包括男性又包括女性,奸淫行為既包括陰道性交,也包括口交、肛交、器物性交等;三是通過司法解釋以概況說明加列舉的方式明確猥褻兒童的定義,規定只要具備《關于依據懲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第25條規定的7種處罰情節中的一種,即認定屬于“其他惡劣情節”;四是建立全國性侵害犯罪者信息資源庫,實時更新相關信息,進行不同程度的監控:分類處置登記的內容、核實信息的頻率、采取幫教的力度;五是建立涉性侵害違法犯罪人員從業限制制度。
武漢市湖北惠平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培蔭認為,信用卡透支是一種特殊的民事行為。在非法占有目的的認定方面,對處于罪與非罪邊界的持卡人而言,司法機關應注重保持刑法謙抑的品格,突出司法的社會效果,根據主客觀相一致原則審慎考察和認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綜合權衡利弊。在維護信用卡管理秩序時,要充分保障持卡人的合法權益,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武漢市青山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王瑾認為,我國金融市場發展蓬勃、規模大幅攀升,同時也伴隨著難以估量的風險。金融犯罪作為加速金融風險形成和累積的重要因素,對其進行有效打擊是預防金融風險、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迫切需求。應將我國金融犯罪立法模式調整為“著力于金融領域部門法中的附屬刑事條款細化,進而適度突破刑法典”。具體而言,一是完善附屬刑法規定,細化附屬刑事條款對刑法的指引;二是完善《刑法》中的金融犯罪立法,加強與金融監管法律的協調配合;三是運用修正案、司法解釋的方式制定具體適用細則,完善操作性條款,以促進刑罰典、附屬刑法和非刑事金融法規之間的相互協調。
十堰市張灣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陳前林認為,現行刑事立法以及司法解釋在大數據時代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對公民個人信息的范圍沒有明確界定,對如何判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行為沒有制定統一的標準,造成在司法實踐中法律適用困難,從而提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的立法完善之策:一是加快出臺《個人信息保護法》;二是明確刑法上公民個人信息的范圍和種類;三是增加侵犯個人信息犯罪主觀過失性的規定;四是完善侵犯個人信息入罪的行為方式。
湖北寶樹堂律師事務所律師伍發智認為,目前實踐中違法限制辯護律師會見的現象并未徹底根除,侵犯辯護律師會見權之后的救濟制度及懲戒機制還需要完善。以此為問題導向,他提出了四點建議:一是逐步建立先證后供、重證輕供的偵查模式;二是將限制律師會見期間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與辯解確定為非法證據予以排除;三是明確侵犯律師會見權的救濟制度;四是嚴格把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羈押必要性。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江漢論壇》雜志社編輯程騁認為,刑法是規定犯罪和刑罰的法律,是其他法實施的“保障法”、“后盾法”,是保障社會的最后一道防線。刑法應該充分體現其謙抑性品格,即凡是適用其他法律足以抑制某種違法行為,以保護合法權益時,就不要將其規定為犯罪。刑法與社會治理緊密相連,如何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是當前社會建設的重要議題。首先,他介紹了“網格化服務管理”的概念,認為“網格化服務管理”是一種多元主體的城市治理模式,也是對傳統社會管理模式的一種深化、整合和拓展。其次,他認為在“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存在“多元主體的離散化”、“數據資料的割裂化”這兩方面的限制因素。最后,他提出完善大數據網格化服務管理的路徑:一是在宏觀層面完善頂層設計與制度建設;二是在中觀層面完善技術體系與人才培養;三是在微觀層面完善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
二、新中國成立70年來刑法司法回顧
大冶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吳麗君通過分析實行“捕訴合一”的合理性,認為檢察機關在推行“捕訴合一”的過程中面臨四個挑戰:一是逮捕程序的獨立價值問題;二是內部權力監督制約問題;三是辦案人員能力適應問題;四是配套措施成熟度問題。對此,她提出構建“捕訴合一”機制的建議:一是牢固樹立“辦案中監督、監督中辦案”的理念;二是強化批捕環節的司法因素;三是依個案的繁簡程序推行“分類處理”制度;四是培養“專業型”的檢察人才隊伍。
武漢市硚口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曹汝明認為,正當防衛制度在《刑法》中的確立,是“正義不必屈于非正義”這一古典自然法思想在刑事領域中的邏輯展開和經典演繹。法律賦予公民正當防衛權,旨在鼓勵和支持公民在公權力無法及時介入時,通過私力救濟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他圍繞正當防衛制度的基礎認知、不法侵害、限度條件這三個方面對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進行了全方位解讀,深入分析了構造逆防衛制度的法理基礎與價值規范,并提出應對其加以嚴格限定的建議。
黃石市黃石港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曾珍認為,在涉及刑民交叉問題的民間借貸案件中,易于將民事案件刑事化或刑事案件民事化。故有必要對民間借貸中刑事犯罪與民事違法“競合”的不同情境進行劃分,即“單一的民事法律關系、刑事包容民事的法律關系、并列的民刑法律關系”。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中刑民交叉問題應具備三種理念:“民事法律”前置的分析理念、民事思維與刑事思維的差異理念以及注重刑法的謙抑性表達理念。
武漢市洪山區人民檢察院副主任繆陳晨認為,法律對刑事和解范圍作出的嚴格限定,限制了該制度在重傷害刑事案件中的適用,但刑事和解在重傷害案件中存在提高賠償和諒解比例、保護當事人權利、提升辦理重傷害案件的司法效率等優勢,具有適用必要性。同時,在重傷害刑事和解中存在司法機關過度介入、犯罪嫌疑人悔罪偽裝、賠償諒解、刑事和解的界限不明的問題。因此,應從適用條件、和解限制、適用后果、法律監督四個方面制定相關制度,以完善重傷害案件刑事和解制度。
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副教授安軍認為,共犯教唆犯的預備形態不屬于我國刑法中教唆未遂類型,應適用第29條第1款的規定;而德日刑法理論則毫無爭議地將其納入教唆未遂的研究范圍,這種將“實行”概念相對化解釋的做法,在我國并不可取。共犯的教唆犯(預備)、教唆未遂以及一般預備犯三者的罪質不同,是依次遞減關系,應通過立法將預備犯由普遍處罰修改為例外處罰,將形式預備犯在刑法分則中實行化。
黃石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高松虎認為,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涉眾型經濟犯罪呈持續高發態勢,嚴重擾亂社會經濟秩序,有效遏制該類犯罪勢在必行。他以H市近五年來受理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為研究對象,概括了該類犯罪案件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趨勢,分析了該類犯罪多發高發的原因,指出了檢察機關在辦理該類案件時證據收集和案件審查的困難。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六點建議:一是建立完善的宣傳預防工作機制;二是建立完善情報信息工作機制;三是有針對性提前介入引導偵查,及時固定證據;四是建立完善專業化的打擊機制;五是建立完善預防處置危機的工作機制;六是建立長效化的追贓機制。
天門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金曉杰認為,司法機關對正當防衛案件的處理結果激活了正當防衛這一“僵尸”條款。但在司法實踐中,正當防衛制度的司法適用仍存在諸多問題。如對正當防衛性質的理解、行為的把握、正當化的依據等。另外,重罪輕刑的傳統亦對正當防衛的認定造成困難,且正當防衛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異化現狀。對此,她表示增加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理應立法先行,更新和轉變刑事司法觀念,重新認識司法裁判功能的定位,為司法辦案人員提供順暢的程序保障。
三、新中國成立70年來刑事法治建設歷程
湖北忠三律師事務所副主任姜冬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開啟了法治中國建設新征程,刑事法治的理論與實踐也迎來了關鍵的轉型時期。新時代刑事法治面臨著挑戰:一是刑事立法不平衡不充分;二是刑法治理不平衡不充分;三是教育宣傳不平衡不充分。他提出新時代刑事法治改革發展的路徑:一是培育適應新時代需要的刑事法治理念;二是堅持科學化人道化方向,提高刑事立法質量;三是以共建共治共享為目標,變革刑法治理模式。
湖北省公安廳法制總隊警官黃勛通過疏理自1949年以來中國刑事訴訟法發展歷程,歸納了40年來我國刑事訴訟法經歷的三次重大修正,表示已走出了刑事法制到刑事法治的變革之路。他認為,我國刑事訴訟法模式的改革表現為不同模式之間的轉型和同一模式下子模式之間的轉型。我國應適當規避“職權主義”與“當事人主義”的短處,不僅有利于準確概括具有顯性特征的刑事訴訟運作方式,還有助于整合不同刑事訴訟模式中利于人權保障、程序正義、權力制約和權利救濟的合理元素,進而推動刑事程序法治的現代化發展。
廣州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陳玉璜通過回顧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的立法,結合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實證分析:一是在該罪四個特征不明顯時如何認定;二是對于黑社會性質組織的多頭領導和參加人員的認定;三是對于披上合法外衣的“涉黑”犯罪如何認定。她總結出該罪的發展態勢:一是組織結構法人化;二是涉足行業新興化;三是犯罪手段“軟暴力”化;四是加速向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滲透,并具有國際化趨勢。
鄂州市鄂城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劉鋒認為,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必須同時具備《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規定的四個特征,即組織特征、經濟特征、行為特征和危害性特征。司法實踐在具體認定黑社會性質組織時,應根據立法本意,深入分析四個特征及相互內在聯系,對其社會危害性作適當評價,正確適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縱。
武漢市蔡甸區檢察院檢察官鄭君認為,非公經濟面臨治安環境、市場環境、政務環境三個方面的刑事法律風險。非公經濟刑事法律保護存在入罪不均衡、刑罰不均衡、刑事訴訟不規范的缺陷。她提出建議:一是在實體層面,刑法自身要平等均衡保護;二是在程序方面,司法機關要確保程序規范。
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律師柏樺認為,從“張文中案”改判無罪到“顧雛軍案”改判部分無罪,司法部門對民營企業家產權類案件的處理越來越慎重。2016年以來,國家出臺了《關于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采取了多項措施營造企業家健康成長的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公司法》歷經多次修改,虛報注冊資本罪的內涵和外延也相應發生變化。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博士后虞文梁認為,國家安全理念引導著國家安全事務的方方面面,國家安全立法與國家安全理念具有密切關系。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我國先后經歷了“革命化”、“和平化”、“總體化”三個發展階段,對國家安全理念和立法的得失進行總結是為了未來更好的發展。他認為,未來我國國家安全理念和立法發展應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在立法、治理和目標保障等方面實現法治化發展,探索構建國家安全法治體系和適合中國國情的國家安全法治之路,有效保障實現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四、新中國成立70年來刑事法治建設歷程的反思與檢討
武漢市漢陽區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王德勝認為,精準的量刑建議不僅是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穩步落實的保證,還是檢察機關履行檢察職能、推進司法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司法實務中量刑建議精準化存在三個困境:一是精準性不高;二是缺乏精準化指導規范;三是信息不全。應通過提高量刑建議精準化的意識、多方合力制定量刑指導規范、完善量刑建議內部生成機制以實現量刑建議精準化。
黃石市下陸區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謝峰認為,職務犯罪案件不同于普通刑事案件的諸多特點決定了其辦案難度。基于職務犯罪案件的特殊性,在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時應與監察機關充分溝通。檢察機關可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對該類案件可提出擬作不起訴處理的意見。聽取犯罪嫌疑人意見和辯護律師意見后,綜合比較把握從寬幅度。
陽新縣人民檢察院干警周瑞芬認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共犯及其責任的認定已成為司法實務中的難點之一,應堅持主觀責任與客觀責任相結合原則和罪行相適應原則。司法工作人員在考慮電信網絡詐騙共犯責任承擔的過程中,應充分考量行為人的分工、參與和聯絡程度。
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馮君認為,傳銷活動可分為三類:一是按照人員的溝通方式,分為“接觸性傳銷與非接觸性傳銷”;二是按照發展下線的模式,分為“南派傳銷與北派傳銷”;三是按照傳銷的內容,以“互聯網+、金融+、保健+、游戲+、慈善+”的模式開展。她建議:一是提高證據意識,加強部門間協作,形成打擊傳銷犯罪合力;二是加強宣傳,做好疏導工作,提高全民防范意識;三是增加就業機會和財富創造渠道;四是規范理財市場和保險市場,讓民間資本獲得疏導。
黃石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助理陳若龍通過對我國刑法規制虐童行為的現狀分析,提出我國《刑法》在身份規定、情節惡劣、訴訟模式、罪名銜接、刑罰力度方面的立法缺陷。他在充分借鑒域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完善虐待罪的建議:一是將犯罪主體身份化;二是應合理區分對待;三是要簡化虐待行為的構成;四是要改變“告訴才處理”的自訴模式;五是要強化刑罰力度。
五、中國刑事法治建設的未來展望
恩施州咸豐縣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李美福認為,認罪認罰從寬制度面臨著現實困境:一是在實體上,犯罪嫌疑人自愿保障存在困難,確定量刑從寬幅度面臨挑戰;二是在程序上,審前案件分流效果不明顯,值班律師參與程度不深入,欠缺犯罪嫌疑人反悔的處理機制;三是在條件保障上,人案矛盾更加激烈,檢察官履職風險高。他建議:一是強化實體適用的規范性;二是增強程序操作的協調性;三是改進條件保障的有效性。
洪山區人民法院法官龔永博認為,罪行法定原則是刑法的根本原則,也是指導我國刑事法治建設的基本原則。刑法解釋的主體、目標、方法均與罪行法定原則密切相關。應著眼于司法實踐中如何以罪刑法定原則為指導,運用刑法解釋將刑法規定適用于具體個案。我國刑事司法審判實踐在刑法學研究日趨完善的今天,公平正義必將實現于刑法規范與生活事實之間。
襄陽市保康縣人民檢察院專職委員會委員李吉明認為,公訴權和訴訟監督權都是檢察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之間是一種互為條件、相互依存的關系。這種內在統一性,是我國現有訴訟結構下的當然選擇,也是遵循訴訟規律和監督機制要求的必然結果。要在公訴工作中提升發揮法律監督職能:一是增強監督主體責任意識,為實施訴訟監督奠定思想基礎;二是著力提升辦案質量,為發揮監督職能創造有力平臺;三是加強監督工作規范化建設,構建良性監督運行機制。
湖北楚尚律師事務所律師萬軍認為,當前我國的量刑規范化改革主要存在片面性和機械性的問題。前者如適用范圍過窄,強制性適用限制了法官裁量權的正當行使;后者表現為定性分析方法的運用不足,相對獨立的量刑程序難以保障不認罪被告人的量刑辯護權,量刑建議制度收效甚微,較長的量刑文本修訂周期導致滯后性凸顯等。他建議:一是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量刑文本,對量刑實體、量刑程序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二是回歸量刑指導意見屬于司法指導性意見的本來面貌,將其強制適用效力變更為參照適用;三是合理構建案例指導補充制度,彌補量刑指導意見的不足。
閉幕式由湖北省法學會刑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伍金雄主持。他表示此次年會的召開,對于回顧70年來刑法學科的發展和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將為新時代刑事法治的完善和刑法學的發展,為推進湖北省刑法學的研究,進而推動“平安湖北”建設做出新的貢獻。我們的刑法研究將繼續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取得更加豐碩的成果。大冶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鄧中鋼代表大冶市人民檢察院對湖北省法學會刑法研究會以及與會領導、專家學者表示衷心感謝,認為各位刑法學界專家學者的精彩發言和富有啟發的學術智慧讓人感觸頗深。他希望理論界和實務界要繼續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研究刑法學,主動適應新時代、新要求、新任務,努力工作、繼續奮斗。湖北省法學會刑法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焦俊峰對本次年會進行總結。首先,他對此次會議的主辦方、承辦方以及協辦方表示感謝;其次,他認為本次研討會立意高遠、議題前沿、日程緊湊、安排周到、代表廣泛、視角多元,以學術為中心,與實踐緊密結合,取得了諸多豐碩成果。最后,他表示,“壯麗70年? 刑法新作為”的會議主題,既展現了中國刑法學在新中國成立70年來,走過的曲折又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又顯示出新時代的刑法學一定大有可為,也必然大有作為。
作者簡介:康均心,湖北省法學會刑法研究會會長,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院長,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反恐怖主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武漢,430073。程騁,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湖北武漢,430077;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反恐怖主義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湖北武漢,430073。
(責任編輯? 橙?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