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內與國際的邊界變得日益模糊。為了解決紛繁復雜的全球性問題,各領域的國際規則愈加豐富,在各國的對外交往過程中,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的互動也日漸頻繁。從某種程度上來看,國際關系處理的就是規則與規則之間的關系,包括規則制定、規則修訂、規則沖突、規則匹配和規則認知等。國際社會就是在不同規則的指導下運行的,沒有規則的社會是不可想象的。當今國際規則的發展主要展現出五種趨勢:一是規則不斷增多和多元化的趨勢;二是規則不斷完善的趨勢;三是規則復雜化趨勢;四是規則趨同趨勢;五是權力政治規則的主導性趨勢。就中國自身而言,討論中國與世界關系的維度是多樣的。從上世紀提出的“與國際接軌”,到現在的“積極改進全球治理體系”,都離不開規則的維度。李明月博士的《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的互動研究》一書以規則互動為切入視角,運用層次分析方法和跨學科分析方法,常識性地提出了一個創新分析框架,并基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內和國際兩類規則的互動,對于兩類規則的相互影響和相互轉化進行了總結和理論的分析。
秩序建構的基礎之一是規則。不論是國內秩序,還是國際秩序,規則是兩套秩序建立的基礎。可以說,無規則則失秩序。在本書中,李明月博士從基礎概念入手,對于規則以及相近的概念都進行了清晰的界定,在此基礎上指出了國內規則和國際規則主要存在兩種相互關系:匹配和沖突,并且在互動的過程中,匹配和沖突會發生轉化。國內規則和國際規則轉化的兩種主要模式則是國際規則國內化和國內規則國際化。現實世界中兩類規則越來越復雜,通過對互動關系和轉化模式的把握,李明月博士清晰揭示出兩類規則關系的核心特征。以這一分析框架來投射國際秩序和國內秩序的關系,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當前國際體系的演變。一方面,大國的國內秩序對于國際秩序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說國際秩序是國內秩序的延伸;另一方面,當下的世界是一個越來越有“規則”的世界。一國在國際秩序的建構、改善、優化中要想更好地發揮作用,就必須更好地掌握兩類規則轉化的規律。因此,中國在國際規則和國內規則關系的處理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論是國內規則的國際化還是國際規則的國內化,都不僅僅是一種單方面調整的單向過程,而是一個相互影響、改造和修正的互動過程。當國際規則轉向國內規則時,應該由“異”到“化”,而非“同”,也就是說并不是將國際規則在國內進行簡單“復制”。任何國家內化國際規則時都會打上本土烙印,深受本國政治文化、歷史傳統和國內特殊利益訴求的影響,甚至在運用國際規則和國際規則國內化的過程中做出限制性說明。歷史上中華文明對于外來文明是善于吸收、學習和轉化的。在打開國門與世界打交道的過程中,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制度與規則,中國要積極地吸收學習。但當國際規則在內化過程中與本國規則產生沖突時,應該注重的是“化”,而非一味的“同”,即強調在結合中國實際國情的基礎上,將兩類規則進行適應性調整,而非將國際規則完全照搬到國內。在規則的貫徹和實施方面,也只有依靠這種結合國情基礎上的轉化,國際規則才能更好地在國內土地上扎根,國家也能更好地利用國際規則融入國際社會。如果一味強調“同”,以國際規則同化國內規則,反而可能導致國家在與世界的互動中喪失自主性,進而損害國家利益。
當國內規則轉向國際規則時,應強調由“化”到“通”,而非“統”,也就是國內規則在國際化過程中也會發生諸多的調整和變化,會受到他國利益和國際環境的影響。近年來中國提出一系列的倡議,其中“一帶一路”倡議影響力最大。我國倡導“互聯互通”的國際秩序。就規則而言,強調的是“通”,而不是“統”,即中國提出的國際規則在擴散、傳播過程中,與別國的規則相遇時,注重的是將兩類規則互通,而不是一味強調中國自身的主張在別國的落地。國內規則轉化為國際規則,是一個國內規范轉向地區性規范乃至國際規范的過程,其適用范圍、對象人群等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當這些因素變化時,要想國內規則能夠成功轉化為國際規則,就必須將其“共通”的一面逐漸建立起來,簡單地推行“統一”的思維則會阻礙國內規則轉化為國際規則。
國際規則的國內化與國內規則的國際化并不是在時間范疇內互相作用的兩個獨立現象。同時,這種雙向互動往往是不平衡的,也是有時間順序的。美國強大的國內資源條件和在國際體系中的超強地位,導致其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互動的主要方面是推動國內規則的國際化,重點是依照本國的規則和理念建構國際規則,更像一個規則玩家。而新興大國在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互動的進程中,往往要先經歷以國際規則國內化為主的階段,才會逐漸進入國內規則國際化階段。改革開放40年間,中國兩類規則互動的主要方面是國際規則的國內化,重點在學習和適應國際規則。隨著實力和意愿的持續提升,中國已經越來越注重國內規則的國際化。現階段在兩類規則的互動過程中,中國正在通過推進現行組織改革、構建雙邊規則和地區規則、主導創立新的國際機制、創新和完善國內規則等方式期望獲得更大的規則制定權。
中國要提高推動國內規則國際化的能力,首先就是要加強理念的創新。除了必要的權力地位、公共服務能力和制度設計能力之外,很重要的就是成體系的知識觀念和價值體系。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先賢有很多“治理天下”的思想和理念,這是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其次,要善于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案。面對全球治理中出現的諸多問題,中國僅僅提出理念是不夠的,還要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就要求中國堅定不移地加快國內改革,進一步完善和創新國內規則。相關政府部門應該與研究機構加強合作,推動更多機構參與到國際規則的研究中來,為中國參與國際規則的構建和改革提供專業知識的支持。最后,要加強國際規則研究人才隊伍的建設。一方面是談判人才,國際規則的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參與國際規則談判需要具備很強的專業和法律知識;另一方面是要向國際組織輸送本國人才,中國人在國際組織中擔任要職,對中國進一步熟悉國際組織的運作,提高參與國際規則制定能力很有助益。
當前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正發生著歷史性的改變。近代以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核心特征在于“改變自己,影響世界”。當下,中國在與世界的互動中,對于規則的轉化能力、塑造能力都有巨大的提升。不論是構建新型國家間關系,還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國際規則和國內規則的關系處理、規則倡議能力以及精通國際規則人才的培養上,中國都可以大有作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進一步實施對中國兩類規則的互動,尤其是中國國內規則的國際化及其帶來的影響將是未來不容忽視的研究話題。中國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的互動情形是否會出現新的變化?中國是否會在推動國內規則國際化過程中采取更加積極的態度和措施?中國是否會有新的重大舉措影響兩類規則的互動?這些都是未來值得繼續關注的問題。另外,當前中美關系已經進入到戰略競爭時期。在中美已有的沖突中,貿易戰、資本戰、技術戰、地緣政治戰都在不同時期出現過。圍繞著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的互動,尤其是國內規則對國際規則的塑造,中美是否也會出現劇烈的沖突值得我們深思并未雨綢繆。這正是未來繼續深化研究國際規則和國內規則互動的現實需求。李明月博士的《國內規則與國際規則的互動研究》對今后規則間互動關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對中國參與國際規則的修改、制定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郭小琴,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講師,上海,200234;上海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200444。
(責任編輯? 胡?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