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孟杰

摘? 要:《雍熙樂府》中的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語,字序變換方式多樣,詞中字序的變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改變了詞語的結構關系。以《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為參照,考察《雍熙樂府》中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語在現代漢語中的演變情形。有的至少保留了一個詞形,有的固化為成語,有的所有詞形都已消亡。在分析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詞形豐富的成因基礎上,結合演變現狀,分析其詞形演變原因。用韻和修辭導致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詞形豐富,聲調和時代環境造成了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的詞形演變。
關鍵詞:《雍熙樂府》;四字格;同素異序詞
《雍熙樂府》成書于明嘉靖年間,由郭勛編輯而成。該書共20卷,收集了包括散曲、劇曲、諸宮調以及民間的時調小曲在內的元明兩代南北曲詞,尤為珍貴的是,集中還保留了不少已佚作品的一鱗半爪,堪稱曲作輯佚的淵藪。書中作品的語言多采用當時的方言俗語,通俗易懂,口語色彩濃厚,對近代漢語的研究有著重要的語料價值。
四字格“是漢語中一類特殊類型的辭”[1](P391)。最早由陸志韋在《漢語的并立四字格》一文中提出,陸先生認為,四個字(音節)在語法上緊密結合且具有一定意義,即四字格[2](P110)。此后,引起許多語言學家及學者的關注。張祎認為,四字格可以從狹義和廣義進行區辨。狹義上的四字格多指結構定型、內涵豐富、流傳久遠的成語,如“鼎鼎大名”“百廢俱興”都源于古典文學作品。廣義上,四字格多指結構組合自由的語言類型,它不但包括漢語成語,還包括四字疊音詞和所有隨機組合且擁有近似成語修辭功效的四字短語[3](P53-55)。林杏光先生認為,四字語的外延大于一般的四字成語,在語言實際中存在大量很有實用價值和研究價值的四字習用語,它是介乎成語和非成語之間的中介物,如“春暖花開”“春風送暖”“桃紅柳綠”“綠草如茵”等[4](P3)。本文所談的四字格指的是包含了四字成語及四字短語的廣義四字格。同素異序詞是指語素完全相同,但是語素之間順序不同的詞語。這類詞語是古代漢語中常見的一種詞匯現象,也是漢語詞匯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對四字格同素異序詞加以考察,有助于我們對其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可以從側面反映漢語詞匯的演變狀況。
本文對《雍熙樂府》中四字格同素異序詞進行較為全面的整理,歸納總結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語的字序變化規律,考察字序變換所帶來的詞語意義和結構關系變化,并以《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為參照,分析其在現代漢語中的具體演變情形及原因。
一、《雍熙樂府》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示例
筆者從《雍熙樂府》中收集整理出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語56組,由于數量較多,這里只列舉其中的一部分。
1.【龍潭虎窟】(3)①——【虎窟龍潭】(7)
比喻極艱險的境地。例如:
(1)量這個舉鼎拔山夯鐵夫,微臣根前怎過去,縱他有計千條,走不出龍潭虎窟。(卷六《粉蝶兒·十面埋伏》)①
(2)想從前事務總教參,便有拿熊心豹膽,誰敢跳虎窟龍潭。(卷六《粉蝶兒·歸隱》)
2.【燕侶鶯儔】(23)——【鶯儔燕侶】(8)
以鶯、燕之成雙做對比喻情侶或夫婦。例如:
(3)他生的百媚千嬌,恰二十更那堪容貌美,不能勾燕侶鶯儔,則有分鸞孤鳳只。(卷六《粉蝶兒·風情》)
(4)侭今世鳳只鸞孤,再怎肯鶯儔燕侶,撇罷了抹月批風,休指望巫云楚雨。(卷七《粉蝶兒·煙花夢》)
3.【蝶使蜂媒】(17)——【蜂媒蝶使】(8)
花間飛舞的蜂蝶,比喻為男女雙方居間撮合或傳遞書信的人。例如:
(5)指望得地久天長,敢則是團圓到底,枉教這蝶使蜂媒,鶯花鶯花笑恥。(卷六《粉蝶兒·香閨憶故人》)
(6)如今那子弟每,知他是甚所為,得團圓好看成容易,不得呵用心兒暗約偷期,到做了蜂媒蝶使調風月。(卷三《端正好·別怨》)
4.【惜玉憐香】(14)——【惜香憐玉】(2)
比喻對女子的溫情愛憐。例如:
(7)我和他相結會如魚似水,則他那惜玉憐香更整齊,我和他心廝愛意相隨,誰曉的其中就里。(卷三《端正好·美愛》)
(8)俺也曾蘭堂歡會,怕鸞孤和鳳只,那時節香肩同并入鴛幃,端的是附耳低言說就里,則他這惜玉憐香難共比。(卷一《醉花陰·懸望重會》)
5.【珠圍翠繞】(4)——【翠繞珠圍】(7)
①形容婦女雍容華貴的妝飾。②泛指華麗的裝潢或裝飾。③比喻美女簇擁。例如:
(9)恰便似難兒著雨在房檐下凍,那里也珠圍翠繞,酒釅花濃。(卷五《點絳唇·悟真如》)
(10)雖是你能通黃卷書,你敢不解紅裙意,幾曾經花柳陣猱兒每就里,怎當那一部笙歌出入隨,錦排場翠繞珠圍。(卷五《點絳唇·慶朔堂》)
6.【燕語鶯啼】(5)——【鶯啼燕語】(3)
①燕子、黃鶯鳴叫,形容春天美景。②比喻年輕女子嬌聲談笑。例如:
(11)春光明媚,和風麗日遲,聽花陰深處,燕語鶯啼,看雙雙蝶對飛,綠柳翠盈堤,桃花繞澗溪。(卷十一《新水令·春日》)
(12)想當初鶯啼燕語綠楊天,都做了淡煙衰草黃花地。(卷四《點絳唇·子弟退省》)
7.【百媚千嬌】(20)——【千嬌百媚】(9)
極言女子容態之美麗動人。例如:
(13)百媚千嬌,越看越妙,天生俏,臉付春桃,半扎金蓮小。(卷五《點絳唇·思憶》)
(14)千嬌百媚俏冤家,眼去眉來可喜殺,冰肌玉骨難描畫,美人圖都是假。(卷二十《水仙子帶過折桂令·六 贈妓張茶花》)
8.【如魚似水】(12)——【似水如魚】(12)
指魚和水一樣不能離開,形容關系密切,不可分離,多指男女情人。例如:
(15)也傷情處,直恁般誤我千般喬樣勢,便下的忘恩義,但愿早早教人如魚似水。(卷十六《春云怨·有所思》)
(16)我和你百年恩愛做妻夫,既知心可腹,似水如魚,誰承望踏枝不著空回去,閃的人尖檐脫兩頭無。(卷七《粉蝶兒·煙花夢》)
9.【情牽意惹】(2)——【意惹情牽】(4)
謂感情被觸發而掛念不已,形容情意纏綿。例如:
(17)一從分散鸞儔鳳侶,痛傷心,悄無語,黯沉吟,我為他情牽意惹病兒侵,不由的悶懨懨,愁慘慘。(卷十六《瓦盆兒·孤另》)
(18)俺也曾意惹情牽,攜手同行將情意講,則為俺風流情況,到于今書齋獨守悶凄涼。(卷十一《新水令·思慕》)
10.【牽腸割肚】(3)——【割肚牽腸】(1)
①形容非常想念。②形容內心悲痛如刀割。例如:
(19)覓尋芳廝照覷,要歡娛看時相見偷圓聚,知心可腹,牽腸割肚,不枉了用工夫。(卷十三《斗鵪鶉·佳偶》)
(20)牽腸割肚,一自別來信也無,多情何處,教人思慮,憑闌干觸目,空望斷遙天暮。(卷二十《四換頭·相思》)
11.【面北眉南】(4)——【眉南面北】(8)
謂臉面相背,互不理睬。形容相處不和,各不照面。也形容分隔兩地不能相見。例如:
(21)常歡喜星前月下,休等閑面北眉南,既做時休忐忑,若意懶從生便,緘我的樸實心,博伊家作怪膽。(卷十二《風入松·呂止庵》)
(22)才色相當,兩情契合非強,怎割舍眉南面北成撇漾。(卷四《金殿喜重重·秋思》)
12.【沉李浮瓜】(12)——【浮瓜沉李】(5)
吃在冷水里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例如:
(23)碧荷筒飲瓊漿,白蓮藕雪冰霜,正好宜沉李浮瓜,避暑乘涼,人和著采蓮腔,載蘭舟畫舫,須臾間又早重陽。(卷四《點絳唇》)
(24)喜炎天晝長,避暑納新涼,浮瓜沉李飲瓊漿,聽蟬聲綠楊,榴花噴火爭開放。(卷二《南汲煞尾·四時歡暢》)
13.【腹熱腸荒】(2)——【腸荒腹熱】(1)
形容焦急、慌亂。例如:
(25)到如今附鳳翼名標金榜,誤了我效于飛歡宴華堂,虛度時光,耽誤年芳,空教人夢想眠思,腹熱腸荒。(卷十一《新水令·重會》)
(26)更深夜迢,則聽的檐馬玎珰不住敲,幾般兒廝斗炒,一會家腸荒腹熱,一會家心癢難揉。(卷一《醉花陰·離思》)
14.【鳳友鸞交】(7)——【鸞交鳳友】(5)——【鳳交鸞友】(1)
①比喻有情男女結成的夫婦。②比喻男女間情投意合。例如:
(27)他與我鏡臺同照,我掠鬢他畫眉并肩緊靠,似青筠間碧桃,一對兒鳳友鸞交,步花陰幾度臨池沼。(卷一《醉花陰·離思》)
(28)風擺青青送行柳,折散俺鸞交鳳友,終日為花愁,暗憶情郎,何日同鴛偶。(卷一《醉花陰·離恨》)
(29)看罷才郎寄來書,訴說從前苦,鳳交鸞友不完聚,暗追慮,前生命苦今辜負,衾寒枕馀,行眠立困,悲怨悔當初。(卷十九《小桃紅·別憶》)
15.【玉軟香溫】(1)——【香溫玉軟】(1)——【軟玉溫香】(8)
形容女子肌體美妙。也用以代指美女或形容詩詞等作品香艷纏綿。例如:
(30)你是看翠玲瓏,玉玎珰,一步一金蓮,一笑一春風,梳洗罷風流有萬種,殢人嬌玉軟香溫。(卷五《點絳唇》)
(31)少牽連,莫風顛,嚼字謅文,亸袖垂肩,嬌滴滴香溫玉軟,無半星酒債花錢。(卷五《點絳唇》)
(32)暢道往事千端,柔腸九曲,軟玉溫香,作念著何曾住,人問我秋到也較何如,怕的是戰碎芭蕉畫闌雨。(卷十二《夜行船·秋懷》)
可以看出,《雍熙樂府》中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語在字序上的變動對詞語意義影響并不大。
二、《雍熙樂府》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的
結構分析
(一)《雍熙樂府》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的字序變化
總的來看,在《雍熙樂府》中,四字格同素詞語的字序變化相當豐富。筆者對《雍熙樂府》中的56組詞進行了分析,以現代漢語中的常用格式作為標準格式,四字按照順序分別用A、B、C、D表示,其他變化詞形亦作相應標示。梳理、歸納之后,可以發現,這些同素詞語的字序變化方式主要有五類,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第一類為ABCD——CDAB,這類變化方式的同素詞語共有44組。例如:腹熱腸荒——腸荒腹熱,辜恩負德——負德辜恩,情牽意惹——意惹情牽,畫餅充饑——充饑畫餅,心猿意馬——意馬心猿,閉月羞花——羞花閉月,如魚似水——似水如魚,民安國泰——國泰民安,捋袖揎拳——揎拳捋袖,背井離鄉——離鄉背井,龍潭虎窟——虎窟龍潭,傾國傾城——傾城傾國,牽腸割肚——割肚牽腸,香嬌玉軟——玉軟香嬌,廢寢忘餐——忘餐廢寢,燕侶鶯儔——鶯儔燕侶,玉減香消——香消玉減,躡足潛蹤——潛蹤躡足,闊論高談——高談闊論,蝶使蜂媒——蜂媒蝶使,面北眉南——眉南面北,意攘心勞——心勞意攘,等。
第二類為ABCD——ADCB,這類變化方式的同素詞共有3組:似醉如癡——似癡如醉,膽戰心寒——膽寒心戰,惜玉憐香——惜香憐玉。
第三類為ABCD——CDAB——ADCB,這類變化方式的同素詞共有3組:虎斗龍爭——龍爭虎斗——虎爭龍斗,長吁短嘆——短嘆長吁——長嘆短吁,鳳友鸞交——鸞交鳳友——鳳交鸞友。
第四類為ABCD——CDAB——BADC,這類變化方式的同素詞共有4組:玉軟香溫——香溫玉軟——軟玉溫香,鸞孤鳳只——鳳只鸞孤——孤鸞只鳳,年豐歲稔——歲稔年豐——豐年稔歲,時豐歲稔——歲稔時豐——豐時稔歲。
第五類為ABCD——CDAB——ADCB——BADC,這類變化方式中的同素詞只有兩組:粉悴胭憔——胭憔粉悴——粉憔胭悴——憔粉悴胭,山盟海誓——海誓山盟——山誓海盟——盟山誓海。
由表1可以看出,同素異序詞語的變化形式以ABCD——CDAB為主,占比高達79%;而且多以兩個為一組,占到總數的84%,三個或四個為一組的是少數,分別占總數的12%、4%。
由以上分析可知,第一類、第二類的同素異序詞語及第三、四、五類中一部分同素異序詞語的變化方式,都是“ABCD——CDAB”,即以AB為一個語義單位、CD為一個語義單位,通過變換和對調兩個語義單位的位置而形成變式。這種變化方式既可以不改變詞語意義,又可以改變詞語樣式,用于行文之中顯得新奇不落俗套,這也是同素異序詞語的字序變化方式以“ABCD——CDAB”為主的原因。同時,這種變化方式說明,四字格的同素異序詞語中大多是以雙音節為單位進行變換的,也從側面印證了漢語雙音節化的發展趨勢。
(二)《雍熙樂府》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的結構變化
為了探討字序變化對其結構關系的影響,筆者將這56組同素詞按組進行分析,考察其字序變化前后的結構關系,具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字序變化前結構關系是“聯合—主謂”,字序變化后結構關系依然是“聯合—主謂”。這類同素詞共21組,例如:腹熱腸荒——腸荒腹熱,民安國泰——國泰民安,蝶使蜂媒——蜂媒蝶使,緣薄分淺——分淺緣薄,更長漏永——漏永更長,燕語鶯啼——鶯啼燕語,寒來暑往——暑往寒來,云慳雨澀——雨澀云慳,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月缺花殘——花殘月缺,虎斗龍爭——龍爭虎斗——虎爭龍斗。在這些同素詞中,AB與CD組成聯合式,AB之間、CD之間又分別具有表述關系,即為主謂式。
2.字序變化前結構關系是“聯合—動賓”,字序變化后結構關系依然是“聯合—動賓”。這類同素詞共22組,例如:辜恩負德——負德辜恩,畫餅充饑——充饑畫餅,閉月羞花——羞花閉月,捋袖揎拳——揎拳捋袖,背井離鄉——離鄉背井,沉李浮瓜——浮瓜沉李,躡足潛蹤——潛蹤躡足,偎紅倚翠——倚翠偎紅,落雁沉魚——沉魚落雁,問舍求田——求田問舍,傾國傾城——傾城傾國,割肚牽腸——牽腸割肚,惜玉憐香——惜香憐玉,廢寢忘餐——忘餐廢寢。在這些同素詞中,AB與CD組成聯合式,AB之間、CD之間又分別具有支配關系,即為動賓式。
3.字序變化前結構關系是“聯合—偏正”,字序變化后結構關系依然是“聯合—偏正”。這類同素詞共有7組,列舉如下:百媚千嬌——千嬌百媚,龍潭虎窟——虎窟龍潭,燕侶鶯儔——鶯儔燕侶,闊論高談——高談闊論,眼角眉尖——眉尖眼角,長吁短嘆——短嘆長吁——長嘆短吁,花言巧語——巧語花言。AB與CD組成聯合式,AB之間、CD之間又都是定中修飾關系,屬偏正式。
4.字序變化前結構關系是“聯合—主謂”,字序變化后結構關系為“聯合—主謂”或“聯合—偏正”。這類同素詞有5組,列舉如下:粉悴胭憔——胭憔粉悴——粉憔胭悴——悴粉憔胭(聯合—偏正),玉軟香溫——香溫玉軟——軟玉溫香(聯合—偏正),鸞孤鳳只——鳳只鸞孤——孤鸞只鳳(聯合—偏正),年豐歲稔——歲稔年豐——豐年稔歲(聯合—偏正),時豐歲稔——歲稔時豐——豐時稔歲(聯合—偏正)。這5組同素詞的特殊之處,體現在字序變換后的最后一個變式,它變為了“聯合—偏正式”。
5.字序變化前結構關系是“聯合—主謂”,字序變化后結構關系為“聯合—主謂”或“聯合—動賓”。這類同素詞只有1組,山盟海誓——海誓山盟——山誓海盟——盟山誓海(聯合—動賓),該組詞的前兩個變式依然是“聯合—主謂”,其特殊之處體現在最后一個變式,它變為了“聯合—動賓式”。
三、《雍熙樂府》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的演變
語言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雍熙樂府》中的四字格同素異序詞也不例外。以《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以下簡稱《現漢》)為參照,可以發現,《雍熙樂府》中的同素異序詞發生了不同的演變。
《現漢》中至少保留一個詞形
在《雍熙樂府》的四字格同素異序詞中,共有18組是至少有一個詞形被收錄在《現漢》中,其中,有13組只保留了一個詞形,如【畫餅充饑】【心猿意馬】【國泰民安】【傾城傾國】【廢寢忘餐】【高談闊論】【如膠似漆】【沉魚落雁】【寒來暑往】【龍爭虎斗】【長吁短嘆】【花言巧語】【烏飛兔走】。有5組保留了兩個詞形,如【閉月羞花/羞花閉月】【背井離鄉/離鄉背井】【天長地久/地久天長】【海晏河清/河清海晏】【山盟海誓/海誓山盟】。
(二)未被《現漢》收錄任一詞形
在《雍熙樂府》的四字格同素異序詞中,共有38組皆未被《現漢》收錄,這些未被收錄的詞形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
1.未被《現漢》收錄,但其詞形都固化為成語。如【治國安邦/安邦治國】【百媚千嬌/千嬌百媚】【做小伏低/伏低做小】【如魚似水/似水如魚】【虎窟龍潭/龍潭虎窟】【花殘月缺/月缺花殘】等。
2.未被《現漢》收錄,且只有一個詞形固化為成語,其他詞形已經消亡。如【香消玉減】固化為成語,而【玉減香消】很少會被用到;【牽腸割肚】固化為成語,而【割肚牽腸】逐漸消亡;【膽戰心寒】固化為成語,而【膽寒心戰】逐漸消亡。
3.還有一小部分同素異序詞,其兩個或多個詞形都很少見到和用到。如【辜恩負徳/負德辜恩】【香嬌玉軟/玉軟香嬌】【枕剩衾余/衾余枕剰】【云慳雨澀/雨澀云慳】【眼角眉尖/眉尖眼角】【時豐歲稔/歲稔時豐/豐時稔歲 】【粉悴胭憔/胭憔粉悴/粉憔胭悴/悴粉憔胭】。
四、《雍熙樂府》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的
演變原因
《雍熙樂府》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語的演變主要表現在詞形上,其發展至現代漢語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們要厘清為什么四字格同素異序詞會有豐富的詞形變化;其次,我們再來分析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詞形的演變原因。
(一)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詞形豐富的原因
1.用韻
語音作為語言的物質外殼,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種外在的聽覺上的感官效果,音義結合的任意性也為語音的發展留下了一定的拓展空間。人們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使語音達到更佳的聽覺效果。這一點,在漢語這種十分講求“韻律”的語言中,表現尤其突出[5](P145)。人們在使用語言表達一定意義的時候,往往會調整語素位置,作到合轍押韻,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從古至今,漢語都以抑揚頓挫、音韻和諧為美,尤其是在詩詞韻文中,更加講究聲韻協調的韻律美、節奏感。
2.修辭
改變語素順序不僅能夠滿足用韻的要求,同時也可以起到增強語言表達效果的作用。為了追求語言的豐富性、表意的靈活性,異序逐漸發展成為一種修辭手段,極大地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對于語音的修辭效果,歐陽修在《書梅圣俞稿后》一文中指出:“八音、五聲、六代之曲,上者歌而下者舞也……然至乎動蕩血脈,流通精神,使人可以喜,可以悲,或歌或泣,不知手足鼓舞之所以然。問其何以感之者,則雖有善工,猶不知其所以然焉。”[6]他認為,語音的修辭功能非常強大,能夠讓人因聲悲喜,或歌或泣。也正是因為語音具有這樣的修辭作用,使得異序在日常交際中頻繁使用,豐富了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的詞形。
(二)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詞形演變的原因
1.聲調
面對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的不同詞形,為何有的詞形能夠保留至今,而有的詞形會逐漸消亡?究其原因,保存下來的詞形更符合聲調次序。漢語是一種是聲調語言,其語素排列在較大程度上會按照聲調的“平、上、去、入”為序,這樣組合形成的詞語無疑會更符合人們的語言習慣,也符合言語交際中的省力原則。通常情況下,順著四聲和陰陽的次序發音,就會省力一些;人們在面對不同詞形時,也往往會更傾向于使用符合聲調次序的詞形。
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因此,在非聯合關系的四字格中,意義對于語素在詞語中的位置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過,在本文所列舉的四字格詞語中,全部都是聯合式的,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點則讓位給了聲調。“在同素異序詞的發展定形中,如果意義不起強制性作用,按聲調順序排列的語素次序為人們選中的可能性大”[7](P15)。如【牽腸割肚/割肚牽腸】,前者一直沿用,后者消亡,這就說明聲調是同素異序詞中某一詞形逐漸被淘汰的原因之一。
2.時代環境
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的產生,最初可能是由于個人在創作中的特定需求。隨著時代的變化,語言的發展,同素異序詞的不同詞形中,有些形式得到了廣泛普及,而另外一些形式的使用頻率逐漸降低乃至瀕臨消亡,這都與時代環境脫不開關系。我們知道,每個時代的用詞傾向和用詞習慣都有所不同;同時,創作者的個人風格、語言使用者的主觀態度等因素,也會影響到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詞形的演變。這里將以上因素統稱為時代環境因素。
綜上所述,通過對《雍熙樂府》中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四字格內部字序變換方式多樣,而且有一定規律可循。第二,四字格中字序的變換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詞語的內部結構關系,但字序變化對詞語的意義沒有產生很大影響,幾乎不改變詞語意義。第三,與現代漢語相比,《雍熙樂府》中的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語,有的由于使用度較高,仍然存在于現代漢語慣用語之中,或者固化為成語。也有部分詞語由于使用度低而逐漸消亡。第四,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的原因分析需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即不同詞形的產生原因和詞形的演變原因,用韻和修辭導致四字格同素異序詞詞形豐富,聲調和時代環境則造成四字格同素異序詞的詞形演變。
參考文獻:
[1]徐通鏘.語言論——語義型語言的結構原理和研究方法[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2]陸志韋.漢語的并立四字格[J].語言研究,1956,(1).
[3]張祎.四字成語成因分析[J].文學教育(下),2007,(9).
[4]林杏光.四字語分類寫作詞典[Z].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
[5]李娜.同素異序雙音詞成因蠡測[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3).
[6]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7.
[7]侯敏.同素異序詞的發展和規范問題[J].語文建設, 1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