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仲威
摘? ? 要: 基于微信平臺,人們的生活和學習方式發生很大轉變,生活節奏加快。高校思政教育中應融入微信,強化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本文以微信平臺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為研究對象,對微信平臺教學優勢進行闡述,并針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以期為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 微信平臺? ? 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引言
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逐漸衍生出非常多的微軟件,成為生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將微信應用在思政教育管理中,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對的問題。為了強化思政教育效果,以下對此進行分析。
1.微信平臺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優勢
隨著微信軟件在生活中的應用,推廣微平臺的發展,得到大學生的廣泛重視。微信已經成為大學生線上交流的重要平臺,將此應用在思政教育中,具有以下優勢:
1.1深化學生對思政的認識。
微信作為一個交流平臺,具備虛擬、開放、便利的特點。在微信平臺中,學生可以盡情發泄情緒,獲得線上指導[1](50-52)。思政教育中應用這一平臺教學,可以消除學生不安情緒,使學生表達真正的想法,有效強化思政教學效果。微信平臺的應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學生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學習材料,與教師、同學溝通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或者內心疑問。對于大學生來講,微信平臺的應用能夠強化學習效果,培養正確的思想價值,對學生未來學習發展具有促進作用。
1.2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應用微信平臺教學,增加學生學習途徑,豐富教學形式。思政課程對于大學生而言,比較枯燥難懂。若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活動,將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微信平臺的應用,可以解決傳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育是雙向的,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還有教師的教學過程,教與學的結合構成教育,完善教學模式[2](82-83)。在微信平臺中,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結合學生實際需求,上傳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實現多元化教學,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思政教育中加強對微信平臺功能的開發,利用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思政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1.3實現生活化教學。
思政,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需要將此與學生生活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微信作為學生交流的軟件,是學生與外界信息交流的媒體。將此與思政教育結合,可以強化思政教學效果,實現生活化教學。利用微信平臺實施思政教育,會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日常工作中,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朋友圈”了解其思想動態,實施針對性教學活動,消除學生思想上的問題,提高學生思想水平。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宣傳一些積極正能量的內容,利用此輔助學生學習,促進學生思想品質與道德品質的形成。
2.一些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思政教育作為學校教育重點,擔負著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政治思想等各方面能力的教育重任[3](9)。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由于種種原因,效果并不理想。根據相關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2.1忽略學生主體。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存在最大的問題是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定位。教育工作者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引導者,學生是課堂主體。在實際教學中,應明確師生角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活動,以此保證思政教育的有效性。但是受傳統教學影響,一些教師忽略學生主體地位,課堂上一味進行理論知識教學,學生很少有參與課堂討論學習的機會。不平等的師生關系,加大教學難度,使學生出現各種不良情緒[4](163-164)。大學生思想品質、行為舉止逐漸成熟,這一階段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使其更好地面對社會。但是并沒有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難以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
2.2交流方式單一。
以往教學中,師生的溝通多局限于課堂活動、知識說教,存在溝通單一、效果不佳等問題。思政教育中,應針對交流問題進行創新,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增加溝通途徑與方法,將思政內容融入學生各個方面,以此增加學生學習動力,強化思政教育效果。再者,部分高校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該課程的重要性,認為將理論知識傳遞下去就可以,忽略更深刻的教學,無法有效培養學生政治思想。
2.3情感教育的缺失。
情感教育是提高學生思政能力的重要措施。一些高校教師,在進行思政教育時,往往采用嚴謹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很少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嚴謹的教學態度導致師生關系疏遠,學生無法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愛護,失去學習動力[5](85-87)。思政教育中有很多與學生、教師生活有關的內容,需要教師走進學生內心,了解學生的真正需求,利用自身情感融入課堂內容,使學生與教師在情感上產生共鳴,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在后續教育中針對這一問題,制定有效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提升。
3.微信平臺下高校思政教育管理新模式構建策略
微信平臺下,對教學管理模式進行創新,使用多種教學方式進行課堂活動,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產生內在動力,主動獲取知識。深化微信平臺的開發,挖掘更多的功能,豐富思政教學形式,促進學生思政觀念的形成。
3.1立足時代發展,優化微信教學平臺。
與傳統教育平臺相比,微信具有便利、高效的特點,為思政教育活動開展帶來非常多的便利。高校思政教育中應用該平臺教學時,應建立完善的教學平臺,引導學生在微信平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分享學習中存在的疑惑與心得[6](35-40)。利用微信平臺,增加教學便利性。課堂教學中,制訂面向學生的教學計劃,創建線上學習平臺,引導學生在微信中與教師交流,輔助教師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為后續個性化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高校教育中重視微信平臺的建立,結合時代發展特點,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教育事業發展奠定基礎。微信平臺的應用,實現個性化教學,增加師生互動,為思政教育更好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2微信平臺溝通功能,強化思政管理效果。
針對高校師生交流方式單一問題,利用互聯網平臺溝通功能解決這一問題。高校思政教師可以與學生交換微信號,與學生建立網上好友關系,為線上交流活動提供便利。這樣,師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交流,還可以在網絡上交流,能夠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疑惑。線上交流平臺與線下不同,師生之間會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交流范圍擴大。思政管理工作中,明確微信平臺溝通功能,利用此建立和諧教學關系,對學生思想進行引導,為學生全面發展奠定基礎[7](264)。此外,微信交流工作中,教師還應注意對學生思想上的引導,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融入一些思政方面的內容,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品質。
3.3建立微信群,完善教學管理工作。
大學與初高中教育不同,不同的課程需要在不同的班級完成,存在不易管理、班級凝聚力差的問題。為了提高對班級學生的管理效率,強化班級學生團結意識與集體意識,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微信平臺群功能,建立思政群,將班級學生全部加入班級群中,為班級管理工作開展奠定基礎。在思政群中,教師可以將班級活動、課程安排、線上學習作為交流內容,當學生出現問題后,可以在微信群中與同學、教師交流,提高學習效率。思政教師可以在微信群中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引導學生課余時間完成,以此增加學生學習熱情。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微信平臺的功能,教師可以建立針對班級學生的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思政教育內容,使學生養成線上學習的習慣。在微信公眾號中,學生可以利用公眾號留言功能,與其他讀者互動,說出對文章的看法[8](97-100)。通過建立班級群、公眾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感受到線上學習的魅力,為全面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
以大學生就業為例,思政教師可以為學生推送關于大學生就業發展的相關文章,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專業,說一說在未來就業中應該保持怎樣的心態面對市場競爭壓力大的問題。如何實現靈活就業呢?對于這一問題,可以讓學生在微信群中討論。在學生交流討論過程中,教師盡量不要參與,讓學生暢所欲言,借此了解學生的就業心理。通過學生交流情況,總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將問題帶到課堂上,與學生一同解決問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利用微信平臺,強化教育效果,提升學生思想認知。
3.4發揮朋友圈、提醒功能,優化網絡環境。
教師對學生影響非常大,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與成長。微信平臺中,利用朋友圈傳遞一些正能量的信息,利用此加強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教師可以閱讀學生朋友圈,了解學生喜好,作為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素材。微信“朋友圈”是使用者展示自我的一個平臺,也是實施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豐富教學內容,強化思政教學效果。微信平臺有一個非常有效的功能,就是提醒功能。教師可以利用微信提醒功能對學生進行學習提示。大學生學習、生活比較靈活,有的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差,無法合理安排學習、生活時間,會出現作業忘交、上課遲到的情況[9](75-77)。為了消除學生不良學習現象,教師可以利用微信提醒功能,通過語音信息、文字信息等方式,培養學生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的習慣,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平臺提醒功能,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不定期向學生分享積極、正能量的內容,并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以此拉近師生距離,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通過情感感染,增加學生對教師的信任,為良好關系的建立奠定基礎。
3.5突出原創內容,豐富思政教學。
高校思政教育對象是全體學生,由于客觀因素,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利用微信平臺向學生推動文章時,應針對學生的需求與興趣,選擇適合的素材,以此保證教學的有效性[10](88-89)。微信平臺上的內容應具備原創與時效性特點,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社會現象、時事政治等結合,使學生在閱讀中產生情感共鳴,以此完善思政教育內容。通過原創、獨特的內容,激發學生創新意識,深入挖掘學生的潛力,為學生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大學生生活在網絡時代,信息接收能力非常強。若想發揮微信平臺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則應保證信息的及時性,避免某一新聞已經傳播很久后才出現在公眾號中。利用新鮮、生動的信息,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和課堂教學質量。此外,學校可以將社會主義價值觀、中國夢、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等內容作為微信平臺內容,以此深化學生對國家發展的認識,為愛國教育的開展提供保障。
3.6營造良好的氛圍,實現線上、線下學習。
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利用微信平臺建立線上學習平臺,拓展師生交流途徑,為良好教學氛圍營造奠定基礎[11](11-13)。傳統教學中,教學氛圍比較低沉,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微信平臺的建立,增加學生學習動力,強化課堂教學效果,使學生感受到思政學習的價值。日常教學中,利用微信平臺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為了減輕課堂教學壓力,可以將課件、最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等內容分享給學生,讓學生課前學習,了解教材內容,并從中發現問題。將問題帶到課堂上,通過互動交流,解決問題。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例如,現代教育工作者比較關注的“互聯網對學生的影響”問題,教師可以將此作為學生討論主題分享到微信平臺中,然后學生閱讀,了解互聯網優勢與問題,并表達自己的看法。課堂上,教師可以提出這一問題,將學生分成兩部分,讓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辯論。學生在討論中發現互聯網是一把雙刃劍,為人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一些危害,尤其是學生。在微信平臺中,將學生辯論情況以視頻的方式分享出來,使學生感受學習帶來的樂趣。
結語
在思政教育管理中發揮微信平臺的優勢,解決師生交流、學生主體得不到突出、情感教育缺失的問題。利用微信平臺,加強思政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豐昌.微信公眾平臺:提升思政教育質量的有效載體——以江漢大學官方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6).
[2]夏煒.“互聯網+”時代藝術院校大學英語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翻轉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6).
[3]李琳娜,黃瓊丹,陳怡君.基于微信公眾號的課程思政新媒體教學——以數字信號處理課程為例[J].陜西教育(高教),2019(11).
[4]甘龍英,李文輝.“微時代”對于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與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33).
[5]肖佳,夏常宇,辛國盛.微信公眾號對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場域作用分析[J].新聞知識,2019(10).
[6]陳月球.基于微信公眾號的思政課實效性實證研究——以“微助教”為例[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7(05).
[7]陳夢.基于微信平臺的高校思政教育——以江南大學“絲路夢達”工作室為例[J].傳播力研究,2019,3(29).
[8]戈琴.“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微思政”平臺的建立與思考——以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為例[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9,34(01).
[9]郭銳.“互聯網+”信息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突破途徑探討[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9,40(01).
[10]李曉妍.淺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體創新的探究——以微信公眾號為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8(12).
[11]吳彬彬,張敬業,張亞男.高校思政教育線上線下互動平臺研究——以湘潭大學社團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