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倩



摘? ? 要: 實現高中地理的新課標要求和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途徑是地理活動化教學,貫徹“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樹立以地理核心素養為主導的地理課程理念;圍繞新課標、細化小目標、系統設計課堂學習活動;在活動中明確學習價值,對生產生活行為進行科學評價等,都是高中地理活動化教學實施中的必備技巧。
關鍵詞: 活動化教學? ? 情境化? ? 問題化
活動化教學是以“情境化、問題化、探究化”為特征的學科教學活動,是以解決學生主動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問題為目標,促進學科知識轉化為學科素養的教學方式。教育部2018年1月16日發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了地理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并從課程理念、目標、內容、學業質量與實施建議等方面對高中地理學科課程進行了整體規劃安排,特別是明確列出了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與表現、水平劃分,為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改革實施指明了方向。因此,貫徹“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樹立以地理核心素養為主導的地理課程理念;圍繞新課標、細化小目標、系統設計課堂學習活動;有效選擇多種學習方式,在活動中明確學習價值,對生產生活行為進行科學評價等,都是高中地理活動化教學實施中的必備技巧。
一、“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樹立以地理核心素養為主導的地理課程理念是“情境化”活動教學的源泉。
“新課標”強調:具有世界眼光與家國情懷,提高對地方、國家和全球地理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認識。需要學生具備可持續發展觀念和“家國情懷”,同時,“家國情懷”也是地理試題命制的常見切入點。下文中的案例都能夠很好地說明這個觀點。
案例一:城市森林花園是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設計的第四代住房,被譽為“住房4.0”,每家都有單獨的庭院,外墻長滿綠色植物,還有一處兩層樓高的空中室外私人小院及一塊幾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種樹、種花、種菜、遛狗、養鳥……在空中占一畝地就會帶來數十畝長滿花草的院子,一處建筑就相當于一片森林,使得住在繁華城市中心的人民實現“回歸大自然”的夢想。讀“住房3.0”和“住房4.0”景觀對比圖,完成4-5題。(江西省百所名校2018屆高三第一次聯合考試4—5題。)
4.建設“住房4.0”可以(? ? )①增加城市綠地②促進城市化深度發展③改善城市居民居住環境④改善市區內大氣環境? ? A.①②③? ? B. ①③④? ? C.②③④? ? ?D. ①②④
5. 從大氣循環和水循環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 )①減少城市熱島效應②增大城鄉風強度③增加城市地下徑流④增加城市空氣濕度?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試題以現代化的“家”為起點,給教學的啟示是引導學生觀察并記錄“家”周圍的地理環境、事物、衣食住行安排、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學活動中,讓不同地理視角落實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采取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的方法,不斷拓展擴大“家”的范圍,延伸到“家鄉”,掌握并運用所學知識技能原理分析所在區域和其他不同區域的“家國”現狀、問題和解決策略,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教學情境一:城市森林花園是繁華城市中心的人民實現“回歸大自然”的夢想。你心目中的森林花園與建筑設計師有哪些異同?觀察視頻《清華大學建筑設計院——第四代住房》或閱讀所提供的文本,給出設計師是如何解決住房的位置、交通、室內外環境空間等問題的?設計師靈感運用了哪些地理知識?你還能夠提出哪些創意靈感?然后完成案例一試題。
試題圍繞“家”的住房問題進行設置,符合學生關心家庭生活,關注社會問題,感悟我國現階段的主要矛盾是如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與土地資源少、交通擁堵等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彰顯了人地協調的價值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既要注重開放性問題設計,又要進行問題收斂匯總和提升,做到有的放矢、收放自如。引導學生運用綜合的方法,嘗試多角度、多層面、多視角地分析身邊和社會熱點問題和評價人類行為,促進區域認知、社會實踐力、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等核心素養的形成。
二、圍繞新課標、細化小目標、進行系統設計是“問題化”活動教學設計的前提。
用地理的視角理解和欣賞自然和人文環境,提高生活品位與精神境界,為培養公民的見識、胸懷、責任感和行動力打下基礎。選擇有利于地理核心素養培養的課程內容,力求科學性、實用性和時代性,滿足學生現在與將來學習、工作、生活的需要。這些精細化要求需要教師將課程、課標、課本等活動統一起來,從大處入手,從小處著眼,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發展的地理問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掌握區域特征、形成區域認知,在參與中擁有社會實踐力,在問題解決中形成綜合思維,在行為反思中形成人地協調觀。設計“小”問題、洞察“小”細節,將教學內容“問題化”,需要教師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嫻熟的技巧。通??梢圆扇∫韵虏襟E:①激發學生好奇心,將地理事實轉化為地理問題;②采取5W問題提問法和集體頭腦風暴法,學生提出假設與生活依據;③邏輯分析與科學解釋,確立影響地理要素的主要因素、決定因素和規律特例。
案例二:圖1為我國東部地區某城市街道機動車道與兩側非機動車道綠化隔離帶的景觀對比照片,拍攝于2017年。數年前,兩側的綠化隔離帶按同一標準栽種了常綠灌木;而現在,一側灌木修剪齊整,另一側則雜樹叢生,灌木零亂。拍攝當日,這些雜樹隱有綠色,新葉呼之欲出。據此完成1—3題。(2017年全國高考文綜卷第一題)
1.當地自然植被屬于(? ? )A.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