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明霞
摘要: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而我們也邁入了一個嶄新時代——全媒體時代。傳播技術的迅猛發展,使新聞傳播的速度越來越快,新聞傳媒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而此時媒體人肩上的責任也越來越重。作為新時代的媒體人,我們要把握好這個機遇,做好自身傳媒工作的同時,注重對新聞傳播儲備人才的培養。記者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素養,同時要發揮好新聞的輿論導向作用,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新機遇;探究
一、全媒體時代新聞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傳統媒體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新聞傳播中的影響力不容小覷。伴隨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手段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因此各類媒體便可以相互融合,不再受到單一媒體的限制,以此針對一些特定的用戶群,為其提供特色優質新聞,以進一步提升公眾與媒體的新聞黏合力,提升新聞傳播的有效性。
二、全媒體時代記者職業核心能力素養解讀
全媒體時代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對新聞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完成相關工作,便需要大量優秀的人才。全媒體時代記者職業的核心能力素養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媒體技術駕馭能力
全媒體時代各種新媒體技術層出不窮,除了傳統的攝影、攝像、剪輯、出鏡等手段,記者要能夠熟練使用各種媒體技術呈現新聞內容,創新媒介傳播手段。
(二)信息洞察甄別能力
記者要時刻具備敏銳的新聞洞察力,這是基本的職業素養。全媒體時代,很多受眾也已經能夠迅速發現身邊的新聞,并通過網絡進行報道和傳遞,因此作為專業記者更需要具備信息洞察、甄別能力。對于紛繁復雜的新聞信息,不能一味盲從,而要善于對其中信息進行追蹤和甄別,以真實的、全面的、公正的視角對新聞進行二次加工,而不是一味求新求異。
(三)新聞傳播公信力
全媒體時代,新聞工作所面對的受眾不再局限于小范圍,很多國外記者、國際友人、外國平民也會接受到我們的信息,因此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記者的新聞采編工作開展,要彰顯出大國風采,為樹立中國的國際形象而不懈努力。具備基本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工作實踐中不斷積累國際工作經驗。
此外,新聞工作帶有一定的特殊性,新聞記者要始終保持優良的品德修養、立場態度、工作作風、工作責任感等,堅守職業準則,做合格的媒體人。
三、全媒體時代新聞人才培養的工作探究
新媒體時代傳媒行業肩上的責任越來越重,然而從行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全面型人才的數量十分匱乏,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必須著重推進人才培養工作。
(一)完善校園銜接工作,優化通識教育
對于當前高校教育工作來說,傳媒人才培養的模式存在一些缺陷,傳媒人才的理論學習與實踐能力發展銜接不足,需要對通識教育體系的不斷優化,能夠更好地完成人才培養。校園內的新聞傳播通識教育一般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是基礎核心課程教學,確保學生心智教育能夠得到有效落實;其二是基于人文課程本身,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投入到新聞傳媒活動中;其三,在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時,對其復合能力展開培養。但是這些教學目標的達成主要集中于理論,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足,因此報社可以探索與學校共同教學,以一些具體的案例為基礎,由一線的優秀記者走上講臺,與學生分享實踐經驗,確保通識教育的作用能夠全面發揮出來。
(二)優化崗位實踐機制,提供完善晉升通道
全媒體時代記者要具備基本的創新晉升意識,扎實掌握“采、寫、攝、錄、播”等基礎技能的同時,注重崗位實踐。成立專門的全媒體定崗研究小組和工作中心,由組長發揮好引領作用,指導組員不斷學習成長。全媒體時代的背景,除了需要完善崗位學習機制之外,還需對考核體系進行優化,對評價工作提高重視度。結合采編工作的實際情況,設置多層次的考核內容,不同層次所占有的分數、比例有所不同,包括實踐能力展示、基礎知識掌握以及專業水平知識等。通過這種方式,考核評價體系將會變得更為完善,崗位晉升也將更具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而完成人才培養,推動行業不斷進步。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當前背景,我國新聞傳播行業將會迎來全新的發展。為了順應時代的變化,新聞傳播行業需要做好人才培養工作,結合市場的需求,對人才培養模式展開全面優化,以此確保記者職業素養的全面提升,從而推動整個行業的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中華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