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風

本文主人公


離異后的李源憑借自己善于整理的本事,成為一名衣櫥整理師,不僅開創了一番事業,還成為孩子心中的驕傲,更成為中年失婚婦女自強自立的榜樣。
8年來,李源不僅幫上萬人整理了衣櫥,還教會了他們做人生的“斷舍離”。
“媽媽去北京了,你好好學習,媽媽去給你掙學費。”哈爾濱車站,一名40歲左右的女人正在跟一個少年告別,少年一臉茫然。女人轉過頭狠狠心上了車,車子緩緩開動,女人的淚水汩汩而下……
她叫李源,幾個月前離婚了。為了謀生,她獨自從哈爾濱來到北京,進入一家裝修公司做銷售員。
第一天上班,李源就感覺很別扭。公司里做銷售員的基本上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女孩,舉手投足間洋溢著青春氣息,一開口就是各樣裝修知識,甚至精通各個工種的施工工藝。李源覺得很慚愧,自己已經42歲了,跟客戶打交道卻總覺得力不從心。
整理衣櫥就是教人們學會“斷舍離”,不光是物品的“斷舍離”,也是人生的“斷舍離”。談成的單子少,提成自然就低,背地里,李源感嘆:“這個社會,到底還是年輕人的天下。”
一天,為了商定具體的裝修方案,李源來到一位客戶家里。客戶家里色調暗淡沉悶,地上堆放著雜物,臥室里幾乎連下腳的地方都沒有,床上更是雜亂,外套、毛衣、褲子、馬甲……七零八落地散落著。李源習慣性地幫他整理。只見毛衣在她手里隨便對折翻疊幾次,立刻變成了一個方方正正的“豆腐塊”。客人十分驚喜地說:“您疊衣服的水平真高!您不去做衣櫥整理師真可惜了。”
“衣櫥整理師?”李源還是第一次聽說這個行當。“是啊,衣櫥整理師,這是新興行業,目前北京從事這一行的人可不多。”客人滔滔不絕地對李源講起來,“現在啊,人們都喜歡購物,工作又忙,沒工夫整理,日復一日,家里堆得像小山一樣……”李源這才知道,原來家庭主婦日常所做的事也是一個行業,還能賺取高薪。
李源從小就喜歡整理,見不得家里一點點臟亂。她會琢磨每一件衣服的質地和形狀,把衣服疊得整整齊齊,每個地方都收拾得井井有條,幾十年下來,她也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整理技巧。
當天,客戶對李源說,自己在三環附近有一套房子,亂得不成樣子,希望李源能幫自己收拾一下,工錢另算,李源當即答應了。
幾天后,李源走進這位客戶位于三環外的家。在那個豪華的衣帽間里,李源整整工作了8個小時,才把那里的三四個衣櫥整理完畢。客戶對李源贊嘆不已,雖然李源多番推辭,客戶還是堅持付了1600元。后來,在這位客戶的介紹下,李源連續給北京的好幾個客戶做了衣櫥整理,無一例外地受到好評。
李源突然意識到:“我在裝修公司做銷售,月薪8000元左右,可只是幫別人整理了幾天衣櫥,我就掙到了相當于做銷售員1個月的工資。我為什么不專職做衣櫥整理呢?”
經過前幾次整理,李源積累了固定的幾個客戶,客戶又不斷地幫她介紹新客戶,李源忙不過來了,她果斷從裝修公司辭職,并把老家的妹妹叫來幫忙,開始做專職的衣櫥整理生意。
有一次,李源在和客戶聊天時聽說了近藤麻理惠的故事。近藤麻理惠是一名職業整理咨詢師,幫客戶整理房間和衣柜,是日本家政界的明星。她還出了一本書,名叫《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法則》。李源買來這本書仔細研讀后發現,自己的很多整理理念和做法都跟這位家政明星不謀而合。更讓李源感到高興的是,她還學到了一些自己從來不知道的實用知識。
2012年的一天,一位客戶介紹給李源一單生意:“我妹妹在上海,她也很想找個人收拾衣櫥。可上海的衣櫥整理市場還沒興起,你能不能去上海幫她整理整理,來回路費我們報銷。”李源考慮了一下,答應了。也就是在那次,李源知道有上海這個大市場亟待開發,于是把北京的市場留給妹妹,自己前往上海。
到了陌生的地方,為了推廣生意,李源就去大街上散發傳單,可是收效甚微。正當她一籌莫展之際,上海的第一個客戶給她介紹了一單生意。
“先跟您打聲招呼,我丈夫好幾年沒有出門了,性格有點內向。”剛走進客戶的家門,客戶趙慶玲女士就給李源打“預防針”。
雖然有心理準備,但一走進他們家,李源還是被“嚇”到了:陰暗的房子里,一個皮膚黝黑的男人面無表情地坐在書房里,桌上一臺電腦的屏幕上閃著花花綠綠的圖案。電腦旁邊,一字兒擺了5個煙灰缸,里面堆滿了煙頭。男人指頭上還夾著一根香煙,正冒著煙。聽到響聲,男人轉過頭來。李源發現,他的頭發已經長到了肩膀,胡子從鬢角連到了下巴處,他就是這家的男主人。
客戶不說,李源絕不會主動詢問。不打探客戶的私事是他們的職業操守。在整理衣櫥的空隙里,趙慶玲向李源談起,前兩年,丈夫的生意破產了,他賣掉房子抵債,又借錢想東山再起,可還是失敗了。他嘗試過找工作,但沒有合適的,感覺自己被社會拋棄了,從此待在家里足不出戶,買東西靠網購,吃飯靠點外賣。
這種情況,李源曾經在媒體上看到過。在日本,約有110萬這樣的人,被稱為“繭居族”,我們國內也有這樣的人群。李源如夢初醒,這些人,即使她在大街上再怎么發傳單,他們也不會知道。但其實,他們才是最需要接受家居整理的人群,是自己的潛在客戶。
怎么找到這群人呢?李源發現,不管如何宅,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熱衷網購。那么,自己就開一家網店吧。這樣一來,這些客戶就能直接在網上下單。1個月后,李源開了第一家網店,從此接觸到了很多“繭居族”,有經歷了打擊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創業人,有中年失婚的單身漢,還有依賴父母養老金生活的中年人……
一天,李源按照約定時間來到一位叫彭云的客戶家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門口林林總總的鞋子,目測不下200雙。“我家東西有點多。”彭云說,這也是李源在客戶家聽到的最多的一句話。客廳里塞著兩套皮質沙發,一套正在使用,一套架在一邊。臥室里都是衣服,飄窗上的衣服堆起來足有2米高,把窗戶遮得不透光,白天也要開著燈。
彭云今年35歲,在一家營銷公司做策劃主管,每個月薪資3萬多元。丈夫是一家家電制造公司的項目經理,年收入50多萬元。“有時候我也恨自己,發誓再亂買東西就‘剁手’,但我總是忍不住。”一天天下去,家里堆積的雜物越來越多,沙發上沒地方坐,地面無法走路,他們就這樣生活了8年。
李源立刻意識到,像彭云這種情況,不單是凌亂的問題,而是不會取舍。“留下令自己心動的物品,丟掉不心動的,接著,決定留下來的物品的固定位置,用完后一定要物歸原位。其實,整理要做到的也就是這兩點而已。”李源對彭云說。
李源沒有直接幫彭云整理收納,而是讓彭云選擇“要”還是“不要”。經過兩個小時整理,李源竟然選出了幾百件衣服,都是超過1年沒穿過的,甚至還找到幾件一樣的衣服。
留下的衣物,李源給它們規劃分類,按照春、夏、秋、冬四季存放。“該斷舍離的拋棄,缺少的添進,有進有出,基本款和基本色充足,同時也有加分的時尚單品,才能保證一個衣櫥是‘活’的。”聽著李源的指導,彭云不斷點頭。
直到星斗滿天,衣櫥才全部整理完。“李姐,您簡直太棒了,我感覺自己重生了。您這哪是在整理房間啊,您教會了我如何整理生活啊!”看著清爽的房間,彭云不禁發出感慨。
幫1萬多個人整理過房間后,李源發現,人們真正需要整理的,其實是自己的心情。
2019年6月,李源接到了一位女客戶的訂單。進門前,她照例檢查了一眼門口的鞋柜,只有女主人和兩個小孩子的鞋,屋子里沒有男人。李源想,可能是離異了。在整理衣櫥時,李源意外地發現一個抽屜,里面整齊地放著一個黑色的筆記本和一些大小不同的徽章,還有一個用黃紙包著的長方形物體。她小心翼翼地打開,原來里面是一張黑白照片,上面是一名穿著軍裝的英俊男人。
女客戶向李源講起了自己的故事。丈夫是維和部隊的軍人,6年前隨部隊去了中東,而她懷上了二胎,在家待孕。“他說女兒出生前,一定會回來看看。”女客戶說,但她沒能等到丈夫,丈夫犧牲了……女客戶哽咽了。
沉默了一會兒,李源站起身,拉著女客戶開始滿屋子轉。“有關他的一切,都應該收起來!你應當開始新的生活,這也是他所期望的,不是嗎?”在征得女客戶同意后,李源拉著她,把關于男主人的照片、剃須刀、衣服等遺物全都封箱。她又建議女客戶改變屋子的陳列。“把家整理好了,才能整理好心情。”女客戶紅著眼睛點點頭。
李源在感動之余,突然為自己之前的“猜想”感到羞愧。她幫女客戶仔細地把遺像擦拭干凈,收拾整理好,再幫她把整個家都整理好。幾天后,這位女客戶給李源發來消息:“李姐,看著煥然一新的家,我的心情好多了,謝謝您。”
隨著業務量增大,李源漸漸覺得力不從心。有一次,她在小區里散步,遇見了一個三十多歲名叫歡歡的女白領。歡歡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笑嘻嘻地對李源說:“李姐,您有空時也教教我如何整理唄,不過,我那點工資可請不起您。現在培訓班很流行,要不,您也開個整理培訓班,我第一個報名。”
李源覺得歡歡說得有道理。辦培訓班,既能掙到一筆培訓費,還可以培養員工。于是,李源著手開辦了衣櫥整理培訓班。培訓班里,有五六十歲的老太太,也有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大家都在李源的帶領下,體會到了衣櫥整理的樂趣。
李源會在培訓班里挑選成績優異的女學員,加入自己的整理大家庭。如今,李源的客戶不再局限于上海,北京、廈門、深圳已經成了她們經常出差的地方。每接到一單,李源就會帶領團隊成員奔赴客戶所在的城市,幫客戶整理衣櫥,同時教他們學會“斷舍離”。以前李源自己一個人要干兩三天的活,現在三四個人小半天就干完了。
李源認為,衣櫥整理與家政服務有本質上的不同。衣櫥整理不僅僅是一次清掃工作,它意味著客人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并“治愈”自己。李源所做的,是在整理別人的房間,也是在整理他們的生活。
如今,孩子的學費、生活費,李源不僅有能力全部承擔,她還成了孩子心中的驕傲,更成為中年失婚婦女自強自立的榜樣。她說,說到底,整理衣櫥就是教人們學會“斷舍離”,不光是物品的“斷舍離”,也是人生的“斷舍離”,這就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