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白江區老舊院落改造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張 睿
(成都市青白江區市政工程建設服務中心,四川 成都 610300)
老舊院落改造的初衷是解決院落設施設備老化、年久失修、管理無序等問題,以期切實提升居民生活質量。青白江區在實施院落改造過程中,發現大部分院落存在如下問題:一方面排水能力不足,雨量較大時造成內澇;另一方面又無蓄水能力,日常澆灌、沖洗大量耗用自來水,造成資源浪費。
針對上述情況,青白江區在老舊院落改造過程中充分結合海綿城市建設理念,對小區鋪裝、綠化等內容進行系統化改造,提升小區環境的同時增加水環境彈性,切實提升院落環境水平。
按照《成都市城市建設管理轉型升級“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動專項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老舊院落改造內容主要包括安防設施、院落環境、屋面等共用部位整治、配套建設管理用房、給排水及強弱電改造等。
在實施院落改造過程中,建設方發現老舊院落功能性問題集中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屋面漏水。根據院落建設年代的不同,使用的屋面防水材料一般有石油瀝青紙胎油氈、油紙,化纖胎、玻纖胎改性瀝青卷材,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改性瀝青(SBS)防水卷材等。這些材料,正常使用防水年限僅有5~10年,破損后頂層住戶不得不使用堵漏劑、防水涂料對漏水點零星處理,但“年年堵、年年漏”,極大影響了住戶的正常生活。
2)淤塞內澇。青白江區目前改造的老舊院落建成時間均早于2004年,雨污合流、雨水直排散排是院落排水的普遍現象,外加管網清掏不及時,淤積、沉降、破損等病害較多,降水量大時一旦地面積水無法及時排出當即就會形成內澇,影響住戶正常的生活。
3)公共鋪裝破損。老舊院落公共鋪裝基本以素混凝土地坪為主,經過多年的風吹日曬,大多數都已開裂、破損。部分院落建設時未規劃停車區域,住戶車輛長期、大量停放在公共鋪裝位置,進一步加劇了鋪裝的損壞程度。
4)立面裝飾損壞、脫落。老舊院落常見外墻裝飾方式包括素混凝土抹灰、鋪貼外墻磚、涂刷外墻涂料等,經過長年累月與外界的自然環境直接接觸,在陽光、風雨和微生物、氣體的共同作用下,多數已出現開裂破損、脫落等病害。又因2011年前我國對建筑外墻防水并無系統性要求,雨水透過破損的外墻裝飾、墻體后滲入室內,對住戶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影響。
通過分析上述問題,做好“來水”管理和“去水”排放,是老舊院落改造的核心任務之一。由此,運用海綿城市技術措施,提升院落環境自身“滲、蓄、凈、用、排”能力,成為了青白江區老舊院落改造工作的一項重點。
青白江區老舊院落海綿城市改造以院內降水行進路線為核心,包含收集、調蓄、外排三個環節(見圖1)。
圖1 海綿城市改造技術路線
1)收集環節。老舊小區雨水匯集主要來自5個方面,即道路雨水、屋面雨水、墻面雨水、地面雨水及花園綠化雨水。對于道路、屋面收集的雨水,一般直接通過雨水篦子排入院內總平雨水管網;對于墻面下排、地面鋪裝方式收集的雨水,部分直接下滲,部分溢流進雨水篦子,從而進入雨水管網。
雨水管網完成雨水收集后,正常情況下部分流入花園綠地,與花園綠化收集到的雨水一起滯留、下滲,多余部分流入雨水干濕塘作為調蓄;當降雨量較大時,雨水管網收集雨水與花園綠化溢流雨水一并進入雨水干濕塘,避免出現內澇。
2)調蓄環節。對于具備條件的院落,青白江區在進行院落改造過程中將原有的水池、水景等設施改造為雨水干濕塘,一方面凈化了面源污染,另一方面可提供部分日常澆灌用水,還可對排入市政管網的水量進行主動調節,提高雨水利用率。
3)外排環節。經過雨水干濕塘調節后,仍然富余的水量即為院落無法消化、利用的水量,應當外排進入市政雨水管網。
按照上述技術路線,針對各院落自身特點,青白江區主要采用了如下六種技術措施。
1)維修原墻面、屋面防水。通過重做屋面防水,更換落水管、墻面維修等方式,全面解決影響居民正常生活的漏水問題,同時也為屋面、墻面雨水收集工作做好準備。
2)雨污分流改造。嚴格按照雨污分流要求對院落排水管網系統進行改造,形成雨水管網體系。
3)透水鋪裝。在小區硬質鋪裝改造中,選擇透水鋪裝材料,包括生態停車位、透水混凝土、透水瀝青、透水磚、透水膠粘石等,提高雨水下滲比例。
4)下沉式綠地。在小區原有綠化改造過程中,通過降低原有綠化標高或提升路面標高、設置路沿石等方式,形成下沉式綠地,提高綠地調蓄容積。
5)雨水花園、植草溝。在部分綠化面積較大、本底較好的院落改造中,通過設置雨水花園或植草溝的形式,對匯入綠地的雨水進行生態凈化。
6)雨水干濕塘。將部分院落原有的水池、水景等設施改造為雨水干濕塘,處理凈化水體面源污染,提高雨水利用率。
華金大道二段229號院落建成于1996年,院落占地面積約4 700 m2,共有居民樓1棟,2個單元共24戶住戶,非機動車庫2座,總建筑面積約3 300 m2,建筑結構為磚混結構。
該院落綠化、景觀等配套設施較為完善,其中綠化面積1 800 m2,景觀水池面積160 m2,公共活動場地面積400 m2,具備一定的生態本底,適合進行海綿化改造。
院落改造前,居民反映雨季時屋面漏水、院落內部積水嚴重。經現場踏勘,建設方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屋面玻纖胎防水卷材已大面積破損;散水溝淤塞嚴重,雨水外溢;綠地缺乏管護,土壤板結,不能收納雨水;景觀水池年久失修,且不具備調蓄功能;大面積使用不透水鋪裝;雨污未分流。
針對上述問題,建設方在實施該院落改造中,重點運用海綿城市建設措施,在院落內部實現雨水“滲、蓄、凈、用、排”的全過程,切實提升院落水環境(見圖2)。
具體改造過程如下。
1)全面鏟除破損的玻纖胎防水卷材,使用SBS改性瀝青對整個屋面重新鋪設。將原有銹蝕嚴重的鑄鐵落水管全部更換為PVC排水管,確保屋面排水順暢。
2)對原有的散水溝進行清掏、維修,恢復其排水能力。按照雨污分流要求,重新鋪設院內雨水管網,并在道路、公共活動廣場周邊增設雨水篦子。
3)針對群眾反映易澇點集中的道路、公共廣場區域,全面更換為透水瀝青、透水混凝土鋪裝,使上述區域具備雨水下滲能力。
4)對小區綠化區域進行下沉式改造。對房屋周邊及西側墻邊的小塊綠地,以加高綠地周邊路沿石為主;對小區南側、東側兩塊綠地,采用挖方堆土、加高路沿石等方式重新調整匯水方向為兩側向中心匯水,并在匯水區域設置植草溝,攔截、收集綠地內匯集到的雨水。同時,對原有綠化苗木進行整治,修剪原有高大喬木,配以金邊麥冬、紅葉石楠等低矮灌木及混播草坪,增加綠地蓄水、凈水能力的同時提升院落景觀效果。
5)將原有的景觀水池改造為生態濕塘。清理原有池塘淤土及殘渣,栽植千屈菜、黃菖蒲等耐水濕植物,形成兼具生態景觀及水量調蓄能力的生態濕塘。將雨水管道及植草溝收集到的雨水,經沉砂池處理后作為濕塘進水源,進一步提高院內雨水利用率。
6)設置連通市政管網與院內雨水管網系統的備份管道,以備降水量過大時的應急排水。
圖2 華金大道二段229號院落改造方案
華金大道二段229號院于2016年底全面完成了院落改造工作,為驗證該院落改造的成效,建設方從年徑流控制率及2018年青白江區特大降水的實際情況兩方面進行了評價。
3.3.1 年徑流控制情況
按照《青白江區海綿城市專項規劃》要求,該小區所在分區年徑流總量控制率要求達到76%。同時,該規劃針對改擴建住宅項目,要求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不低于60%。本項目取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目標76%,對應的控制雨量為27.1 mm,該院落應達到的設計控制雨量為128 m3。
改造前,院落內存在大量板結土壤、硬質屋頂、硬質鋪裝等內容,經計算綜合徑流系數為0.54。使用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等設施進行改造后,綜合徑流系數降為0.33,可控制降水量96 m3。如表1~2所示。
表1 改造前徑流系數(綜合徑流系數0.54)
表2 改造后徑流系數(綜合徑流系數0.33)
同時,通過將原有景觀水池改造為生態濕塘,院落水生態系統新增了46 m3的調蓄積存能力,與鋪裝、綠化等一并實現控制降水量142 m3。經計算,年徑流總量控制率已達到78%的水平,超過76%的建設要求。
3.3.2 2018年特大暴雨期間排水情況
2018年7月11日,青白江區遭遇特大暴雨,該院落所在片區最高降水量達到214 mm,超過正常雨水量1倍以上。同時,降雨過程中,院外市政排水主管長時間滿負荷運行,進一步加劇了院落內部排水壓力。
降雨期間,院落各排水系統運行良好,除下沉式綠地部分時段出現積水外,主要道路、鋪裝廣場等居民活動空間均無積水現象,未對院落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響。
目前,成都市老舊院落改造工作已進入第8年,各區縣針對自身情況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改造措施方案。青白江區在老舊院落海綿城市改造上已形成一定經驗,但改造成效仍在相當程度上受院落本身條件制約,需進一步探索適用性、推廣性更強的綜合性解決方案。
同時,城市建筑的一個發展趨勢是生態化、景觀化,老舊院落改造也一樣。在現有技術措施之外,外墻垂直綠化、生態化屋面等新型生態化改造措施,對減小綜合徑流系數,提高雨水利用率都有益處,而針對上述措施的應用仍需加大探索力度。
[ID:009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