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嘉明 范星
地處呂梁山脈南端的山西永和縣,近年來堅持農業穩縣、文旅興縣,統籌推進穩增長、惠民生,成功實現了脫貧摘帽。近期他們又立足縣情實際,確立了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為引領的發展目標,奮力趕超,奏響了一曲永和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永和縣近年來不斷優化經濟結構,努力做足做好“保”“轉”“融”三篇大文章。“保”,就是堅持治理與保護并重,全面實施封山禁牧,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大力實施一批造林綠化工程,著力打造百里黃河生態長廊。
“轉”,就是在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特色經濟上實現新突破。要強力推動傳統農業優化升級,實現“老樹發新芽”,狠抓天然氣、光伏、風能等新興能源工業培育,著力打造全省能源革命改革“排頭兵”。
“融”,就是依托紅軍東征紀念館、黃河乾坤灣等旅游資源,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著力打造國際旅游目的地。
2020年,成為永和經濟社會發展歷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年。戴了幾十年貧困縣的帽子終于被摘掉,跨入了爭先進位、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承載起鄉村振興、全面小康建設的新使命。
永和縣委、縣政府緊密結合中央和省、市戰略部署,準確判斷和把握永和當前所處的戰略機遇和后發優勢,提出了“1243”發展思路。 “1243”,具體而言就是:一個引領、兩大引擎、建設四個縣、三大戰略。
所謂“一個引領”,即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引領,這是方向定位;
“兩大引擎”,即緊抓改革創新、項目建設,這是發展動力;
“建設四個縣”,就是堅持生態立縣、建設黃河流域生態治理保護“樣板縣”;堅持農業穩縣、建設有機旱作特色農業“示范縣”;堅持工業強縣、建設全省能源工業“領跑縣”;堅持文旅興縣、建設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品牌縣”,這是奮斗目標;
“三大戰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強縣、依法治縣,這是重要支撐。
“其實,‘1243,也許在外人看來,稱為‘1234更符合邏輯,以一個方向、兩大動力、三個戰略來實現四個目標任務。” 永和縣委書記高永賢表示,“我們之所以將后兩位做一顛倒,就是將目標任務前移,表明我們爭先進位的急迫。”
抓住重要機遇,走好幾步棋,就會邁上一級臺階;錯過重要機遇,舉棋不定,就會落后一個時代。高永賢的話,斬釘截鐵,干脆果斷。
目標是引領前進的旗幟,唯有明確目標,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激發前行的力量。“建設四個縣”是永和縣委立足縣情實際、自我加壓確立的長期發展目標,也是永和奮力趕超、實現跨越發展的必由之路。永和有信心、有決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將在“十四五”期間實現大突破。
對永和而言,一個個政策利好也接踵而至——中央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確定為重大國家戰略;山西被確定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和國家首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省;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發展思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沿黃、沿汾、太岳“三大板塊”發展布局,并優先支持發展沿黃板塊,全力推進沿黃旅游發展,支持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區。
永和縣委副書記、縣長范洋平表示,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永和縣轉型發展的后發優勢也得以持續顯現,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在傳統農業方面,永和有20萬畝紅棗、5萬畝蘋果,實施了芝河源頭、桑壁河流域、閣西垣等農業園區建設,這為傳統農業優化升級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能源工業方面,永和被確定為“三氣”綜合開發試點縣,享有“10+1”的專享政策,被賦予更多的政策、資金、項目的傾斜支持。
在文旅產業方面,乾坤灣旅游開發被納入全省黃河板塊建設的“大盤子”,永和將與山西宏源集團進行戰略合作,深度開發沿黃旅游資源,文旅產業發展前景可期。
而隨著霍永高速、乾坤灣互通、“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的陸續貫通,一直以來制約永和發展的交通瓶頸被徹底打破,永和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出來。連貫晉陜,連接華北、西北,地區物流的重要門戶,難以替代的區位優勢也更凸顯出來。
政策的傾斜、地理的優勢,還有賴于人的因素。為使永和干部在歷練中不斷成長,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永和縣組織各級黨員干部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握在手上,奔赴脫貧攻堅一線,撲下身子、狠抓落實,鍛造作風過硬、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高素質干部隊伍。特別是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廣大黨員干部挺身而出、扎實工作,做到了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黨員干部的責任和擔當。
永和縣的領導表示,永和,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成績面前我們還必須保持一份清醒,要清醒地認識面臨的困難問題。比如:永和要在傳統農業的基礎上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在工業基礎薄弱的情況下成為工業強縣;要在基礎設施差、公共服務相對滯后的情況下,推進鄉村振興;要在歷史欠賬多、剛剛實現脫貧摘帽、整體競爭力還不強的情況下,謀求高質量發展和快速發展等,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但開弓沒有回頭箭,正如縣委書記高永賢所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永和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讓永和把準了發展脈搏,明確了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省委書記樓陽生調研時對沿黃旅游資源開發、生態保護、天然氣產業提出的明確要求和殷切期望,使永和增強了逐夢前行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必須堅定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不能被困難嚇怕、嚇倒、嚇哆嗦!必須以只爭朝夕的干勁和舍我其誰的擔當,努力在新一輪發展中搶占先機、贏得主動。要以強烈的政治使命感和責任感,認真謀劃、全力推動,做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黨、無愧于一方百姓的新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