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摘要】目的:分析神經內科偏癱患者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于我院進行治療的82例神經內科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1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觀察組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漢密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結果:治療2、4周后,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分別為(8.55±2.17)、(3.21±1.64)分,均低于對照組的(11.20±1.96)、(7.06±2.1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為(5.52±0.93)分,低于對照組的(9.66±0.7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6%,高于對照組的8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為(57.6±3.5)分,高于對照組的(51.2±2.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神經內科偏癱患者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有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狀態,從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進行照顧,更好地提升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關鍵詞】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綜合性康復治療;臨床分析
偏癱屬于康復科,為腦血管疾病臨床診療中常見并發癥,患者典型癥狀表現為側面肢體、面部肌肉活動存在障礙[1]。偏癱患者具有疾病誘因多樣、治療周期長等特點,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2]。本研究選取2019年1~12月神經內科收治的82例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綜合性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神經內科偏癱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42例、女40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5.6±10.9)歲,其中包括腦梗死、腦損傷和腦出血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1例。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主要協助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確保治療期間的安全性、依從性。觀察組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具體如下:①疏導患者不良情緒:通過暗示、鼓勵等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②指導患者運動:采用神經肌肉促進技術進行鍛煉,可以從座位平衡、被動活動著手展開。此外,在偏癱部位可以實施負重鍛煉,對患者進行按摩,對于出現強直的關節(肘關節、膝關節)等可進行多次活動。③對患者提供日常生活幫助,如語言、吃飯等,并針對精細動作進行訓練,逐步鍛煉提升手眼配合能力,目的在于實現大腦神經感覺功能的恢復。在語言訓練方面,練習與患者的對話有利于患者逐步恢復治療信心。
1.3觀察指標
(1)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采用NIHSS對患者治療前及治療2、4周后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進行評定,涉及內容包括面癱、左右上肢運動和下肢運動、肢體共濟失調情況。(2)治療前后不良情緒。采用HAMD對患者治療前及治療4周后的不良情緒進行評定。(3)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參考依據則為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的改善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4)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指數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定,涉及進食、穿衣、洗澡等基礎活動,得分<40分則為日常生活能力差,40~60分為日常生活能力良好,>60分為日常生活能力優秀。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4周后,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分別為(8.55±2.17)、(3.21±1.64)分,均低于對照組的(11.20±1.96)、(7.06±2.1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HAMD評分對比
治療前,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分別為(15.23±5.33)、(14.96±4.84)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患者HAMD評分為(5.52±0.93)分,低于對照組的(9.66±0.7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7.6%,高于對照組的82.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分別為(38.7±3.1)、(39.6±4.2)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為(57.6±3.5)分,高于對照組的(51.2±2.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偏癱屬于腦血管疾病并發癥,可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較大的影響。綜合性康復治療的應用不僅能改善患者患肢功能,也能緩解患者精神狀態,提升患者治療信心,促使患者積極面對生活[3]。在治療期間,醫務人員應當重視心理問題的改善,在給予患者治療的同時能夠鼓勵患者堅持治療。在肢體康復訓練中則根據康復情況逐步增加患肢的運動,對語言障礙訓練中增加患者張嘴、吞咽訓練,并可通過按摩、電刺激等對患者神經功能缺損情況進行治療。
針對神經內科偏癱患者采用綜合性康復治療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狀態,從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進行照顧,更好地提升臨床療效,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參考文獻:
[1]劉忠慧.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綜合性康復治療的臨床研究.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67,71.
[2]王長君.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綜合性康復治療的效果分析.中國醫藥指南,2018,16(14):90-91.
[3]潘林花,李妍.綜合康復治療對于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健康研究,2018,38(4):45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