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
摘 要 營改增模式下對企業財務管理提出了較高要求,需要企業執行標準化的財務管理模式,否則將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較大影響。建筑行業納稅規模大,如果處理不當,將導致稅收政策無法執行到位,企業稅收負擔不降反升,不利于建筑行業發展。為此,本文對營改增模式下建筑企業財務管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 建筑行業 營改增 財務管理 問題 對策
營改增是將原在建筑行業實施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使建筑行業的稅制問題得到統一。在全面實施營改增模式下,不同企業間的納稅管理實現了優化,有利于建筑行業與其他企業間的稅負問題實現均等化。同時,通過完善增值稅抵扣模式,企業間的納稅重征問題得到解決,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動力。這為建筑行業帶來了機遇。然而,營改增模式下對建筑行業財務管理的要求更高,建筑企業必須適應營改增模式下的運行規則,結合建筑行業自身的特點,尋找與本行業相適應的財務管理模式,促進建筑行業穩定發展。
一、營改增對建筑行業財務管理的意義
建筑行業實施營改增,是指將建筑行業原按營業額征收營業稅統一按增值稅征收。在營改增模式下,使建筑企業稅制負擔與其他行業企業具有可比性,有利于企業間的稅負保證平衡,對規范建筑行業財務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實施營改增有利于建筑行業稅收負擔保持均等性。建筑行業實施營業稅征收管理時,由于企業納稅規模大,稅收不能抵扣,存在重復納稅的問題,導致行業稅負較重。而全面實施營改增后,建筑企業與其他行業執行相同的稅收政策,從而保證了稅收負擔的均等性。這樣有利于減輕建筑行業的稅負。建筑企業采購的施工設備、機械、材料等物資支付的款項中包括了增值稅,開具專用發票,進項稅額可以抵扣,降低了企業的納稅額,從而有利于提高建筑企業的競爭力。
第二,實施營改增有利于建筑行業改善財務狀況。在執行營業稅政策時,建筑企業要按照稅務部門的規定繳納稅款,許多項目需要預繳,等工程完工后再進行結算。這使建筑企業資金占用較大,現金流受限,影響了資金周轉,對企業發展影響很大。實施營改增后,建筑企業稅款繳納以增值稅開票為準,通過增值稅票據確認稅款應繳或應退,這樣減少了稅款占用企業資金,企業的財務狀況得到改善。
第三,實施營改增有利于建筑行業財務管理進一步規范。征收營業稅時,建筑企業采購物資不能抵扣,稅收管理與核算模式較為單一,稅收與財務管理的關聯性不大,因而對財務管理的要求不同。而實施營改增后,建筑企業運營活動中涉及的增值稅項較多,特別是增值稅抵扣項目多、數額大,這就要求進一步規范財務管理,做好增值稅往來登記,與稅務部門做好稅款結算工作,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體系,從而更好地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
二、營改增模式下建筑行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做好財務預算管理工作
在營改增模式下,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至關重要。建筑企業必須做好財務預算編制工作,開展財務收支預算編制,測算增值稅,進一步規范財務管理。然而,部分建筑企業對財務預算編制工作不是很重視,在預算編制上比較馬虎,不能編制詳細的財務收支計劃,難以達到財務管理的預期效果。一是對年度收入編制出入較大。由于建筑企業項目多,結算情況復雜,加之受市場與關聯企業的影響較大,年度收入難以及時到位,因而編制的收入預算與實際出入較大。二是支出預算沒有細化。建筑企業采購項目多,支出類別大,許多項目包括了增值稅抵扣稅額在內,許多建筑企業沒有對采購項目進行細化編制,導致增值稅難以預估。三是沒有做好資金預算。建筑企業資金需求大,資金對建筑項目影響較大,加強資金預算管理十分重要。然而,許多建筑企業沒有做好資金預算,在實際運行中資金余缺問題較為突出,有時企業資金較多,出現了“閑余”,沒有發揮效益;有時資金出現短缺,需要到處籌集資金,由于沒有統籌安排,資金成本較高,影響項目利潤,同時影響了項目運營。
(二)財務管理體系不完善
在營改增模式下,建筑企業必須嚴格執行稅法,將之納入財務管理體系中,才能做好財務管理。然而,部分建筑企業不重視財務管理體系構建,對增值稅管理沒有高度重視。如在采購合同中沒有對增值稅進行細化,對施工合同缺乏有效的認知,沒有注重合同中的納稅條款問題,從而導致項目成本與收入管理不能與稅款征繳同步。在營改增項目開始前,合同簽訂要圍繞投標價格設定,必須注意涉稅條款變化,這樣才能準確獲知銷項稅額,從而進行抵扣準備。而有的建筑企業沒有注意到合同條款涉稅問題,導致財務管理體系無法有序運行,難以發揮更大價值。
(三)財務核算存在較大漏洞
部分建筑企業財務核算存在很大的漏洞,沒有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導致財務管理職能弱化。一是沒有做好成本控制。建筑企業成本項目多,管理難度大,在營改增模式下,需要建筑企業做好成本管理工作,做好成本與稅款核算。然而,有的建筑企業沒有對成本進行精細化管理,沒有對成本項目進行專業化管理,成本記錄真實性差,有的企業甚至出現成本管理混亂,成本增長過快,給企業帶來危機。二是發票管理不嚴。建筑企業抵稅項目多,銷項額度大,需要加強發票管理。然而,許多建筑企業發展管理不嚴,導致出現稅款結算問題。如有的建筑企業為了延期繳稅,采取不開增值稅發票方式進行銷售活動,導致增值稅無法確認,違反稅法規定;在設備采購方面,沒有要求對方及時開具發票,導致不能及時抵扣稅款,占用了企業資金;在支出方面,對部分小額支出沒有要求開具增值稅發票,導致不能抵扣稅款。財務核算上沒有嚴格執行,在管理上出現漏洞,影響了建筑企業的經濟效益。
三、營改增模式下完善建筑企業財務管理的具體建議
(一)認真做好財務預算管理
建筑企業要適應營改增模式,必須認真做好財務預算管理。一是編制全面財務預算。要從建筑企業的實際出發,做好年度財務測算工作,編制好年度財務預算。一方面,要對工程項目完工及可銷售情況進行預計,對收入來源進行全面測算,編制收入計劃;另一方面,要對工程項目支出情況進行測算,按項目類別進行明細化管理,做好項目支出細分,使收支預算得以全面。二是做好增值稅預算編制。在做好收支預算的情況下,對應繳和應抵扣增值稅進行測算,編制好增值稅預算。三是編制年度資金計劃。建筑企業要對項目資金需求與資金來源進行分析,編制好資金計劃,落實好資金收支進度,保證資金調度規范有序,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
(二)完善財務管理體系
營改增模式下,建筑企業要進一步完善財務管理體系,不斷細化財務管理。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財務管理系統在建筑企業中的應用,保證建筑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得到優化,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為此,要加強財務基礎環節管理,對合同進行細化管理,規范合同格式,在合同簽訂項目中,要對合同所含的增值稅進行具體約定,規范合同條款,從而做好進項稅管理,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同時,要做好供應商管理,認真做好篩查,減少中間供應商,確保合同能夠有效落實,保證建筑企業項目有序進行。
(三)加強財務核算管理
財務核算是做好財務管理的基礎性工作,建筑企業要加強財務核算管理,提供準確的財務數據。一是做好成本核算,加強成本控制。要細化成本項目,完善成本核算體系,保證成本可控。通過成本核算加強成本管制,對成本項目實行精細化管理,做好成本明細賬務和對應增值稅明細賬,保證成本項目的真實準確。二是加強發票管理。對各項應稅收入要開具增值稅發票,做好銷項稅額管理;對于各項采購物資,要盡可能取得增值稅發票,可實行進項稅抵扣,減少應繳稅額。增強管理效果。
四、結語
建筑企業要適應營改增模式下的管理要求,對自身現狀進行分析,認真做好財務預算管理,構建科學的財務管理體系,通過加強財務核算管理,健全財務管理運行機制,促進建筑企業各項管理目標的實現。
(作者單位為江西建工第四建筑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 周麗.“營改增”對建筑行業的影響及對策探討[J].中國市場,2019(28):155+157.
[2] 陳顯均.“營改增”對建筑行業稅收及財務核算的影響與建議[J].中國集體經濟,2019(14):95-96.
[3] 王小青.營改增對建筑施工行業財務管理的影響[J].經貿實踐,2017(01):225.
[4] 張青.營改增對建筑行業的財務管理影響及應對策略[J].河北企業,2016(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