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名優魚類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北方地區的特色小型名優魚類由于受環境污染和過度捕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天然魚產量越來越低,難以滿足消費需求,現在自然捕撈天然魚苗養殖產量也較低,而且還受地域條件限制,只是半山區近河流域可以就近捕撈幼魚養殖,形成規模產量很難,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鑫泥河漁場通過幾年來潛心研究,解決了亞冷水魚柳根魚魚苗人工繁育難題,通過購置天然柳根魚成魚培育后在孵化車間流水條件下孵化,解決了池塘養殖苗種供給問題,實現了規模化馴化養殖,該場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規模較大的柳根魚養殖場,成為我省柳根魚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商品魚常年銷售,在省內主要城市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直接配送經銷網點,同時在吉林、遼寧以及華中、華南地區也有一定的客戶群體,市場份額也在逐年增加,企業知名度、美譽度在不斷增強。
1 企業基本概況
綏化市北林區鑫泥河漁場距綏化市區40公里,交通便利,場區道路硬化,供電線路架設合理,操作方便,滿足養殖池塘機械使用需求。每口池塘至少配備2臺增氧機、1臺投餌機,能滿足生產季節池塘溶解氧的有效供給。較大一點的池塘使用風送投餌機,在中心點投喂,增大投喂面積,便于均衡采食。養殖池塘使用地下水,井口布局合理,實現單排單灌,保障高溫季節池塘水質、水量、水溫調節。有活魚運輸車和生鮮活魚配送車,配有簡易的病害診療實驗室,能自行開展簡易病害防治診斷。有固定工人20人,技術人員1人,保障生產季節用工需求。
該場是在整體租賃綏化市北林區黃顙魚良種場,利用其養殖的基礎設施條件和自有承包的兩片池塘基礎上組建的。孵化車間面積 800 平方米,太平山片區池塘面積 1000畝,和平片區池塘面積400畝,龍山片區池塘面積200畝,總養殖水面1600畝。其中柳根魚養殖苗種池塘面積 500 畝,成魚池塘面積 1000畝,其它品種養殖面積100畝。2019年,該場孵化柳根魚(河柳)魚苗5000多萬尾,花鰍100多萬尾,雅羅魚100多萬尾,培育柳根魚苗種7.5萬kg,成魚50萬kg。2019年飼料投入900萬元,水電費60萬元,人工費150萬元,常用調節水質產品和防治藥物費用50萬元,其它費用40萬元,合計 1200萬元。銷售收入1500萬元,利潤300萬元。
2 柳根魚人工繁育
柳根魚屬于亞冷水魚,二齡就可達到性成熟。在后備親魚中選擇規格在75g左右發育較好的親魚繁育。雌雄親魚分池單獨培育,繁育時親魚雌雄配組比例3:1,雌魚懷卵量在0.3~0.4萬粒左右,每克卵約有500粒。每年5月份,水溫恢復到20℃時,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通過人工脫粘處理后,在鋪設的篩絹上用流水自然孵化。在水溫20℃、溶解氧10mg/L的條件下3天可自然孵化出魚苗,每組可產0.3萬尾水花,待水花平游開食后,培育幾天轉入室外苗種池培育。
3 柳根魚魚種培育
3.1 池塘條件及生產準備
選擇池塘深度2.5m,能滿足原塘越冬,池底淤泥厚度20cm,輪蟲冬卵數量達到100萬個/m2以上的池塘作為苗種培育池,提前半個月做好清塘和培育低溫輪蟲。
3.2 苗種放養
放養時間 5月中旬,每畝放苗13萬尾水花,采取一養到底,中間不經過分塘,畝產魚種300kg左右。
3.3 飼養管理
在輪蟲高峰期時放苗,魚苗放養后,為了延續輪蟲高峰期,期間追施有機肥、氨基酸、利餌多(成分活性酵母)等培水產品保持水體肥度,增加餌料生物,降解氨氮、絮凝水體有機顆粒,直接為魚苗利用,在根據每口池塘實際情況,在餌料生物缺乏時再酌情潑灑豆漿補充,約經過1個月左右時間培育,到6月中旬改用配合飼料進行定點馴化,選擇柳根魚專用膨化飼料。飼料投喂堅持“四定”原則,即定點、定時、定質、定量。飼料投喂以八成飽為宜,即以不影響下一餐魚類搶食能力為前提來掌握日投喂量。具體到每餐投喂時,有60~70%的魚離開即可停止投喂。日投喂量一般為魚體重的4~6%,并根據天氣、水溫、魚體大小、攝食強度等合理進行調整,每日投喂5次。前期使用粒徑0.8 mm、粗蛋白含量40%的膨化飼料,使用時間30天;中期使用粒徑1.0mm、粗蛋白38%的膨化飼料;根據魚苗規格大小,后期使用粒徑1.2mm、粗蛋白38的膨化飼料養到秋季進入越冬環節。養殖期飼料系數在1.3~1.4,越冬自然減重15%以上。
3.4 水質管理
每天定期測定溶解氧并合理使用增氧機,確保16小時以上氧量保持在5毫克以上。每10~15天定期使用EM菌、有機酸、硫酸氫鉀等調解水質,達到水體菌藻平衡、降解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通過補充微量元素、繁育餌料生物,使水體向有利于魚類生長的方向發展,創造良好的水體環境,提高魚體抗應激能力,提高免疫力,減少病害發生。每7~10天適時加注新水10~20cm。高溫季節可適量換水,減少高溫應激,并確保水量在8月中旬達最高水位,保持水體肥、活、嫰、爽。
3.5 病害防治
柳根魚常見病有車輪蟲、三代蟲、斜管蟲、腸炎、出血病等,在養殖時根據實際檢測情況,在病害防治時有針對性使用藥物防治。
4 柳根魚商品魚養殖
4.1 苗種放養
每年魚池開化后,約4月20日左右開始分塘。放魚前進行藥物消毒,可以使用濃度3%的食鹽水或濃度20mg/L的高錳酸鉀溶液藥浴10分鐘。放養密度為每畝60kg,畝產商品魚500kg。根據規格大小,適量增減,做到早放魚,早開食,早恢復體質。
4.2 飼料投喂
放苗后第二天即可投喂,堅持“四定原則”,選擇膨化飼料和顆粒飼料均可,前期使用膨化飼料,中后期部分池塘使用顆粒飼料,粒徑在1.2~2.0mm之間,根據魚體規格大小選擇合適的粒徑飼料,飼料蛋白38%,根據池塘魚載量、水溫、規格確定日餌率投喂,每日投喂4次,做好生產記錄,根據天氣情況和水質狀況適量增減,達到群體吃到7分飽為宜,秋季出池飼料系數在1.8左右。
4.3 水質管理
商品魚養殖魚產量比較高,柳根魚本身又不耐低氧,因此對溶解氧的監測十分關鍵。堅持每天定時監測氧量,做好應急防范措施,適時啟動增氧設備,補注新水,堅持定期調節水質,達到菌藻平衡,降解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氣體,創造良好的水體環境,定期打樣,預防和監測病害,進行針對性的防控。
5 養殖注意事項
5.1 水花入池前天然餌料培育
魚苗開口餌料最適宜的是輪蟲,由于5月中旬氣溫還很低,應人工選育適宜低溫培育的輪蟲品種(臂尾輪蟲)達到高峰期時適時下塘。方法是在水溫恢復到15℃以上,經過清塘、注水、施基肥、拉底坭、追肥等措施的情況下,約經過10~15天左右輪蟲可達高峰期,適時魚苗下塘,此時應提前控制枝角類數量,促進輪蟲高峰期的出現,確保有豐富的適口天然餌料。魚苗下塘幾天后再根據池塘天然餌料量的多少補施豆漿等輔助餌料,方法采取全塘潑灑,直到魚苗規格能攝取膨化飼料后再開始馴化。這樣培育出的魚苗規格整齊,抗病力強。
5.2 水花入池前和培育期水質管理
尤其要監測池塘中PH值。水花適宜的PH值范圍是7.5~8.0,如果PH值過高時,離子NH+4轉變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體為強堿性,腐蝕魚類的鰓組織,造成呼吸障礙,嚴重時使魚窒息死亡。可用復合有機酸補充碳源的方式調節酸堿平衡,并促進藻類繁殖,提高苗種培育成活率。如果PH值偏低,水體中魚類對傳染性魚病特別敏感,呼吸困難(即使水中并不缺氧),對飼料的消化率低,生長緩慢。方法可用生石灰調節,每畝水深1m用量10kg。確保水體酸堿度保持相對穩定適宜,提高苗種培育的成活率。
5.3 增氧機合理使用
養殖前期,根據魚類活動情況及天氣、水質、吃食情況適時開機增氧;養殖中期,每天午后及清晨各開增氧機增氧一次,每次2~3小時,高溫季節每次增加1~2小時;養殖后期,根據水質情況適當增開增氧機。
5.4 日常管理要精心
由于養殖場規模加大,池塘數量多,每一個片區都有管理人員負責,指導和培訓魚工開展日常工作。對每一個池塘建立檔案,做好養殖三項記錄,預判養殖風險。在寄生蟲爆發前期定期潑灑防蟲藥物,適時預防寄生蟲病。通過日常管控及時發現病害隱患,防止發生養殖事故。
(責任編輯:孔令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