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贏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也是規劃“十四五”的布局之年。學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按照農業農村部黨組和中國科協黨組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漁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充分利用學會系統的智力資源和推廣系統的體系優勢,以黨建促會建,積極打造學術交流品牌、努力豐富科普活動內容、大力推進智庫建設、持續加強學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團結帶領廣大水產科技工作者,進一步提升學會的群眾組織力、學術引領力、戰略支撐力、文化傳播力和國際影響力,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一、強化思想政治引領,持續推進黨建強會
1.加強政治建設,充分發揮學會黨委的政治引領作用。一是號召并組織學會所屬分支機構、期刊編輯部、會員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及基層服務站的全體黨員,認真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學習習近平關于科技強國和“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二是主動承擔起引導廣大水產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任務,積極發揮學會黨委的政治引領、思想引領和組織保障作用,加強對表彰獎勵、人才推選、理事會人員調整等“三重一大”事項的前置審議把關,致力營造風清氣正的學會環境。
2.創新工作機制,團結帶領水產科技工作者致力“黨建強會”。一是踐行“授人以漁”科技扶貧理念,繼續以“院士專家科技服務團”“學會黨員送科技下鄉”等活動為載體,堅持“四個一”模式,推進黨建扶貧雙促進,強化學會“黨建強會”品牌建設,助力站會科技扶貧事業,讓黨旗在塘邊地頭高高飄揚。二是通過創建鐘麟精神宣傳教育陣地,發揮學會黨委的引領作用,發出向鐘麟、朱元鼎等老一輩水產科技工作者學習的倡議書,不斷激發水產科技工作者的愛國情懷,帶領全國水產科技工作者聽黨話、跟黨走。三是作為中國科協學會黨建示范工作聯合體、創建星級學會黨組織評價小組、學會黨委職責清單試點單位成員,認真做好學會黨建示范,出色完成中國科協科技社團黨委交辦的各項任務。
二、秉承成功經驗模式,提升學術交流質量
1.推進學術交流再上新臺階。一是辦好兩個大會,在總結首屆中國水產學會范蠡學術大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完善會議設計和組織形式,認真策劃、組織辦好2020中國水產學會范蠡學術大會;同時配合開好FA02020全球水產養殖大會,進一步提高我會的國際影響力。二是規范并優化分支機構專題學術交流活動,針對不同專業領域的技術特點和學科特征,加強對分支機構的管理協調與服務,發揮分支機構的學術引領作用;結合各分支機構2020年活動計劃,合理安排活動內容,全程參與、分類指導,著力打造分學科學術交流品牌。三是研究舉辦“第十三屆中國水產學會青年學術大會”,做好與范蠡學術大會的不同定位和分工協作。
2.加強國際及地區間合作與交流。一是加強與世界水產養殖學會(WAS)溝通,做好2022年世界水產養殖大會的組織籌備工作;積極向中國科協匯報,爭取相關支持。二是按照“創建世界一流學會”項目任務,與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聯合辦好“一帶一路水產養殖大會”。三是動員各理事會員單位堅持“請進來”“走出去”原則,積極參與國際漁業學術交流。四是繼續組織實施好我會與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合作開展的“修復性水產養殖”項目。五是開展臺灣休閑漁業調研,并依托學會水產名詞審定工作委員會,針對大陸與臺灣的水產名詞稱謂不一、不利于交流的問題,與臺灣海洋大學合作開展兩岸水產名詞比對研究工作。
3.推進創建世界一流期刊。一是引領《水產學報》《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科學養魚》等我會主辦期刊,遵照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辦刊方針、宗旨、專業范圍,做好期刊的編輯出版工作。二是研究制定激勵措施,支持學會主辦期刊不斷提升期刊質量、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穩步提升我會主辦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三是組織期刊分會與科學道德與學術誠信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出《恪守學術道德,弘揚學術誠信》倡議書,營造風清氣正的水產學科學術環境。
三、完善學會服務站點體系,提升水產科普工作水平
1.加強水產科普教育基地認定與管理工作。一是根據《中國水產學會科普教育基地認定與管理辦法》,完成新一輪水產科普教育基地認定工作。二是擴大全國水產科普教育基地聯盟覆蓋范圍,繼續探索運行有效的科普教育基地合作新機制,實現資源共享、平臺共建、產品共創、人才共育。三是積極引導學會科普教育基地,投身于扶貧攻堅工作,推動扶貧與扶智相結合。
繼續擴大科普品牌活動社會影響力。緊緊圍繞中國科協部署,繼續開展好水產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水產科技下鄉等全國性科普活動的組織實施工作,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持續打造公眾參與度高、社會影響力大的學會群眾性科普活動品推進學術交流再上新臺階。一是辦好兩個大會,在總結首牌。依托大型品牌科普活動,大力推進學術科普化和科普社會化、信息化工作,展示水產行業科技創新成果,推動全民科學素質不斷提升,用科學普及的實際行動為服務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做出貢獻。
2.完善中國水產學會科技服務工作站建設與管理工作。研究制定《中國水產學會科技服務工作站建設與管理辦法》。以促進產業發展、提升創新能力為導向,以合作項目為紐帶,進一步與地方機構共建中國水產學會科技服務工作站,引導學會各方力量到建站單位開展咨詢服務、技術指導、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等合作,在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中主動作為,在地方經濟建設主戰場發揮生力軍作用。
四、繼續開展評獎評價,加強人才智庫建設
1.進一步規范科技評獎評價和團標工作。一是修訂完善《范蠡科學技術獎獎勵辦法》,科學合理設置獎項和標準,規范評審程序,提升獎勵成果質量和水平,啟動第五屆中國水產學會范蠡科學技術獎的申報評審工作。二是研究制訂《中國水產學會漁業科技成果評價管理辦法(試行)》等,完善通用成果評價指標,提升成果評價能力和水平,促進水產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三是研究制定學會團體標準制修訂管理制度,規范團體標準制修訂工作,助推產學研融合。
2.積極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積極申報中國科協創新驅動項目,發揮學會智庫咨詢委員會和專家智庫作用,配合開展漁業綠色發展制度和支持政策研究,完善漁業綠色發展制度體系,組織開展重大問題研究和技術咨詢指導。
3.做好人才舉薦工作。組織實施好中國科協第四屆青年人才托舉工程項目,修訂完善《中國水產學會青年科技獎獎勵辦法》,加大對2019年我會推薦的“青年科技獎”“青年女科學家獎”“優秀黨員科技工作者”等優秀人才的宣傳力度,營造創先爭優的氛圍。
五、加強學會自身能力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
1.加強學會內部治理能力建設。一是定期組織召開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民主審議學會“三重一大”事項。二是按時保質完成學會統計、年檢、變更備案等事宜。三是加強學會官網改版后的維護,進一步擴大宣傳、維護形象、提升影響。四是及時修訂完善學會相關制度辦法,提升內部治理規范化水平。五是加大對秘書處干部隊伍的培養。著力培養符合學會工作需求的年輕化、專業化的高素質團隊,不斷提升學會為各位理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和廣大會員、水產科技工作者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2.推進分支機構規范發展。一是督促各分支機構,嚴格按照《中國水產學會章程》《中國水產學會分支機構管理辦法》規定的宗旨和業務范圍開展活動。研究規范分支機構活動,避免出現程序性違規事件發生。二是充分調動水產領域的學術資源,發揮各分支機構的技術特點和學科優勢,積極申報承擔中國科協項目。鼓勵學科融合,注重前沿性和引領性,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漁業科學發展的關鍵問題。
3.努力為政府做好支撐服務。一是不斷完善漁業統計制度;開展水產品市場與貿易監測,及時分析和發布信息報告;優化養殖漁情監測方法,加強生產統計與養殖、捕撈漁情及批發市場監測等信息的統籌和大數據分析;開展重點品種生產形勢研判,挖掘信息數據利用價值。二是做好WTO漁業補貼談判研究和技術支撐,跟蹤中美貿易協議實施影響和形勢分析,組織做好《美國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法》實施研究和談判應對工作,為主管部門提供及時高效的決策支撐。
(黑龍江省水產學會秘書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