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寶
摘 ? 要: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中存在單位錯誤理解的現象,所謂單位錯誤理解,即是各個單位對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規范的理解不夠徹底,以至于出現自己自編自造計量單位的情況,針對該問題在幾年前還未能被重視,因為一些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的錯誤并不是單位實質意義上的錯誤,而是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格式上的錯誤,直到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一些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細節被人發現并且重視起來,因為細節問題往往體現出一個企業的真正實力。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的法定計量單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計量單位規范使用的審核工作迫在眉睫。
關鍵詞:環境 ?保護 ?標準 ?計量單位 ?規范
中圖分類號:X-6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20)01(a)-0131-02
在一些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的規范使用中,我們常常見到一些類似正確的“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比如,在關于項目指標中涉及量和單位的錯誤就是最為不為人注意的存在,對此環境保護標準中要求相關單位務必對“應對量”的使用做出明確的說明,在目前現行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不規范使用的實例真的是比比皆是,在下文中我們會一一提出,但是僅僅對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的錯誤性認識上去還是不夠的,必須要做出相應的實際改善行動出來才行,對此,我國相關部門對計量單位不規范使用的原因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提出相關規定,應用于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的國外文獻務必注意計量單位的規范性,一些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在標準發布和出版前必須進行二次審核工作,保證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的正確性。
1 ?環保標準中計量單位使用不規范概況
根據我國的計量單位使用規定“單位符號上不得附加任何其他標志或符號,在單位符號上附加表示量的特征和測量過程信息的標志是不正確的”。上述規定雖然是“光明正大”的標識出來,但是仍有許多單位和個人沒有注意到單位使用上的不規范,單位符號加修飾說明具有雙重概念,其一是指不能對單位符號進行任何修飾和附加說明這是在特定情況下的使用說明,而其二是指“量的特征和測量過程信息”的使用說明,根據現行發布的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中所謂的“量的特征和測量過程信息”的使用說明是指不應該體現在單位上,任何單位或是個人都應該著重檢查附加標志或符號修飾和說明的錯誤性。舉例說明,我國的環境噪聲一般采用“A計權聲”其單位均應為“dB”,而現行多項噪聲標準中“A聲級”的單位主要為“dB(A)”。這就是附加標志或符號修飾和說明的錯誤之處,再者,在表示一些與氣體狀態有關系的說明時時常有在單位上進行修改或是進行修飾和說明的。舉例說明,某煙塵測試方法的公式中出現對單位進行修飾的情況,比如干煙氣的“mg/Nm7”看似好像容易理解,實則違背了單位使用標準,其準確形式應為“mg/m7”。在表示“單位產品廢水排水量”時也常見類似的對單位亂加修改的現象。所謂“單位產品廢水排水量”就是指有關廢水排量的一些提及計算單位的展示,舉例說明,如某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出現單位表示含義為礦石的“m3/t”,卻偏偏在“m3/t”后填寫“礦石”字樣,形如“m3/t礦石”這種標識的確有助于理解單位意義,但是卻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單位的專業性,讓人很容易產生質疑,甚至影響自身的名譽。類似上述錯誤還有很多,比如某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出現單位“m3/t標準品”字樣的,也是如上述“礦石”說明一般,其中“標準品”變成了單位的修飾說明用于,看似“十分專業”,實則是單位計量的笑話。
2 ?單位標準中組合單位的不規范
所謂“組合單位”,就是指在標準計量單位的基礎上以組合方式出現的單位,其含義改變,但是組合單位與計量單位地位一致,都是屬于計量性質的單位,只不過是表示含義不同而已。組合單位中一般含有“倍數單位”所謂“倍數單位”是指一般只用一個詞頭且詞頭中間沒有出現數字。舉例說明,如某畜禽飼養業污染物排放標準中黃梅菌群單位為“個/1000 l”,某紡織染整工業環境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出現布重的單位采用“g/1000m”和某污水整體排放標準中出現“5m3/1000m”的情況,以上均是錯誤使用組合單位的舉例說明,組合單位表達的不規范情況是具有影響性的,一旦被人們普遍接受這種錯誤的組合單位概念,那么就會影響人們對組合單位的正確概念,甚至長時間的誤導最終會使得“廢棄單位”變成正確解釋。這是我國法定單位絕不允許出現的情況,目前我國已經對一些組合單位做出了廢棄了一部分原先使用的單位的處理,舉例說明,一些原化學當量單位已經停止使用,雖然在一些個別標準中還用“當量濃度”作為單位,如某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中仍然出現“0.2N溴酸鉀的標識,但是這只是一部分特殊情況,隨著時間的流逝,正規單位均會對此作出調整。
3 ?質量分數和體積分數的規范性。
色度單位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常見,但是對于相關的水質部門等相關單位卻是習以為常,在一般的水質色度的測定中,常常出現通過比色法的測定結果的單位為“度”,但是,我國的標準規定卻是稀釋倍數結果單位的表示應該為“倍”。面對當前各項“污染物排放標準”均采用稀釋倍數法的普遍現象,對于法定單位為“倍”或者“稀釋倍數”的探討已經極度受到重視,我國的環保標準中計量單位并不逃避一些存有嚴重爭議的問題,而是對相關問題作出根本性的改正,對此提出的相關法律標準才是各個單位整合的唯一標準。但是,作為單位的“度”和“倍”沒有對應的符號,相關技術人員對此也是極難處理,這給“計量單位的規范表達”帶來很大的困難。舉例說明,某“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通常采用“林格曼級”作為煙氣黑度單位而在“某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某鍋爐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卻出現與“某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采用的“林格曼黑度,級”的表達方式相違背的情況。在國際單位制度上已經明確提出了“林格曼黑度級數 ”的術語,并且明確了文本中“林格曼級數”等相關定義性質的描述。
4 ?結語
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的“規范之路”還很長,雖然已經對大部分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做出了明確定義性質規定,但是短時間內還是難以徹底解決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不規范的問題,但是以目前的整治力度來看,在未來時間里,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必將朝向越來越規范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任一力. 淺談環境保護標準中計量單位的規范使用[J]. 環境監控與預警,2018,10(2):60-62.
[2] 陳鈺. 環境衛生領域相關標準物質的發展與應用現況調查[D].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8.
[3] 周華隆. 新鋼集團環境成本管理問題和對策探討[D].江西財經大學,2018.
[4] 張芳蘭. 蘭州市大氣污染治理績效審計評價標準研究[D].蘭州財經大學,2018.
[5] 王曉路. 區域經濟狀況、企業社會責任與碳排放[D].南京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