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 陳林剛
摘 要 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是指在大學生廉潔教育活動中,由于社會需求、學校教育、家庭期望對大學生廉潔品德的要求與他們已有的廉潔品德之間存在矛盾、存在張力,大學生出于自身發展需要,在專業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不同的接受媒介,在不同的接受情景中,通過對廉潔教育接受客體進行認識、理解、反思、實踐等過程。本文主要通過實證調查對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的心理導向機制進行嘗試性探討。
關鍵詞 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 心理導向機制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2.036
Abstract The accep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corruptibility education refers to the contradiction and tension between the requirements of social needs, school education and family expectations for college students' incorruptibility and their existing incorruptibility in the activi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corruptibility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needs,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through different acceptance media, in different acceptance scenario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knowing, understanding, reflection, practice and so on.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sychological guidance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incorruption education throug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Keywords acceptance of college students' incorruption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guidance mechanism
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當前反腐斗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并鞏固發展。但是,高校廉潔教育還未形成常態化機制。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青年大學生發展,“青年時期是價值觀形成和確立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1]因此,關注大學生成長需求,探討理想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對大學生廉潔教育引領、導向作用,有利于探究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從而更好地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進而提高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的效果,培育大學生優良的廉潔道德素質,增強大學生廉潔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1 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的含義
腐敗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負向價值和負能量,它會影響個體的發展、動搖個體的理想信念和崇高價值追求,甚至會引發整個社會治理系統的無序化狀態,和制度倫理的極度匱乏。 [2]目前大學生能夠認識到社會上一些不良的腐敗現象,但大部分同學都覺得那些腐敗事件離自己很遠,自己不會受影響,對廉潔意識還處于初級狀態,所以,對于當下大學生廉潔教育,必須究其根本,把廉政文化和廉潔政治植入到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實踐活動中。
在這里,筆者對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的概念作一理論界定: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是指在大學生廉潔教育活動中,由于社會需求、學校教育、家庭期望對大學生廉潔品德的要求與他們已有的廉潔品德之間存在矛盾、存在張力,大學生出于自身發展需要,在專業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不同的接受媒介,在不同的接受情景中,通過對廉潔教育接受客體進行認識、理解、反思、實踐等過程。為了進一步明確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的內涵和外延,在此,筆者對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從以下八個方面進行闡釋和論述:
第一,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不是靜止、孤立的,大學生是否接受廉潔教育,主要從大學生廉潔教育過程中進行考察。恩格斯說:“一個偉大的基本思想,即認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體,而是過程的集合體,其中各個似乎穩定的事物同它們在我們頭腦中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樣都處在生成和滅亡的不斷變化中” 。[3] 大學生的廉潔意識、廉潔品德使在廉潔教育活動中不斷認知、理解、反思、批判以及領悟踐行中產生的。
第二,接受主體是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的核心要素之一。接受主體是指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系統中的教育對象。強調大學生這一接受主體,主要凸顯在大學生廉潔教育活動中,尊重大學生接受的獨立性、主動性以及個性化等特征,把接受主體這個要素放在整個廉潔教育系統的核心位置,目的是為了尊重接受主體,從而使其主體性和個性化得到了應有的重視和尊重。
第三,大學生作為廉潔教育接受主體,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廉潔意識認知與發展與社會要求的廉潔品德和社會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而大學生是基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人們廉潔品德的要求與人們實際的廉潔品德水準之間的矛盾來進行大學生廉潔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接受主體已有的思想政治品德與社會、國家要求之間存在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是人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內在根據。大學生需要要進行廉潔教育接受,基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幫助大學生提升自我、發展,培養廉潔教育意識。
第四,大學生作為接受主體,對廉潔教育接受出于自身需要。馬克思認為“需要是人們活動的原動力”,[4]由于人的本質屬性是人的社會性,因而在不同的發展需求,不同的生活、學習階段,都會有不同的需求,既包括物質性需要,也包括精神性需要。青年時期,是大學生自我發展的關鍵時期,無論是人生觀、價值觀還是世界觀,都是處于可塑時期,因而接受廉潔教育是大學生自身發展內在需要。
第五,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必須在教育者的主導之下進行。教育者在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系統中的主要活動和任務是通過運用不同的接受情境、不同的接受媒介,把廉潔教育的課程、案例、活動,轉化為大學生學習、思考和實踐的過程和結果。因而,教育者在整個廉潔教育活動中起著重要橋梁和紐帶作用。
第六,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是在特定的教育情境活動中進行。大學生廉潔教育主要通過思想政治課和課程思政等課程形式和主體活動進行的,因而無論是課程教育還是活動,都是有教育者事先根據一定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進行創設、安排的,不是任意情境都屬于教育情境。
第七,接受媒介是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的要素之一。隨著科技化、信息化的發展,豐富了大學生廉潔教育的方式方法。在進行大學生廉潔教育,可以采用多種媒介,運用不同方式,提升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效果。不同的接受媒介對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效果也不同,因而如何運用好接受媒介這個載體和通道是進行廉潔教育的關鍵 。[5]
第八,接受客體是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的核心要素之一。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這為我們進行大學生廉潔教育提供了最新的、最鮮活的、最具有說服力的資料。
2 大學生廉潔教育接受的心理導向機制
(1)理想信念對大學生廉潔心理形成與發展的作用。理想信念是人們在一定的認識基礎上,根據個人和社會需要,對未來的希望、追求,是個體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集中體現。信念是認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機統一體,為人們矢志不渝、百折不撓地追求理想目標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6]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7]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他再次強調指出,教育要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在廉潔教育活動中存在理想信念不堅定矛盾心理,一方面痛恨社會上的腐敗現象,另一方面卻又渴望自己有便利的關系或站在權力平臺上。缺乏艱苦奮斗精神、盲目攀比、追求享受以及奢侈不確切實際的生活。因而,開展大學生廉潔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大學生成為有堅定理想信念的社會主義時代新人。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大學生廉潔心理導向作用。價值觀是人類在認識、改造自然和社會過程中產生并發揮巨大引領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集中和凝練,在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中居于中心地位、起統領作用并相對穩定的根本價值理念,是當前我國社會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引領功能,能引領實現中國夢、引領社會思潮、引領社會道德風尚的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導向功能,能引領價值導向、理想導向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凝聚精神動力、凝聚中國力量的功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塑造功能,能塑造精神家園、塑造國家形象、塑造個體人格的功能。[8]通過對某高校150名大學生黨員進行的一項問卷調查表明,當問及你所在的黨支部“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有92人認為支部黨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強,作用發揮不明顯,占問卷比例的 61.3%。[9]因而,教育者首先要培養大學生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要通過深入的理論闡釋與宣傳、持續的養成教育,引導大學生信奉和恪守國家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關心接受主體的現實利益訴求,從而增強宣傳教育活動的吸引力,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廉潔教育融為一體,進而增強大學生廉潔教育實效。
基金項目:浙江省哲社規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項目:新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接受的心理機制研究(19GXSZ39YB);紹興文理學院2018校級項目:大學生在廉潔教育中的接受心理機制實現現狀(心理特點)及對策研究;同時本研究項目收到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名師工作室專項支持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72.
[2] 邵發軍.廉政觀視域下的馬克思政治倫理思想解讀[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47(05).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4.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4.
[5] 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79.
[6] 沈壯海,王易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9-30.
[7] 習近平.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J].新華文摘,2013(2).
[8] 徐志遠,張靈.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功能[J].文化軟實力研究,2017.2(06).
[9] 胡友根.大學生黨員廉潔修身教育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