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摘要:隨著融媒體時代到來,各省市開始建設“中央廚房”,其中津云是天津市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壽喜鍋”工作室作為津云融媒體平臺的首批高校工作室之一,為天津融媒體發展、推動高校實踐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新思路。文章通過對“壽喜鍋”工作室的創作特點與成績進行系統梳理,論述融媒體平臺網絡短視頻的創作規律。
關鍵詞:融媒體? 津云? 短視頻? “壽喜鍋”工作室
【基金項目】本文系人文社會科學省部級一般項目“‘壽喜鍋工作室網絡綜藝短視頻影像記錄”(項目編號:0610301/53WC1904)階段性成果。
隨著時代和科技進步,一個全新的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融媒體是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各種媒介載體全面整合,實現“資源共通、內容兼容、利益共存”的新型媒體。它既有傳統媒體的權威性,又有新媒體的靈活性,是一個將多種媒介特點充分發揮的媒介形式。
短視頻可以將圖片、文字、音頻、視頻的優勢進行整合。尤其是隨著手機軟件的不斷更新換代,很多網絡短視頻甚至可通過智能手機的視頻制作軟件直接進行拍攝和創作,真正做到了“隨手拍,隨手做,隨手播”。隨著5G時代的來臨,短視頻勢必成為未來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
津云“壽喜鍋”工作室簡介
天津津云融媒體平臺于2017年3月建設完成,是全國首個全媒體融合的平臺。其主辦方是天津市網信辦,承建方是北方網新媒體集團。它是將天津市級主流媒體,如天津廣播電視臺、《天津日報》、《今晚報》、北方網等進行整合,從而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平臺。
為了促進全媒體快速融合,津云面向全市傳統媒體以及省部共建的高校進行了融媒體工作室招聘。作為天津市新聞傳播人才的后備力量,也作為產學結合的典范,“壽喜鍋”工作室集合了高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8名學生,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短視頻節目制作。2019年1月份至今,共刊發短視頻39部,總點擊達到126萬次。一年的創作實踐中,“壽喜鍋”工作室推出三檔網絡視頻綜藝節目,分別是“‘00后看世界”系列的《猜你不知道》,助力天津文化傳播的系列節目《三分鐘猜懂文物》以及自然科普類節目《神奇的動物》等。
融媒體短視頻的創作規律
津云融媒體平臺作為全國有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平臺,其在內容的篩選和制作上,有別于一般的商業媒體平臺,在社會熱點追蹤、傳統內容網絡感設計、內容互動、多媒體融合等方面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規律。
搶占輿論先機,提高視頻制作時效。新媒體是一個全新的話語環境,受眾逐漸從傳統的先關注某個媒體再關注報道內容,轉變為先關注內容再關注媒體平臺。這個轉變對于傳統媒體的報道方式是極具沖擊力的。傳統媒體以權威、精品著稱,從視頻的拍攝流程、審查過程以及播出機制上都需要層層把關,這樣的工作流程,勢必會大大降低時效性,從而錯失了大量受眾。
作為傳統媒體的轉型平臺,要在視頻的制作方式上進行根本轉變。首先是對于視頻時長上的要求。在網絡海量信息的沖擊下,受眾的注意力分散,對于單一內容的忍耐度降低。這就要求短視頻一定要突出一個“短”字。網絡短視頻創作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單一視頻內容總時長不宜超過10分鐘,以3~5分鐘為宜。
其次是節奏要加強。時長變短了,節奏就要變快。通常情況下,受眾在導圖部分,也就是第一幀畫面上就開始選擇,視頻的前30秒就要直入主題。因此,制作短視頻開頭部分是非常重要的。
傳統內容優化,打造網絡感設計。以往我們對于主流媒體的認識都是莊重大方、不茍言笑的視覺化設計,鮮有活潑的風格類型。如果主流媒體進入新媒體話語環境中,還保持著單一的風格,必然會被眼花繚亂的網絡世界所淹沒。因此,如何將權威信息進行網絡化包裝是主流媒體短視頻創作的又一個重點。
首先是在制作思路上,要充分運用“IP思維”。這里的“IP思維”不僅僅是指創立一個新的IP,而是在沒有IP的時候借助于已有的IP,以及在視頻創作的時候要逐漸形成打造IP的思維習慣,不要“打散彈”,要培養自己的品牌節目,從而達到提高受眾黏性的目的。
除此之外,標題與導圖設計也尤為關鍵。在海量信息中如何脫穎而出,贏得點擊率,標題是最重要的。《人民日報》的公眾號在這方面就做得可圈可點,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推送文章中,有一篇《專業推理!破解天津某百貨大樓5病例肺炎迷局》,導圖是年輕受眾熟知的“名偵探柯南”,這種設計在眾多嚴肅又同質化的疫情通報中,顯得尤為突出。雖然視頻內容就是新聞發言人的實況記錄,但是標題和導圖的設計成功地吸引了大量受眾。
利用多媒體融合優勢,增加內容互動。新媒體環境中,網絡受眾的表達欲望日益增強,他們喜歡通過評論、點贊、彈幕等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就要求打破傳統的“我說你聽”思維,而在節目的制作中增加互動環節。
作為主流融媒體平臺,津云融合了天津電視臺、天津廣播電臺以及《天津日報》等多家權威媒體,在從文字和圖片向短視頻的轉變中,完全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將受眾的“聲音”放大,讓他們產生更強的參與感。
比如津云佟森工作室,就利用短視頻節目《來!佟你說》,廣泛聽取網友意見,并把網友的意見轉化為其廣播節目中的互動素材。同時,也可以將廣播受眾,有效地轉化成網絡受眾,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進行有效嫁接,這才是融媒體的優勢。
此外,還需要在視頻制作中留出可以互動的環節,如跟帖的受眾可以參與下一期節目的制作,留言區的意見被直接采納到視頻制作中等。
“壽喜鍋”工作室創作特點
一、打造精品節目,記錄時代聲音。作為津云融媒體平臺一個比較年輕的大學生團隊,找準定位是第一步。結合津云平臺的特點,“壽喜鍋”工作室在視頻制作上著力打造精品節目。網絡平臺的傳播特點具有分散性,想要使受眾長期關注一個平臺,必須以優質精品節目增強受眾平臺黏性。
“壽喜鍋”工作室創立第一個季度就推出了《猜你不知道》欄目。該欄目定位網絡用語大科普,看“00后”們如何解釋這個世界。這個節目看似是拍給“90后”“00后”看的,但其實隱藏的人群卻是“70后”“80后”,潛移默化地拉近代際之間的距離。同時,在選擇網絡用語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用一種“倒逼”的方式傳導網絡正能量,從而影響年輕群體。
該節目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多方關注,第二期節目《碾壓大學生智商的小學生題,你會幾道》當日點擊量就達到了19萬次。該期節目用“猜題”的方式,將大眾經常吐槽的小學生“題難”現象進行了娛樂化的消解,很好地將社會熱點與娛樂進行了有效融合。此外還有《“00后”的密碼語,猜不到別說你還年輕》《雨女無瓜?要泥寡?魔仙堡方言都是啥》等節目,都是從“00后”的視角記錄了這個時代的有趣現象,在年輕受眾中引起了不錯的反響。
二、參與“兩會”報道,助力社會主義價值觀傳播。津云平臺的主要定位是“新聞+政務+服務”的智能客戶端,是主流媒體的“發聲”平臺,宣傳黨的中心工作是其重要功能之一。“壽喜鍋”工作室以娛樂為“先鋒”,以服務于黨的宣傳工作為核心,在“兩會”期間與津云原創部門合力打造了《動次答次說“兩會”》特別節目。該節目用拇指劇的方式,采用相聲式的創作方法,從多個角度宣傳了“兩會”期間天津的民生工作,獲得了廣泛好評。該節目分為四期,累計點擊量高達115947次。
在天津垃圾分類的宣傳工作中,為倡導居民樹立“垃圾分類、呵護環境”的環保理念,養成愛護環境、勤儉節約、物盡其用、減少廢棄的文明習慣,共同營造“垃圾分類、你我參與”的社會氛圍,“壽喜鍋”工作室結合欄目特點,推出了特別節目《你手中的垃圾到底該扔哪里,不信來挑戰吧》,率先在高校掀起了垃圾分類宣傳的熱潮。
三、與傳統媒體進行嫁接,推動媒體融合。融媒體的特點是要進行新老媒體的資源互融和人力資源的互融,基于此,“壽喜鍋”工作室與天津廣播電臺的“文博有話說”工作室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嘗試,為天津市博物館量身打造了天津文化傳播系列之“微”型科普網絡綜藝節目《三分鐘猜懂文物》。該節目以弘揚傳統文化,讓國寶走近百姓為主旨,以猜文物的形式將文物的歷史、文化內涵融入有趣的“街采”形式之中,視頻內容寓教于樂,形式新穎活潑,將歷史性、文化性、趣味性、交互性相統一,結合當下新的傳播符號,采用年輕人的話語體系,利用多種娛樂形式,讓古老文明在飛速發展的今天呈現新的活力,讓每一位普通受眾都能感受到國寶的魅力。
結語
結合一年的實踐,作為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融入融媒體時代的一次實踐教學改革,“壽喜鍋”工作室不但助力了融媒體發展,更為今后如何培養社會需要人才、如何培養行業實用型人才提供了有益范本。(作者單位:天津師范大學津沽學院)
參考文獻:
1.韓穎新:《“津云”:以用戶為中心構建媒體融合新模式》,《中國廣播》,2017(10)。
2.劉? 英:《融媒體環境下新聞短視頻傳播研究》,《中國報業》,2019(10)。
3.匡? 野:《試析媒體融合背景下主流媒體短視頻創作規律》,《電視研究》,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