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時代,網絡技術快速進步,對于我國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文章圍繞在網絡時代中,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迎來的機遇以及遇到的挑戰展開討論,并根據網絡時代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的變化,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網絡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機遇;挑戰
現階段,網絡技術的發展在我國已經十分發達,其影響已經深入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國已經完全步入了網絡時代。在我國,尤其是高校學生中,網絡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他,網絡時代也已經使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等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勢必會受到影響,遇到一系列的困境,面對網絡時代的到來,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也應當有所改變,才能更好的抓住機遇,迎接挑戰。
一、網絡時代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機遇
(一)網絡時代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辟了新途徑
先進的網絡技術有利于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力以及影響范圍,校園網絡使得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能夠擁有一個更好的平臺,教育資源獲取渠道變得更多,這使得教育的形式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除此之外,網絡技術帶來了更加多樣化的信息與思想觀念,使得大學生的視野能夠更加開闊,對于外面世界的了解也更加豐富,因此,輔導員也可以通過高度發達的移動交流平臺,例如微信、微博、QQ等工具,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更加無處不在。同時,又能夠將網絡對于信息傳播的快速以及準確,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能夠將思想教育和外部事物相聯系,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二)網絡時代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陣地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地點和時間的限制較多,同時也不能兼顧學生的日常生活,而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思想和觀念的改變常常就在于潛移默化之中,每學期只有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給他們留下的影響往往很短。網絡普及之后,這種現象得到了改善,通過網絡技術帶來的教學和交流平臺,輔導員能夠隨時隨地與學生接觸,和他們互動,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也將思想教育貫穿到他們的日常學習中。而學生的學習狀態也不再是以前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狀態,他們能夠接觸到更廣闊的天地,包括時事熱點、新潮觀點等等,在這種龐大的信息流沖擊之下,大學生的觀念和價值形成受到了更多因素的影響,豐富多樣的思想固然會使得他們有些混亂,但同時,也能夠幫助他們在更加了解世界的狀況之下知理、明是非。這對于高校輔導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可謂是有利有弊。
(三)網絡時代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充足的可用資源
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通過先進的網絡技術,輔導員能夠更加了解社會時事,對于當下的熱點掌握更加全面,也就能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更加科學合理,貼近于學生的生活,從而能夠取得更高的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和過去相比,輔導員不帶需要從繁冗的舊文書、舊報紙、文獻當中尋找教育素材,資料的收集變得更加輕松,同時,由于網絡信息傳播的及時性和廣泛性,還能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更具有時代性。因此,要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輔導員應當勇于、善于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做好信息的收集、梳理、統計工作,從而使得教育效率顯著提升。
(四)網絡時代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個性化、互動化方向發展
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受教育水平的人在看待一件事物所秉持的態度也是存在差異的。而對于我國的高校學生而言,處于該年齡層次的他們思想還沒有完全成熟,價值觀雖然已經初步成型,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扭曲,由于他們的受教育水平較高,文化層次在我國于中上層階段,在開展處于高校環境下的思想道德教學時,應當充分結合高校學生年輕的層次特性,考慮大學這一充滿文化氣息的客觀環境因素,從學生的自主行為特征、心理特征等方面入手,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先進的網絡科技還能幫助輔導員更加了解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特性,從而根據他們自身特點有針對性的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如此一來,可以有效避免教育工作的開展偏離主題,結合實際校園環境,才能夠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促進我國高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文化素質的共同發展和進步。
二、在網絡化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網絡使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受到挑戰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輔導員的進行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一般是通過課堂內容來進行的,有課堂教學、先進事例閱讀等方式,是一種單向的知識灌輸過程。而隨著網絡科技日益發達,學生能夠擁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外界世界,他們也會受到外界眾多思想信息的影響,更能夠獨立思考,對于以往這種被動接受的教育方式,往往會產生抵觸心理。高校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發達的年齡段,比起一味聽從輔導員的教導,被動的吸收知識和思想觀念,他們更加相信自己的獨立判斷,同時也敢于提出異議,這就使得輔導員教學的權威性受到了挑戰。僅僅只是告訴他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已經不能被他們所接受,必須要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詳細、更加具體,更具說服性。
(二)網絡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挑戰
在新時代下,學校輔導員必須專注于自身素質的提升,才能夠不被淘汰。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過程中,輔導員作為教導者,作為知識的掌握者,占據著有利地位,因此在學生中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而在發達的網絡環境之下則不然,在網絡信息平臺上,沒有學生和老師的身份之分,每個人能夠獲取的信息都是一樣的,大學生擁有了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也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輔導員不在能夠處于一個優勢地位,其權威性受到了挑戰。同時,作為青年學生,大學生接觸網絡的時間甚至更多,相對就能獲得更多的信息,也熱衷于一些新鮮事物和新潮名詞,但對于輔導員來說,這些東西卻是陌生的,這使得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三)網絡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新環境,趨于復雜化
現如今,各種形勢下的信息導向層出不窮,人們的意識觀念越來越容易受到社會大環境影響,而這些信息流的存在也呈現著良莠不齊的狀態,信息環境變得更加復雜。需要注意的是,充斥于網絡之上的并不是只有主流信息平臺,由于當今網絡環境的開放性,其中也隱藏了許多魚目混珠、混淆視聽的不良信息,對于判斷力還不夠成熟的大學生來說,正是最容易被這些不良信息而影響的。
三、網絡化環境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對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對國際先進文化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受到先進的教育理念熏陶,開始關注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工作。現如今,科技愈發進步,信息獲取的渠道越來越多,文化也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就造成了高校的學生容易受到良莠不齊的信息沖擊,發生價值觀的偏差現象。而作為未來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支持性人才,高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水平直接影響到社會的進步,因此加強對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成為了當務之急,輔導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應當及時加以應對,以全新的思想教育工作模式應對網絡時代所帶來的變化。
(一)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網站的作用,增強正面宣傳和引導的力度
現如今,互聯網如果利用得當,將會成為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有事工具,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需要明確的是,歸根結底,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為了提高他們的道德素質,幫助學生樹立主流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導他們以健康向上的態度看待人生,學會明辨是非,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使得他們未來的道路能夠越走越好。
大學生是社會發展未來的支柱,為了促進高校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為社會的進步培養人才,使他們成為社會生產工作的中堅力量,就必須致力于有目的的開展高校思想素質教育工作。其表現形式主要為政治理論課程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這些課程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最新方針和時事政策,通過對時政問題的討論和辨析,能夠引導高校學生接受正確的價值理念熏陶,構建科學的知識基礎。
(二)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才隊伍
要想使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真正落到實處,而不是流于表面,輔導員就必須設身處地的為員工著想,加強與高校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給予他們足夠的尊重。作為教育工作者,輔導員更應當時刻勤奮學習,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不僅僅以成績來評判一個學生的好壞,通過細致的觀察全面了解學生情況,并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以尊重學生的自信心,希望能夠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能夠做到明辨是非,以熱情和積極的心態面對未來。除此之外,要想使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預期效果,首先需要輔導員在制定教育方針時堅持正確的方向,在網絡環境之下,受到多種多樣信息潮影響的不僅僅是學生,同時還有老師,輔導員首先應當能夠具備在眾多思想潮流辨別是非的能力,應當堅持自身立場不動搖,能夠敏銳辨別出信息的好壞及其存在價值,這樣才能更好地將網絡技術利用起來,做好信息素材的收集工作,并制定出方向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三)制定更加貼近于大學生日常生活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案
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教育政治工作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政治方面、心理方面、行為方面和教育方面這幾個層次。因此,在開展工作時應當基于大學生的生活,針對高校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展開詳細的調查和研究,對他們的心理狀態以及可能影響他們心理狀態的因素系統分析,堅持以學生的接受度為中心的原則,以便對應的思想教育工作能夠取得最佳的成效?,F如今,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核心標準就是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輔導員也應當以此為基本原則,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體現出對高校學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以互助和諧的關系推進高效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進一步落實。
(四)收集高質量的信息素材,保證其準確性與價值性
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高校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取得一定成效,就必須保證在制定相關教學方案時所獲取的關于高校學生學習狀態和生活狀況的信息真實有效,課程制定以學生的心理觀念為主體,從而在感情上增加思想政治課程在高校學生的接受程度和認可度。只有讓學生從心理層面感受到了尊重和理解,才能激發他們積極參與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熱情,從而使得教學工作的開展不受到阻礙,全面促進高校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只有輔導員能夠做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具有準確性和價值性之后,才能使高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為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樹立起向上的健康人生態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的快速發展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這對于高校輔導員來說,要想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能一直一成不變,必須做出相應對策。高校學生正確人生觀念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與學校文化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息息相關的,就高校學生的年齡層次和文化水平來看,這一階段所接觸到的思想文化教育至關重要,同時,在這一階段,他們也最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因此,輔導員必須提高警惕,將先進的網絡技術充分利用起來,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 歐陽新.對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S2).
[2] 元林,李美清.思想政治教育網絡傳播過程管理的困境與破解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06):80-84.
[3] 魏小鵬.著力推進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努力提高輔導員工作科學化水平[J].思想教育研究,2016(06):04-05.
[4] 禚青.網絡時代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戰及對策.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
[5] 王鷹,劉名菊.網絡時代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戰及對策優先出版[J].中國教育學刊,2016:17.
[6] 樂亞山,沈濤.網絡時代高校德育工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江西省團校學報,2018(02).
[7] 魏愛棠.網絡文化與素質教育[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8] 郎學田.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理論界,2017(06).
作者簡介:曾凡力,東莞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