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永鑫
摘 要:印章的使用管理,關系著企業正常經營管理活動的開展,施印不當是引發企業經濟糾紛的頻發點,因此印章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重點和難點,容不得絲毫的懈怠。就目前印章管理體系而言,雖相關制度、流程已趨于完善,但仍留有部分風險點,無法有效杜絕。筆者根據對企業印章管理風險研究及現有管理方式分析得出,印章信息化管理將有效減少多蓋、錯蓋、超權限用印等管理漏洞,同時可降低能耗、功耗,提高管理效率,存在可推廣性。
關鍵詞:企業管理? 印章? 風險?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04(b)--02
印章是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憑證,在法律上意味著公司的承諾、認可和證明。對于大型企業而言,經常會涉及跨地區經營的需要,根據其性質和用途,日常使用的印章大致可以分為四類,即行政公章、業務專用章、領導人名章、工程項目部印章。
基于印章類別過于繁多、管理復雜、涉及面廣等因素,此次印章信息化管理初探主要探索行政公章、工程項目印章信息化建設管理,以此激發印章管理的深層次思考。
1 傳統模式印章管理弊端與問題分析
1.1 行政公章管理效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1)異地用印經濟效益低,且風險增大。企業在跨地區經營行為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異地招投標、銀行開戶、簽約、辦理各種手續等情況,大多需要用到企業公章。由于當前電子印章尚未被市場廣泛接受,許多企業只能采用“空運印章”開展異地用印工作,但這直接造成了人力成本和差旅成本的增加。同時,因公章遠離常駐地,且一次異地用印往往會加蓋許多書面資料,這讓印章主管部門無法對印章的使用進行有效監管,使印章管理存在諸多不可控風險。因此,如何協調好異地用章,也是企業的一個管理難題。
(2)傳統用印管理矛盾突出。傳統用印管理普遍采用紙質用印審批單,報業務分管部門、領導簽字審批后,到印章管理部門用印。用印審批單登記用印原因、用印資料名稱、用印資料關鍵要素、相關責任人簽字等內容,存在以下管理矛盾:一是增加紙張使用,能源損耗大,企業管理需求與環境保護相矛盾;二是傳統用印涉及簽字審批,一方面增加辦事人員功耗,另一方面需審批人員外出時,無法及時簽批,導致辦事效率降低;三是用印人合規性審批缺失,審批人員及施印人員無法確定用印人是否為公司自有職工,存在一定的管理風險;四是用印審批單為紙質存檔,易丟失、損毀,且破壞不可逆,一旦被損壞,將可能給公司造成不可預見的風險;五是查找困難。因行政公章使用頻率高,用印審批量大,當查找用印審批單時,需翻閱原始紙質用印審批單,難度較大;六是無法查閱原始用印資料。用印后,用印資料均返還用印人,一旦需要查找原始用印資料時,將無法實現;七是偷換用印資料。用印人員送簽的用印資料也是紙質版,審批人員簽字審批后,若用印審批單登記不清,用印人偷換用印資料的容易度會大大增加。
1.2 工程項目印章監控難度大
工程項目印章通常授權項目部自行管理,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同時項目經理也是最大審批權人。由于缺少上級的直接監督與管控,加之項目印章管理人員通常為項目經理指定,且多為兼職,專業知識缺乏,導致可能出現以下問題:一是雖然建立了嚴格的用印審批制度,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審核把關不嚴、印章使用隨意性比較大的現象;二是項目印章管理人員思想認識不足,風險意識不強,管理技能缺乏,施印隨意;三是超權限用于簽訂未經審批的合同、擔保文件、承諾或確認其他與經濟有關的事項,給企業留下經濟隱患;四是因工程項目規模大,各種不確定因素導致項目印章難以被及時有效收回、銷毀,易造成印章管理失控、遺失。
2 以信息化管理規避弊端與問題
當前,越來越多的信息化手段被運用到企業的合同管理、財務管理、生產要素管理和日常辦公等領域,但印章管理與信息化、現代化、智能化管理還有很大距離。由于缺乏統一的印章管理信息數據庫,對印章的使用狀態了解不清,有時會出現因用印管理不善,引發經濟風險事件。
經市場調研,目前市場普遍推廣印章鎖,即將印章鎖進儀器中,相當于給印章套上一把智能鎖,沒有授權無法打開機器更換印章或拆除印章,蓋章操作也無法進行。若是機器被強行破壞,會發送警報,印章管理人員及時得知。印章鎖基本可以實現以下功能:
(1)24小時智能鎖定印章。當未接收到施印指令或施印結束后,印章會被自動鎖定,無需人工鎖入保險柜中,減少因印章管理人員遺忘而將印章暴露在無人監管環境中的幾率。即使印章遺失、被盜、被搶,短時間內也無法施印,給印章管理人員增加應急處置時間。
(2)與辦公信息系統(例如OA系統 )自動對接。經辦公信息系統審批的用印,可實現數據自動同步至印章鎖中,用印時,印章鎖根據審批結果,核定加蓋次數,對用印資料進行實時拍攝,回存至辦公信息系統中,實現“審批-用印-存底”閉環管理,同時建立統一的印章管理信息數據庫,便于信息存檔與查閱,實現公司全天候監控,減少多蓋、錯蓋、亂蓋的幾率。
(3)異地用印降低人力成本和差旅成本。因印章鎖已充當部分印章管理人員職責,在需要異地用印時,印章管理人員可將放入印章鎖的印章交由具體經辦人員,具體經辦人員攜印章前往異地辦理業務,在授權管理范圍內進行施印。印章鎖對用印資料可實時監控,同時再增加手機直播功能,從而保證在無印章管理人員現場監控的情況下,保障安全用印,節約印章管理人員出差工時損耗及差旅成本。
(4)保障用印程序及資料檔案安全。電子檔案易于保存和復制,減少檔案室存量的同時,增加檔案的安全性。
(5)加大工程項目印章監管力度。企業可實現對工程項目印章遠程監控,隨時可調取項目印章加蓋資料,檢查是否有違規用印行為,及時糾正、處理。
(6)督促工程項目部及時交回項目印章。印章鎖設備及工程項目印章由項目部在印章管理部門購置或交押金,在項目完成時,若項目印章未交還印章管理部門,印章鎖將無法用于下一個項目,以此敦促項目部及時歸還項目印章。
3 印章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不足
3.1 電子流程需主要審批人員認可
印章信息化管理建設需打破傳統用印固話思維,部分人員對電子流程及電子簽字持懷疑態度,特別是在主要領導對電子簽字和信息監控用印不信任時,將直接影響印章管理信息化建設推進深度與廣度。
3.2 非印章管理人員施印持疑
采用印章鎖后,可實現“人章分離”,當遇到異地用印或加班封標時,印章管理人員可不用到達施印現場,采用印章鎖自我監控、印章管理人員遠程監控、視頻記錄用印監控等方式聯合監管施印資料,可規避多蓋、亂蓋風險,但受傳統施印思維限制,部分人員會對此種無印章管理人員現場監督施印的方式持懷疑態度。
3.3 信息系統安全性缺乏保障
(1)信息系統面臨網絡攻擊。就近兩年頻發的網絡攻擊和遭受勒索病毒事件來看,網絡數據安全隨時面臨風險,且具有修復滯后性、風險不確定性、后果嚴重性、損壞不可逆性等風險,儲存在印章管理信息數據庫中的審批流程及資料需要附加安全措施。
(2)賬號盜用風險。辦公信息系統需用賬號密碼登錄,但存在部分人員賬號密碼保密性不夠,且隨意授權他人使用的情況,易造成非印章審批人意志簽批,存在一定程序風險。
3.4 不可實現100%自動無誤匹配識別
就目前信息技術而言,實現用印資料紙質版與辦公信息系統中簽批用印資料電子版的100%自動無誤匹配識別還無法有效實現,依然存在“偷梁換柱”的可能,即用印人已打印用印資料與上傳的電子用印資料不一致的可能,需要印章管理人員人工核對,無法規避誤差。
3.5 增加企業管理成本
就市場初步調研得出,即使工程項目部使用最初級功能的印章鎖,其費用也將上萬元,大型企業項目部眾多,將增加一大筆開銷。
4 印章信息化管理不足的應對措施
4.1 針對3.1和3.2的應對措施
一是提出切實可行的印章信息化管理實施方案,選用可靠印章鎖供應商;二是選用與現行已布置辦公信息系統兼容性良好的印章鎖供應商,避免兩套系統銜接不暢給人帶來的不可靠感;三是選取單位試點,讓人們逐步習慣管理新模式;四是做好思想工作,充分答疑解惑,打消持疑人顧慮。
4.2 針對信息系統面臨網絡攻擊風險的應對措施
一是定期維護,及時修復系統漏洞,加大信息系統安全可靠度;二是可采取線上、線下存檔同步進行措施,即每次用印后均打印用印審批流程,由印章管理人員施行紙質留存,1月或1季度歸一次檔案室。三是一年或半年,采用異地存儲方式,將重要已用印程序及資料數據下載到不聯網存儲設備中保存。
4.3 針對審批賬號盜用風險的應對措施
一是加大賬號管理風險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賬號管理人員風險意識,杜絕隨意設置密碼或隨意授權他人使用的行為;二是鎖定賬號登錄設備,關鍵審批人員的賬號要限制其登錄設備,僅能在關鍵人員專屬終端設備使用,其他設備均不能登錄使用。
4.4 針對不可實現100%自動無誤匹配識別的應對措施
一是用印資料均由施印人從辦公信息系統中下載打印,非施印人打印資料不予施印;二是特殊資料無法從辦公信息系統中下載打印施印的,僅能由印章管理人員對關鍵要素進行人工核對。
4.5 針對企業管理成本的應對措施
印章管理無小事,因印章管理不善,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將是不可估量的,印章信息化管理將大幅度降低此類風險。同時,采用印章信息化管理,將節約印章管理人異地用印所產生的人工成本和差旅成本。故印章信息化管理在規范管理和成本集約矛盾時,宜更重視規范管理。
綜合評價分析,企業印章信息化管理還處于推廣階段,存在一定技術難題無法解決,但在一定程度推動印章規范化管理,規避了大部分已知風險,存在推廣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陳昕.運用信息技術創新印章管理新方法[J].中國建設信息化,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