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頭不高,體型瘦削,眼睛炯炯有神,黑紅的臉膛透著堅毅……誰能想到,眼前這位其貌不揚的森林消防基層指戰員竟是國家兩項科研專利的研發人,也是立足崗位創新的“科研尖兵”。黨軍,甘肅省森林消防總隊特勤大隊一中隊中隊長,一個名副其實的應急救援科研“追夢人”。
自主研發地圖編號查詢系統,填補國內空白
“平凡的崗位也可以追夢,敢于追夢的路上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這是黨軍常說的一句話。
2017年初,黨軍帶領中隊備戰總隊軍事比武。備戰伊始,他發現識圖用圖科目是很多參賽隊員的一個“攔路虎”。如何讓隊員在1分鐘內計算出圖幅編號成為他琢磨解決的問題?說干就干,認準的事必須干成。經過近千次推算,他找到了從5萬到100萬比例尺五種圖幅編號計算公式,將復雜計算變成了簡單的數字帶入。最終,他們該科目比分遠遠高出其他參賽隊伍,斬獲單項第一。
“如何把圖幅編號計算公式與手機結合編成簡便實用的軟件程序,并推廣到全隊伍轉化為戰斗力?”很快又成為黨軍的新想法。說出這個新想法時,大家還以為他開玩笑。經過市場調查,黨軍了解到這樣一款軟件從設計、編程到運營,至少需要十幾人的專業團隊才能完成。“沒有技術員,自己學著干,我必須用成功回答大家的質疑。”他自購一本專業書籍《第一行代碼》,邊學習邊鉆研邊實踐,為解決頁面之間數據傳輸問題熬到凌晨三四點成為常態。經過2000多次嘗試,他在2018年1月研創出了《地圖編號查詢系統》第一版本,僅能夠查詢不同比例尺的地圖編號,但初步實現了地圖編號查詢智能化,效率提高數百倍。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這是黨軍第一次編程成功后的一點感悟。在第一版本基礎上,他廣泛征求森林消防隊伍參謀人員以及有關專家對此軟件意見后深入探索,又進行500多次試驗,開創性增加獲取站立點坐標、導航、指北針水平儀、國家92編圖規則、火場信息研判和信息共享,實現系統軟件功能多樣化。黨軍用57000多個代碼解決了隊伍幾十年以來都沒有解決的地圖編號查詢難題,并獲得國家專利。
這款系統軟件推出后,讓有關專家都眼前一亮:這項成果填補了業內乃至全國在此領域的空白。目前,這款系統軟件已經免費應用到森林消防隊伍、地方救援隊以及部隊等任務領域,在全國有用戶近2000人,應用前景廣泛。據網友尖兵反饋說:“這款軟件方便、快捷、高效,是一款為參謀人員和指揮員決策指揮量身打造的好助手。”
探索改進應急救援裝備訓法,提高訓練效能
平頭、精干、眼神犀利,這是黨軍給人的第一印象。他曾3次被上級表彰為優秀“四會”教練員,是總隊名列前茅的“武教頭”。
專業來自敬業,敬業才會專業。隊伍轉制后,黨軍這個“武教頭”面臨新挑戰,應急救援訓練這個新課題開啟他的新征程。“我是中隊長,我得先學一步,補齊短板,應急救援訓練就是再硬的骨頭也要啃下來!”為學好新專業技能,黨軍給自己立下“鐵規”:不找一個借口放松學習、不讓一個問題一知半解、不把一個難題留到明天。他給自己制定“淬火計劃”,加班加點潛心學習研究。通過兩個月不懈努力,他從“門外漢”變成了“內行人”。
2018年10月,黨軍率先展開應急救援訓練探索研究,由于裝備暫未到位,開展訓練困難。他自學金屬切割焊接,自制了一套橫向索繩架設支架和深井救援設備,自創的蹼式地釘提高了軟土層錨點的穩定性和牽扯能力,使軟土地質情況下抗拉力度提高至少3倍以上。12月,他研究提出利用雞爪結代替手持上升器,坐席懸垂繩結代替全身縛帶,8字環代替ID,自制了一套上升下降裝備,花了不到100元就解決了訓練裝備難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先后自主制作10多種簡便實用的應急救援裝備,創新訓法10余種,把專業訓練如火如荼開展起來,他所帶的中隊也成為總隊轉制后積極探索開展應急救援訓練的第一支隊伍,30多名指戰員成長為應急救援骨干。黨軍還在總隊2019年開訓動員會上做經驗交流,中隊做法在全總隊推廣。
大隊教導員閆正濤這樣評價黨軍:“這個中隊長有股鉆勁和狠勁,敢于創新嘗試,千方百計挖掘戰斗力增長點,是一名好教頭。”
認可就是力量,追夢還在路上。黨軍說:“作為一名基層指戰員,我的救援征程才剛剛起步,應急救援訓練一直在路上,我將永遠保持沖鋒的姿態。”
革新設計無軸四旋翼多功能無人機,破解救援瓶頸
真正的追夢人不安于現狀,目光總是瞄準新的高峰。
任務拓展到哪里,黨軍研究視野就延伸到哪里。一次偶然的機會,黨軍了解到國內目前最高云梯消防車為101米。“如果更高的樓著火,那該怎么辦呢?”這成為黨軍琢磨的一件事。
黨軍是無人機愛好者,他關注到當前無人機在消防救援中主要用于信息監測,而真正用于應急救援未有先例。他一下有了新思路:設計一種救援無人機,也許就能解決101米之上的應急救援“瓶頸”。
壓力就是動力,挑戰激發潛能。2018年10月,黨軍開始新的研究探索,他到處查資料,購買10本專業書籍研讀,就連吃飯和睡覺滿腦子都是救援無人機。他發現現有多旋翼無人機均采用有軸蓄電式工作方式,續航時間短,載重能力弱,安全系數低,無法滿足惡劣天氣和長時間大型救援任務。如何解決這些難題?黨軍在研究中不斷摸索解決辦法。最終,他提出了無軸四旋翼多功能救援無人機設想。
想到就要做到。黨軍一點點摸索、一步步實驗,一次次手繪救援無人機設計圖紙,設計廢掉的圖紙就有20余公分厚,先后進行800多次技術參數論證。歷經拼搏,終有收獲。2018年12月,黨軍成功設計出無軸四旋翼多功能救援無人機圖紙,并申請國家專利。據黨軍介紹,這款無人機采取有線輸電方式,采用無軸空氣推進技術,工作時間和環境不受限制,適用高層救援、高空滅火、消防作業,目前設計救援高度200米左右,未來一旦投入市場,將解決城市高層滅火救援和山岳搜救的“瓶頸”難題。“夢想花開,那是最開心和有成就感的時刻。通過自己的奮斗能為應急救援破解一個瓶頸問題,就是自己努力的價值所在。”黨軍自豪地說道。
追夢就在崗位,付出總有收獲。任職8年來,黨軍在平凡的崗位上3次榮立三等功、3次被表彰為 “優秀教練員”、4次被評為“優秀基層干部”,2018年底被總隊評為“最美隴原森林消防衛士”。面對榮譽和收獲,黨軍謙虛地說道:“成績只能代表過去,不斷進步才代表未來,我要在本職崗位上繼續執著追夢,把小崗位干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