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直以來,小麥是人們的主食,也是許多加工食品的主要原材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質量也日漸提高,人們對小麥的作物質量開始有了更高的要求,為了更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小麥栽培技術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本文將優質小麥的栽培原則作為切入點,分析探討了小麥培優開發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為提高我國糧食生產的經濟效益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優質小麥;開發培育;技術;糧食生產;經濟效益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2
在小麥的生產過程中具有三大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生態效益,通常情況下,小麥生產最看重社會效益,同時保證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對小麥經濟效益首要主體的農戶來說,其能夠直接得到的利潤是基礎,農戶只有從種植小麥中得到收益并保障生活,小麥的種植才能夠長久發展。因此,推廣優質小麥是提高小麥生產的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國優質小麥的培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1 優質小麥開發培育中存在的不足
普通小麥的種植只需要按照規范的流程進行即可,但是優質小麥則具有更高、更嚴格的要求,農戶必須對其投入更多精力和時間,并及時處理種植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優質小麥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市場中優質小麥并沒有占據更高的競爭地位,因此大多數人認為種植優質小麥難以實現較大的經濟收益,這也是優質小麥開發、培育和推廣過程中遭遇的首要難題[1-2]。
1.1 小麥選種方面的問題
對于優質小麥的培育來說,第一步就是擇優選種。品種直接影響到小麥的生長、產物數量和質量以及抗病蟲害的能力,優良的品種能夠讓小麥擁有更強的生存能力。同時,種植地區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都會影響到小麥的生長發育,因此農業人員必須進行辯證分析和選擇。如果在選種的時候出現差錯,可能出現該品種的小麥無法適應種植區域的情況,進而出現減量、多病、生長慢等問題,大大降低小麥的種植效益[3]。
1.2 栽培技術的應用問題
我國農業領域的現狀是,大多務農人員的文化水平較低。每年都有大量的接受過高水準教育的青壯年從農村進入城市,愿意留下發展農業的青年只是少數,從事種植行業的往往是一些不得不留在農村的老齡人員,這使得優質小麥的發展和推廣受到較大限制。
除此之外,發展種植業的多是散戶,也就意味著農業種植大多是小規模的區域種植,種植經驗以及觀念的不同,使得栽培技術難以統一。沒有統一的栽培技術,優質小麥的生產就難以得到保障,容易出現品質方面的問題,大大影響了優質小麥的市場銷量。由此可見,對于這類型的散戶來說,普通小麥收益最高最快,優質小麥沒有顯而易見的優勢,因此大部分農戶對種植優質小麥并沒有較高的積極性。
2 提高優質小麥培育技術水平的要點
2.1 優質小麥的品種選擇
提高優質小麥培育技術的第一點,便是擇優、科學選種。種植優質小麥的農戶必須了解種植區域的土壤條件、氣候環境,以保證選擇的品種能夠適應該片種植區,防止出現一系列的生長問題。由于大多地區都有各自特定的播種時間,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會影響到小麥的生長,因此農戶需要根據播種季節調整選種策略。在春季進行小麥播種的地區,可以選擇產量較高的春小麥;而在秋季播種的地區,則需要保證選擇的小麥品種具有良好的抗寒能力,從而度過冬季;對于經常出現大風的地區來說,需要選擇有良好抗倒伏能力的小麥,以保證其能夠安全度過強風天;在小麥病害多發的地區,農戶可以分析病蟲害的主要類型,選擇具有對抗該類型病害能力的小麥品種,從而讓優質小麥從選種的第一步就具有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減少生長過程中染病的概率[4-5]。
只要辯證分析不同的種植區域,并進行科學合理的選種,就能夠提高小麥的生長能力,從選種階段阻止后續問題的發生,實現優質小麥的全面發展。
2.2 種植地區的整地工作和科學施肥
除了科學選種外,合理選擇種植區域也是重中之重。土壤肥沃、氣候環境優良、日照時間充足的種植區域能夠讓優質小麥的生長得到良好的保障,減少種植過程中出現問題的概率。農戶在播種之前,首先要翻整土地,讓種植區域中的大石塊、垃圾等問題及時得到處理,保障優質小麥能夠被播種在松軟、平整的土地中。
在種植優質小麥的過程中,農戶必須了解種植區域的土壤狀況,在選擇肥料的過程中結合當地條件科學施肥。可以將有機肥和復合肥按照比例搭配使用,使用有機肥可以延長種植區域的土地壽命,減少因大量使用復合肥而產生的土壤板結、酸化問題。除此之外,還需要隨時觀察并調整土壤的酸堿度,出現有較高酸度的土壤,則要在其中加入生石灰,從而在降低土壤酸度的同時減少生存在土地中的有害菌群,進一步降低優質小麥的染病概率。只要能夠保證選地的合理性以及施肥的科學性,優質小麥的量產指日可待[6-7]。
2.3 病蟲害的防治
病蟲害是小麥生長過程中的強敵,小麥一旦染病,其產量和質量就會受到影響,沖擊小麥種植業,因此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尤為重要。為了能夠做到及時預防、及時發現、科學治理,農戶需要定期進行種植區的檢查,及時清除雜物雜草,保障小麥土壤營養充足,杜絕病蟲害菌群在雜草中悄然生長,從而降低小麥染病的概率[8]。
在小麥播種前,將藥劑與小麥種子進行混合,之后再放到太陽下晾曬,能夠提高優質小麥的抗病蟲害能力,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在種植后,可以利用生物特性,引進一些益蟲,來對抗小麥常發的病蟲害,如對蚜蟲的防治就可以通過引入其天敵來進行,生物類對策比農藥更加安全,從而提高優質小麥成品的安全性。
3 大力推廣開發優質小麥技術的方法
當今是一個信息傳播極快且廣的時代,各類多媒體迅猛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各類資訊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為大眾所知,因此優質小麥技術的推廣可以依托互聯網進行。
相關部門可以設立自己的信息網站,在上面發布大量的農業資訊以及科普內容,并且進行大力宣傳,從而讓大多農戶都能夠看到新的種植資訊,在網站上學習新型種植技術。單純的文字科普遠遠不夠,網站編輯應當發布一些視頻以及圖文結合的文章,從而降低種植技術的學習門檻,幫助大多老齡農戶進行學習。在設立網站后,還需要配備客服熱線,聆聽農戶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為其提供科學可行的策略,帶動優質小麥種植業的全面發展。
4 提高小麥生產的經濟效益的重要意義
小麥是人們的主食,而我國的小麥播種面積卻逐年下降,即便如此,在我國種植業中,小麥依然具有極高的地位。是提高小麥生產三大效益,尤其是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因此,優質小麥的推廣和種植迫在眉睫。但是,我國目前的優質小麥種植情況不容樂觀,種植優質小麥不但難以獲得較大的收益,甚至存在少量虧本現象,而種植面積寬廣、產量較大的小麥種植是提高我國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因此小麥必須從生產的初期起就向提高收益的方向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小麥生產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達到平衡,提高農戶的優質小麥種植積極性。此外,在我國小麥是主要的糧食作物,提高小麥生產的經濟效益也有利于提高我國糧食生產的經濟效益。
5 提高小麥乃至糧食生產經濟效益的策略
5.1 優質優價
想要提高小麥乃至糧食生產的經濟效益,首先就是提高小麥的質量,這樣才能夠提高小麥的價格。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國際市場,小麥都是按質量論價格的,質量越好的小麥,價格就更高,也就意味著農戶能夠獲得更高的收益。在近些年,國產優質小麥的價格正在持續走高,進口的優質小麥則更高,由此可知提高小麥的產品品質是提高其經濟效益的主要方針。就普通小麥而言,經過嚴格選種、科學選地、合理用藥等流程培育出來的優質小麥具有更高的市場競爭力以及經濟效益,能夠為農戶帶來更高的收入。
5.2 擴大作物生產規模與增效
除了提高小麥本身的作物質量,擴大種植規模、提高優質優價增效的總量能夠直接提高經濟效益。在作物種植的過程中,小麥的栽培管理具有較高的機械化程度,這使得農戶能夠進行大規模的小麥種植。由于我國小麥種植現狀是散戶較多,使得小麥生產規模大多較小,經濟效益低,為了能夠獲取更高收益,許多農戶選擇油料、棉花等作物,難以實現小麥的規模化專業化生產。因此,從事小麥種植的農戶需要掌握先進的培育技術,引入新型的生產設備,擴大小麥種植規模,提高生產率,以促進早日實現優質小麥的批量化生產。
5.3 依靠科技創新提升糧食營養品質
目前我國糧食供給現狀是未能適應消費者的需求,因此需要盡早實現糧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科研技術的創新來調整糧食種植結構。在構建新體系的過程中,必須秉承“健康、營養、好吃、吃好”的糧食發展理念,積極發展糧食深加工業,從而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食品需求。在糧食產品加工方面,則要注重食品的健康和品質,發展多種多樣的糧食產品種類,引導消費者養成健康合理的食品消費習慣。在食品質量方面,則要對食品源頭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以盡早實現糧食安全體系的構建。
5.4 積極穩步推進糧食規模化經營
糧食商品具有需求彈性小、供給彈性大的特點,如果糧食市場中某種糧食的價格有上升趨勢,該類糧食的供給量就會上升,其需求的減少幅度較小;而當市場中某糧食價格有下降趨勢的時候,該種糧食的供給量便會大大降低,而糧食需求量不會有太大的增加。由此可知,想要解決糧食需求反應遲緩的問題,主要就是讓糧食從種植層面開始往規模化發展。除此之外,農業部門需要引導糧食往多元化經營方向發展,在經營模式上積極進行創新,可以借助互聯網,發展電商經濟,如“互聯網+糧食”的行業態勢。農業經濟發展除了借助規模化作物外,還可以將其產業鏈延伸擴展,發展出集物流、農業種植技術、加工、觀光旅游等為一體的新型領域,從而帶動種植業全面發展。
6 結 論
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更是許多深加工產品的基本原材料,擴大優質小麥的種植規模、提高優質小麥種植技術迫在眉睫。推廣優質小麥種植技術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所有從事小麥種植行業人員的共同努力,這更離不開農業部門的積極引導。從技術、觀念、規模等方面推動優質小麥的種植,從而使得小麥能夠同時實現三大效益,為農戶帶來較高的經濟收益,帶動優質小麥全方位發展。
參考文獻
[1] 胡漢宜,柴晶,王會龍.優質小麥栽培技術要點探析[J].種子科技,2017,35(12):67+70.
[2] 章建新,金加偉,翟云龍.提高小麥生產農戶的直接經濟效益分析[J].新疆農業大學學報,2004(S1):83-84.
[3] 高彪.關于糧食生產經濟效益提高途徑的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9(24):79.
[4] 王澤余.小麥栽培管理中常見問題及其對策[J].南方農業, 2018,12(9):33+35.
[5] 陳堪,魏轉薇.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山西農經, 2018(11):72.
[6] 石建軍.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6):166.
[7] 李長星.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9(11):17.
[8] 沙依拉古麗·鎖力旦.小麥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7(6):107.
收稿日期:2019-12-24
作者簡介:張紅艷,女,本科,經濟師,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