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燕

實業興則國家興,實業強則國家強。在講究速度的現代商業世界,海灣化學以高標準、嚴要求、高效率、質量優在青島化工企業中脫穎而出。
窮則變,變則通。時代如同催化劑,在企業有條不紊的內在演進中,引爆激烈化學反應,加速了企業升級迭代的進程。一家能跨越時間不斷發展的企業,有兩組需要辯證看待的相對關鍵詞:快和慢,保守和創新。海灣化學做到了在快中做優、在創新中做好。
初春,海灣化學的園區里嫩芽新發、池水清澈,鱗次櫛比的大型裝置正穩定運轉。此前,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卷全國,防疫物資的生產和供應牽動著億萬國人的心。作為重要防疫物資之一的次氯酸鈉,既是廣譜、高效、安全的消毒劑,也是消毒液主要生產原料,隨著疫情的蔓延,次氯酸鈉需求驟增。海灣化學作為青島地區目前最大的次氯酸鈉生產企業,第一時間啟動防疫物資應急生產部署,用實際行動勇扛國企擔當,助力疫情防控。
一場變革,一次變化
1999年8月,新一屆擁有專業知識、勇于接受挑戰、經過多年實戰歷練的年輕領導班子走上了企業改革的前臺,由此拉開了企業“第一次創業”的序幕。
有著一線實踐經歷的班子成員,自上任伊始便始終保持著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把視野定在行業發展的前沿,準確把握氯堿市場脈搏,使企業多年重大決策無失誤,這是公司得以持續健康發展的最為關鍵的一環,為了做到這一點,以董事長李明為代表的領導班子在關乎企業發展前途的各個重要節點上,表現了高度的智慧與勇氣。從無機產品向有機產品的結構調整以及生產裝置的逐步升級配套,從離子膜燒堿的擴改到最終淘汰隔膜法制堿工藝,直至青島西海岸經濟新區一全國第9個國家級新區實施的海晶化工搬遷升級改造。2013年10月,老廠區內的中央調度室,隨著調度長通過電話發出的一聲遠程指令,海晶化工老廠區生產系統全線停產正式啟動。至此,曾在四流南路66號創造了無數輝煌,引領了青島產業發展的海晶化工,在走過66年后全部停產,昔日喧嚷的海晶化工從此時變得沉寂,而海灣化學的宏偉藍圖卻正在徐徐展開。
從2010年海晶化工年產4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啟動搬遷到2014年海晶化工整體搬遷到西海岸新區董家口循環經濟區海灣化工產業園,歷時4年的環保搬遷,讓海晶化工完成了向海灣化學的華麗蛻變。
海灣化學如今的面貌,還得益于一場極富想象力的變革。
原來海晶化工氯堿裝置生產的燒堿,是東岳泡花堿生產偏硅酸鈉的基礎原料,產出的氯氣是生產氯乙烯的基礎原料;而青島堿業的苯乙烯裝置所需原料乙烯,也是海晶化工生產氯乙烯的基礎原料。海灣集團將3家企業聚合在一起,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2017年9月,海灣集團提出了“一體化"戰略,將原海晶化工、青島堿業新材料、東岳泡花堿等3家產業鏈上下游關聯度較高的企業安排在同一個園區,成立了海灣化學。
這種“一體化"模式,重塑了生產流程,延伸上下游產業鏈,實現優勢資源共享。一方面大幅降低了原料采購、能源供應、物流倉儲等生產環節的成本;另一方面,通過科學管理手段大幅降低了企業管理環節的成本,增強了企業的風險防控能力。重組后的海灣化學總投資53億元,占地133公頃,擁有年產30萬噸燒堿、40萬噸氯乙烯、40萬噸聚氯乙烯、50萬噸苯乙烯和12萬噸偏硅酸鈉的能力。“1十1十1》3”的組合效應凸顯。
除了這些肉眼可見的變化,海灣化學的整合,從更深層來講也是一次內部供應鏈的優化,以集約化經營凝聚核心競爭力,獲得可持續的比較優勢:通過乙烯的集中采購,企業對供應商具有了更大的議價能力;多重產品的營銷,市場占有率的擴大,也讓企業具有了對經銷商更大的議價能力。最終,企業可以從中獲取最佳的供貨資源,建立起強勢銷售網絡。
2017年8月16日,《水俁公約》正式生效,再一次證明了海灣化學獨到的戰略眼光。同年,海灣化學榮獲2017年度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工廠”稱號,成為全國氯堿行業中兩個獲此殊榮的企業之一。
一以貫之的創新精神,也讓海灣化學不斷進行著工藝、技術和產品的升級和引領。按照“四化”和“一體化”的要求,海灣化學先后引進英國英力士專有工藝技術,生產VCM及通用型、特種PVC樹脂產品;引進美國德西尼布石偉公司的乙苯脫氫法清潔生產工藝生產苯乙烯;引進日本氯工程先進的離子膜電解技術,生產高品質燒堿;引進德國技術,建設包括5萬立方儲罐在內的低溫乙烯儲運裝置。這些新技術在安全、環保、節能與循環利用等方面都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能生產出滿足國內外客戶不同需求的產品。
過去,海灣的產品大多應用于管道、普通塑鋼門窗等領域,而現在,海灣的高端產品,甚至能替代部分美國、日本同類產品。伴隨新工藝、新裝備的投入使用,海灣化學逐漸進人世界高端市場,下游客戶均為如雀巢集團、榮威體育用品、威高集團、揚子江制藥等各行業頂尖企業。
如今,隨著二期項目的推進,海灣化學作為行業引領者,有了更為廣闊、更為明晰的發展路徑——在持續擴大產能的同時,不斷向著價值鏈的高端延伸。
一次轉換邁向高端
2018年是海灣化學一期項目全面.達產后的第1年,這一年實現銷售收入77.8億元,企業完成新舊動能轉換,向綠色高端美麗化工邁進。
2020年是落實海灣集團“三步走”戰略,海灣化學實現過百億目標的重要一年,而二期項目盡早投產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所在。2019年10月底,一場二期項目推進大會在海灣化學召開。會上,海灣化學與海灣設計院及19家單位簽訂了二期項目建設目標責任書。海灣化學黨委書記、董事長鄒鐵軍出席會議并充分肯定了各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及項目管理單位為企業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并指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各方的支持和參與,更離不開企業內部各專業力量。他要求發揚內部堅韌不拔、攻堅克難的精神,一手抓生產經營,一手抓項目建設,生產項目齊發力,打好百億攻堅戰,推動企業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沖刺百億的目標不能寫在紙上、掛在嘴上,而應落實在行動上。這就要求大家可以向內聚力,擼起袖子,甩開膀子,真抓實干,遇到問題不回避,面對困難不言棄,確保裝置安全運行,借力發力,推進二期建設。因為,打響百億“攻堅戰”,除抓好生產經營外,二期項目是很重要的增量。“大廈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闊,非一流之歸也。”海灣化學的發展,非一人一部門之力。實現海灣化學高質量發展是重振青島化工雄風的重要內容,就是要凝聚共識,善于向外借力,發揮各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管理單位的優勢。為調動外部積極性,海灣化學也對建設中成績突出的單位,按合同約定優先考慮付款安排,優先考慮今后項目合作。與此同時,也要向內發力,調動工程、技術、安全、機電儀等各專業人員的積極性。為調動內部積極性,公司將在二期項目投產后召開第二次科技進步大會,表彰在項目建設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此外,公司也將在施工監護、人員培訓、生產準備開車方案等工作上做足功課。通過內外聚力,攻堅克難,大家心往一處想,智往一處謀,力往一處使,確保生產經營穩定,二期項目落地投產,為2020年百億目標“鋪路架橋”,為海灣化學高質量的發展蓄能助力。
隨著后續項目的落地實施及產業鏈延伸,海灣化學2022年銷售收入將達到140億元,2025年將達到210億元。項目建成投產后,海灣化學乙烯法聚氯乙烯產能居國內第一,苯乙烯產能是國內單套最大,5萬立方米低溫乙烯儲罐是國內最大,偏硅酸鈉產能居亞洲第一,雙酚A產能是國際上單套最大。海灣化學的品牌效應將日漸凸顯,既而更好地完成“三步走”戰略。
從海晶化工到海灣化學,不只是一次空間意義上的轉移,也不只是一個名字的更替,更是一次產業升級、技術升級和裝備升級的機遇。海灣化學借搬遷之機,獲得了轉方式、調結構的新動力,更贏得了跨越式發展的新空間,未來,隨著二期項目的建設,海灣化學讓我們更值得期待。
落實疫情防控保證穩定生產
近日,中共青島市委常委、黃島區委書記孫永紅,青島市副市長耿濤到海灣化學調研。青島市西海岸新區董家口工委書記、主任封洪海,海灣集團董事長李明,海灣化學黨委書記、董事長鄒鐵軍,海灣化學總經理高自建陪同。
李明匯報了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疫情防控情況。孫永紅、耿濤對海灣化學春節期間,抓安全生產,抓疫情防控,兩不誤、兩促進的做法給予了充分肯定。尤其是疫情面前,海灣化學立足企業,立足本職,支持新區和全市抗擊疫情,體現了國企的責任和擔當。希望海灣化學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保安全、保生產、保市場、保穩定,努力提高經濟效益,最大限度減少疫情的不利影響。市領導表示,市、區兩級政府支持海灣做好做強做大,全力打造成國際一流、國內領先化工企業。
調研期間,領導們還參觀了海灣化學中央控制室和主要生產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