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壯
[摘? ? ? ? ? ?要]? 2014年主導的廣西玉林農業學校中職專業課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進行課程改革,改革的過程經歷了各種坎坷,克服了各種困難不斷向前,一開始效果提升明顯,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隨著時間變遷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不得不再進行改革,真正體會到改革無止境。從課程改革前的狀況、如何改革、改革后實施的情況、面對存在問題的措施等方面進行探討。
[關? ? 鍵? ?詞]? 課程改革;課程建設;分層教學;汽修課改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20-0232-02
一、課程介紹
(一)課程性質
目前,汽車專業的核心課程主要有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汽車電器設備構造與維修等,它們共同構成了汽車專業各學習領域的核心課程體系。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作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重點訓練學生底盤拆裝、檢查、調整等基本技能,本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生畢業后從事的專業工作深度融合,因此本課程在中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中占有較重地位。
(二)課程作用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學會對汽車底盤中的傳動系、行駛系、轉向系、制動系各總成的組成、零部件的構造、工作原理及各系統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分析,能拆裝、調整、檢修汽車底盤各總成。
二、改革前的教學狀況
一直以來教師教學內容主要是按教材目錄順序來教授,教材是全國通用使用教材,各地學校及學生情況不一樣,沒有考慮到學校設備與學生基礎及當地企業的需求,所以沒能很好地發揮教材的作用。
教學方式主要是先講理論再進行實訓。這種傳統的教法使得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出現了脫節,而且在教學內容中以一個章節的內容為階段教學,內容難度大且多。一般情況下,老師講授完一個章節的內容需要一周或更長的時間。老師的教授和學生的練習往往隔了很長時間,所以,出現了銜接問題,使得教學目標難以實現,教學效果不理想。在教學安排計劃上,各位老師沒有做大局統籌統一的安排,加上學校班級較多,實訓場所及設備有限,各位老師的教學進度有所出入,造成實訓的開展隨意性較強,實訓室設備使用集中,沒有很好地輪轉。
在學生學習情況方面,中職學生大多對學習興趣不濃,耐心不足,知識遷移能力差,但思維活躍、活潑好動。理論“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覺枯燥乏味,本來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較差,這么一來學生對學習更加一籌莫展。在實訓課程中大部分學生喜歡動手,但是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差加上教師講授的理論與學生的實踐學習出現了時間銜接問題,使得教學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在教師方面,在業務交流學習中,往往在說課、評課、研討中都以學校教務部門安排老師在參與。因為安排的老師教授不同課程,很多老師不了解課程的特點,不能很好地給本課程提供較好的建議與意見。也有一些基礎課老師因為不熟悉本專業,甚至沒有參與討論,使交流學習效果甚微。
三、怎樣改革
改革是為了解決存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不是為了改革而改革,也不能拿人家模板套用。我們需要吸收同類改革的經驗,融入先進的理念,要符合本學校專業特點,要問題導向,做好計劃實事求是地做到滿足本校本專業的需要。
首先,對本行業較大規模和較有代表的多家企業,圍繞職業素養、專業知識、技能等方面進行調研。調研主要采用問答調查法、深度訪談法、參觀交流法等。在調研過程中,召開了被調研人員的座談會,明確本次調研的意義,再講解調查問卷中的相關問題,由被調研人員認真填寫問卷,隨后進行了崗位參觀,對崗位中的一些規范要求與一線工作人員進行了深度交流,也互留電話便于以后的交流。調研結束后,整理問卷和交流資料進行分析得出調研報告,再圍繞調研結果結合人才培養方案,重新編寫了課程標準。
其次,圍繞課程標準制定的改革內容要求結合自身情況進行建設,通過企業專家的指導協助撰寫校本教學指導書、教案、課件、工作頁、考核評價標準等資源。在校本教學指導書上,要結合自身設備并聯系實際實踐內容與專家研討,以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為基礎,并按照職業能力從易到難的順序安排設計,由案例導入、知識鏈接、任務實踐、考核評價等部分組成,指導書圖文并茂,圖片盡可能使用本校設備,這樣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使學生對典型底盤的結構組成及常見故障的排故思路與方法有深刻的理解與認識;在教案設計上,要符合一體化教學,要突出各項目中任務的教學目標,要統一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環節,注意時間的合理安排,要充分融入過程考核,教案以簡單搭框架為主,以便于后續各位老師結合自身特點來靈活運用;在課件設計上,圍繞教案內容,要突出重點,邏輯要清晰,為了增強課堂應用效果及學生興趣,多運用圖片、視頻等元素,各章節的設計風格還要統一;在工作頁設計上,要結合理實一體的教學方法設計,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崗位技能由易到難進行提升,以典型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設計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從接受任務起到學習知識再到教學理論實踐,要有可操作性,能讓學生參與到,做得到;在考核評價上,要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養成,強調過程性評價,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態度、努力的程度、技能掌握熟練的程度,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職業素養等進行評估,要采用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貫穿整個過程。
另外,在教學內容上,結合校本教學指導書,把各系統按項目劃分,各知識點按任務劃分,分解成各個小任務。使得在不同項目中的內容沒有太多的知識關聯,只有在同一項目里的各個任務內容有知識關聯。不同項目里的任務之間沒有知識關聯了,這樣就便于知識片段化,使學生在學習時不需要按順序來進行學習,可以按任務進行單個學習;在教學方法上,采用理實一體進行教學,這樣便于把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無縫連接,避免了教與學脫節,這樣也使學生“做中學,學中做”,老師能及時進行指導,提升了教學效果;在教學安排上,每學期結合各班排課情況,按年級統籌統一教學計劃、課件和教案,并且為確保足夠的實訓時間,采用連堂上課,同時結合設備使用情況,錯開內容教學,把每個任務的教學內容和時間確定下來,使有限的實訓場所能有序高效地開展實訓教學。
再次,以核心課程組建教學團隊,把上同類型課的老師組織起來,更加有利于專業課程的優化,提升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學習交流,增強凝聚力。通過各種途徑培訓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重點圍繞本課程結合本校實訓設備,開展統一操作培訓及說課、評課、研討,為使教師能快速適應課改后的教學做準備。
最后,通過校企合作,安排學生適時到企業實踐學習。企業實踐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試金石,通過實踐可以讓學生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和差距,指明努力的方向。也讓學生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促使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養成。也通過聘用企業專家到校兼職授課,把企業的專業培訓帶給學生和老師,幫助專業教學盡可能與企業靠攏,縮短學校教學與企業要求之間的距離。
四、改革后實施的情況
在改革后實施的課程教學安排上,每學年同一課程,統一教學計劃,并精確到每周內容,同時,做好假期等停課的突發預備方案,確保課程輪轉順暢,實訓場所及設備得到了有序高效的使用。教學內容任務化,由易到難排列,而且貼合本校設備,使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更加容易理解掌握。采用理實一體教學,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能“做中學,學中做”,學生的實訓時間得到了增加,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完善考核標準,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校內考核與企業考核相結合。校內除考試外,還增加了過程考核,每項任務考核一次,考核學生更加全面。此外,新加入的教師更容易備課,方便老師靈活調動。
雖然,在課程改革后學生學習主動性有了很大的提升,教學效果也提升顯著,但在實施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如在課程安排時因為需要四節或一天連續上課,導致其他課程在排課中出現連節、連天上課的問題。其他課程老師被迫也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期間課程之間的協調也存在問題。最后,因為看到了一些效果,學校層面推行改革才解決了問題。這樣一來專業的核心課程都來了一輪統一的課程改革。
當然改革不是一勞永逸的,在實施多年后我們又面臨著一些問題。如:新增設備和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改革不斷反復進行;因各教師水平、教學風格特點不一,班級人數、班風、學風等不同,難達到教學效果統一;時代不斷變遷,學情也在變化,造成教學效果止步不前,甚至有回調的情況。
五、面對存在問題的應對措施與建議
結合本校情況,面對上面提及存在的問題和將來的改革做以下建議。
1.課程的內容還要結合新技術的出現適當優化,緊跟時代的步伐。但不能把專業知識改得過于片段化,改得零碎到沒有專業邏輯性,應該要保留原有的專業性又要兼顧各層次學生需求。要為學生提供多元的學習途徑和平臺,使學生有豐富的學習的資源。
2.教師要不斷學習提升自身業務能力,積極融入新的理念與新的教學方法。我們要從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著手,結合新時代、新學情采用適合現在學生的教學方法,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探討混合式教學在中職學校教學中的運用。
3.改革不要一味針對專業知識,要協調各方面的教育影響,要側重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培養,要以學生對專業的興趣為基礎加以積極引導,重點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精神。還要有效結合專業特點,開展對學生的知、情、意、行多方面培養提高。
4.可探討分層教學模式的改革。在課程改革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不要一成不變地在教師和課程端改革。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而不是一味遷就學生,過于遷就學生使教師和課程過于弱勢,不斷降低專業知識難度迎合學生,會使知識的專業性下降,也不利于老師的主導教學。現在學校都是采用班級授課制教學,雖然有著利于大面積培養人才,擴大教學規模,提高教學效率,利于學生德、智、體多方面的發展,利于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學檢查等眾多優勢。但是班級授課制也有不足,比如難于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要,還有班級授課制,無論用什么教學方法,都只能適應部分學生,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受到限制,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志趣、特長和滿足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等。基于以人為本,學生為主體的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也是貫徹因材施教理念的一種方式,一個班級里面的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潛力傾向有所差別,參差不一,學生經常出現“吃不飽”“吃不了”的現象。結合本校專業特點進行分層教學,應該可以使學生能力和水平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陸家平.中職汽修專業基于“做中學”教學的改革探索[J].汽修維護與修理,2017(10B):41-43.
[2]田紅光.淺析分層教學模式在中職學校的應用[J].河南教育(職成教),2019(9):34-36.
[3]劉佳,冷子花,于奎花.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分層教學模式對中職護生的影響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47):62-63.
編輯 張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