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芳芳 [韓]沈智宇

目前,中國學界雖有論文涉及到韓國無形文化財傳承人認定制度、傳授教育制度和監督檢查制度等內容,(4)[韓]樸原模:《無形文化遺產的振興與傳統文化的資源化》,《貴州社會科學》2013年第4期;韓華:《韓國無形文化財傳承制度研究》,中央民族大學2014年碩士學位論文,第22-30頁;[韓]田耕旭:《韓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16年第3期;曹德明等:《國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經驗與啟示》(亞洲其他地區與大洋洲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979-983頁。但并沒有專文詳細論述韓國無形文化財的傳承人體系。從“以人為本”的原則出發,非遺傳承人制度是非遺傳承保護的起點,科學的傳承人模式是非遺傳承保護的中心。因此,本文將以江陵端午祭為例,詳細考察韓國無形文化財的傳承者體系,試圖為我國非遺傳承人體系提供可借鑒的參考經驗。
根據《文化財廳50年史》的年表(5)文化財廳:《文化財廳50年史(本社篇)》,首爾:agbook出版社2011年,年表734-787頁。,韓國從1964年開始重要無形文化財的保護工作,以宗廟祭禮樂為首的7個項目被指定為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財;1970年8月開始實施重要無形文化財技藝能保有者認定制度;1974年,文化財廳為接受了傳授教育并審查合格的傳授獎學生授予履修證;(6)文化財廳:《文化財廳50年史(本社篇)》,第172頁。鑒于保有者的高度老齡化,1982年開始實施保有者候補的認定;1986年導入保有團體的概念之后,初步形成了保有者/保有團體——保有者候補——傳授教育助教——樂師的傳承制度。(7)[韓]趙順子:《韓國無形文化財制度史研究》,首爾:民俗苑2018年,第90頁。1994年保有者候補、傳授教育助教、樂師統一整合成“傳授教育助教”。至此,韓國無形文化財形成了‘保有者/保有團體——傳授教育助教——履修者——傳授生’的傳承人體系。
21世紀以后,韓國文化財廳持續對傳承人體系做細部調整。2000年導入了名譽保有者的制度,旨在支持擁有傳承重要無形文化財能力,卻由于身體原因無法正常實施傳承的藝能保有者。2014年《文化財保護法》第41次修訂,規定像“阿里郎”“泡菜”這種很難指定單個保有者的種目,可以不指定保有者。2016年文化財廳開始每三年選拔一批傳承情況不樂觀的種目作為最弱種目,增加支持金額。(8)文化財廳訓令第389號《國家無形文化財傳承支持金只有運營的相關規定》(2016年3月23日修訂)第6條。
1967年韓國政府開始給具備傳承場地的保有者,提供每月11000韓幣的傳授費。(9)[韓]趙順子:《韓國無形文化財制度史研究》,第65頁。1974年對50歲以上、49歲以下的保有者分別發放每年36萬韓幣、10萬韓幣的生活費;到了1987年,保有者的支援金漲到每月25萬韓幣。(10)文化財廳:《文化財廳50年史(本社篇)》,第171、304頁。此后政府支援金持續增長,1990年保有者的基本生活費提高到40萬韓幣,2000年為90萬韓幣,2010年為130萬韓幣。(11)文化財廳:《文化財廳50年史(本社篇)》,第758、768、784頁。截止2018年,韓國國家無形文化財共有保有者168名、名譽保有者17名、保有團體66個、傳授教育助教285名、履修者6363名、傳授獎學生66人。(12)文化財廳:《通過統計看文化遺產》,文化財廳,2018年,第69頁。政府為除了履修者的傳承人提供生活支持。2020年的支持標準為保有者每月150萬韓幣(約9000人民幣)、保有團體每月360萬韓幣(約21600人民幣)、名譽保有者每月100萬韓幣(約6000人民幣)的生活保障,參見表1。


國家無形文化財的保有者和保有團體的認定由文化財廳主管,由3人以上構成的調查團進行。調查團的人員需是1.無形文化財委員或無形文化財專門委員;2.相關高校具有職副教授以上職稱的人員;3.在相關國家機關、地方自治團體、公共機關所屬的研究院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經驗的相關從業人員;4.對應無形文化財的專業人員;5.對應無形文化財的相關保有者等專業人員。保有者的認定調查以非公開的形式進行,需要進行現場調查的部分也應避免與被審查人接觸。(15)參考文化財廳訓令第474號《國家無形文化財指定和保有者認定的調查審議規則(2018年10月1日修訂)》第7、8條。與被調查者是夫妻、親屬、代理人關系的人員;接受過對應保有團體的勞務委托;以及最近三年直接或間接的參加過被調查者及其組織主辦的活動的人員;都不能成為調查組的人員。調查分3個階段,各階段又對傳承能力和傳承環境,以及傳承活動的貢獻度進行打分,表2為江陵端午祭保有者的詳細調查指標。
表2 江陵端午祭藝能保有者的實技能力程度調查指標及分值(16)本表譯自文化財廳告示第2019-149號《無形文化財指定和保有者的認定調查基準(2019年11月13日修訂)》第11頁附件表格《第13號江陵端午祭》。韓國文化財廳官網,http://www.cha.go.kr/gosi/selectGosiView.do?id=1078&mn=NS_03_01_05;發表時間: 2019年11月14日;瀏覽時間:2020年03月28日。

韓國重要無形文化財的保有者無特殊情況都是終生制,如果是因為個人身體原因無法再從事傳授活動,一般也會被認定為名譽保有者。根據最新修訂的無形文化財法第21條,以下情況發生時,國家無形文化財保有者、保有團體、名義保有者的指定將被取消:1.保有者、名義保有者、傳授教育助教死亡;2.傳統文化公演、展示、審查等受到罰款以上的處罰,或由于其他事由受到監禁以上的刑罰;3.移民海外或獲得外國國籍;4.國家無形文化財的認定被取消;5.身體或精神上的障礙導致難以勝任國家無形文化財保有者的職務;6.定期調查或再調查發現保有者、保有團體和傳授教育助教的技能明顯下降,確認無法全方位的傳授所負責的國家無形文化財;7.無特別理由一年以上不履行所規定的傳授教育和輔助活動;8.無特別理由而未履修每年一次的公開活動等。2019年4月26日,重要無形文化財第68號密陽百中游戲的保有者河龍富就因“一年以上未實行傳授教育活動”,其保有者資格被解除。(17)資料來源于文化財廳官網公告第2019-130號,韓國文化財廳官網,http://www.cha.go.kr/multiBbz/selectMultiBbzView.do?id=19265&no=25925&bbzId=newpublic&mn=NS_01_01 ;發表時間:2019年4月26日;訪問時間:2020年4月27日。
1967年江陵端午祭被指定為第13號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財,認定金信默、張在仁、金東夏和車亨元分別為端午祭禮、端午巫樂和官奴假面劇藝能保有者。至今,江陵端午祭的保有者已傳承到第三代,參見表3。
表3 江陵端午祭歷年保有者

以江陵端午祭為例,單個無形文化財項目的藝能保有者根據實際情況和傳承的需要可認定多位,且保有者多為終生制。端午巫樂因其家族傳承的模式,保有者之間存在親緣關系。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保有者開始擔任委員會和保存會的最高領導者,江陵端午祭委員會和江陵端午祭保存會都是完成社團法人話的獨立團體,并不隸屬于政府。也就是說藝能保有者擁有直接掌管無形文化財運營和發展的權力。
3. 藝能保有者或團體主導的傳承內容

表4 2019國家無形文化財團體公開演出支持金額(1韓元≈0.006人民幣)


表52019年國家無形文化財傳承者主辦傳授活動支援金額(1韓元≈0.006人民幣)

韓國無形文化財履修者制度始于1974年,最初由文化財廳審查頒發,1994年10月《文化財保護法》修訂之后,政府所有的傳授教育履修證發放權,轉交給了保有者及保有團體,讓他們自由審查。無形文化財從文化財保護法中獨立出來以后,無形文化財的履修審查改由無形文化遺產院主導進行。
根據《國家無形文化財履修審查和履修證發給的規定》(20)http://www.law.go.kr/行政規則/國家無形文化財履修審查及履修者發給的規定/(2019-1,20190325),想要獲得履修證首先必須是跟隨保有者或保有團體學習3年以上,或是在大學修了傳授教育的傳授者;并且需要通過履修審查運營委員會的審查。(21)《國家無形文化財履修審查和履修證發給的規定》(2019年3月25日修訂)第2條第5點。審查委員由5位成員構成,需要是國家無形文化財的保有者、無形文化財委員會的委員或專門委員、市·道無形文化財委員會的委員或專門委員、相關無形文化財學科的在職講師、相關博士學位獲得者或在相關研究機構工作三年以上的碩士學位獲得者、從事無形文化財的傳承和振興事業10年以上的人、被國立無形遺產院院長直接委任的人。(22)《國家無形文化財履修審查和履修證發給的規定》(2019年3月25日修訂)第12條。審查以非公開為原則,根據審查標準進行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平均分便是最終成績,過70分則視為通過。(23)《國家無形文化財履修審查和履修證發給的規定》(2019年3月25日修訂)第15條。

表6 2018江陵端午祭履修審查的詳細內容

表7 2018江陵端午祭履修審查的評價內容及分值比例

近十年來韓國國家無形文化財的履修者呈現出持續增長的趨勢,參見下圖1。(25)文化財廳:《通過統計看文化遺產(2016)》,文化財廳,2017年,第97頁; 文化財廳:《通過統計看文化遺產(2018)》,文化財廳,2019年,第67頁。截止2018年,韓國國家履修者達到6363名,成為保存和發展無形文化財的中堅力量。

圖1 韓國國家無形文化財的履修者人數增長趨勢圖(2008-2018)


履修者雖然沒有生活費支持,但是取得履修證并進行3年以上傳承活動的,就有資格向政府或民間財團申請支持金,用以開展無形文化財傳統的傳承活動。連續進行5年以上傳承活動的履修者,可以申請成為傳授教育助教。(29)總統令第29903號《無形文化財保存和振興法令的實行令》(2019年6月25日修訂)第18條。
韓國的無形文化財種目大部分在未被指定之前就存在保存會這一組織,保存會一般要求擁有一定人數的會員、傳承和教育體系,具有保存和傳承傳統文化的功能。保存會具有一定規模之后,一般都會登錄為“社團法人”。 完成社團法人化的保存會通常具備固定資產和會員、行政人員、委員會、辦公室等。
以江陵端午祭為例,1967年被指定為國家無形文化財時就成立了江陵端午保存會,2007年完成社團法人的登記。江陵端午保存會分祭禮部、端午巫樂部、官奴假面劇三個部分,各部門分別有藝能保有者1名、傳授教育助教2名、履修者和傳授生若干,2019年在編的會員共52人。
表8 江陵端午保存會的會員分布情況(30)參見江陵端午祭保存會官網, https://www.danoje.or.kr;訪問日期:2020年4月27日。

江陵端午保存會的主要運用項目有:江陵端午祭的原樣保存發表會、會員傳授教育事業、研究和材料收集保存事業、文化內容開發研究事業、國內外交流事業、區域文化開發事業等。據此可知保存會不僅致力向專業人員教習無形文化,還需承擔相關資料收集和研究工作。
上世紀70年代是韓國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國民生產總值大增成就了“漢江奇跡”。在此背景下,楊州別山臺游戲(國家重要無形文化財第2號)傳授會館(1974年)、無形文化財首爾傳授會館(1981年)、慶尚南道晉州市劍舞傳授會館(1982年)相繼竣工。(31)文化財廳:《文化財廳50年史(本社篇)》,第751、746、755頁。此后各種無形文化財的傳授會館也逐漸開館。截止到2019年5月,共有155個無形文化財傳授會館分布在韓國各市區,共有國家指定無形文化財100項,以及市道指定無形文化財219項入駐。其中最大的是位于首爾建于1998年的國家無形文化財傳授教育館,共有地下4層地上9層,入駐了男寺黨游戲(第3號)、盤索里保存會(第5號)、鳳山儺舞(第17號)、先唱山打令(第19號)等20項國家技藝能無形文化財。(32)數據來源于韓國文化財廳官網公開統計材料《無形文化財傳授教育館現狀》,韓國文化財廳官網, http://www.cha.go.kr/cop/bbs/selectBoardArticle.do?nttId=74585&bbsId=BBSMSTR_1045&mn=NS_03_09_01 ; 發表時間:2019年6月11日;訪問時間:2020年3月28日。
無形文化財傳授教育館一般屬于自治團體,設施管理和傳授教育由相關保有者和保有團體負責,江陵端午祭傳授教育館建于2003年,主要用于支持一年一度的江陵端午祭慶典、開展各種保存和傳承江陵端午祭的活動。面向江陵市民和旅客開展傳統文化教室,每周一次,每次2小時。
韓國于1986年初步形成了“保有者/保有團體——保有者候補——傳授教育助教——樂師”的傳承人制度,并于21世紀以后逐步完善成“名譽保有者——保有者/保有團體——傳授教育助教——履修者——傳授生”的傳承人體系。韓國政府為除履修者以外的傳承人提供基礎生活保障,2020年普通保有者每月的支持金約為9000人民幣,比韓國的人均最低生活費(33)根據2019年保健福利統計年報,2019年韓國平均最低生活費為853504韓幣(約五千人民幣),保健福利部,《2019保健福利統計年報》,2019年,第382頁。幾乎高出一倍,為保有者提供了足夠的生活保障,讓保有者能夠專心進行傳授活動。此外,無法再進行傳業的名譽保有者每月也有約6000人民幣的基本生活保障。
韓國的傳承人體系是以保有者為中心的,除了擁有直接掌管無形文化財運營的發展的權利,還擁有推薦傳授獎學生和履修者等權利。保有者一般為終生制,保有者每年需帶領其他傳承人進行不少于一次的公演,并向相關部門提交計劃書和報告書。近十年來人數持續增長的履修者是韓國無形文化財傳承人體系的中堅力量。政府雖不為履修者提供生活支持,但設有優秀履修者選拔和支持項目,履修者還可向政府或公私財團申請傳承支持金,有效地激勵了履修者積極實行傳承活動。保有者主導的保存會是傳承人的主要學習和練習場地,保存會還負責無形文化財的相關資料收集和研究工作。而無形文化會館主要由國家和區域政府主導,邀請無形文化財的保有者入駐,致力于向民眾普及各種無形文化遺產。
綜上所述,韓國無形文化財的傳承人體系是保有者主導的、以履修者為主體、保存會和傳授會館為主場的模式。政府和民間組織各司其職、相輔相成。這種傳承人體系的確立和實行,確保了韓國無形文化遺產的有效傳承和發展。
有學者曾提出中國的傳承人認定制度和傳承機制存在著文化行政部門的主觀意識過分干預傳承人的認定,相關傳承基地、傳習所的平臺也不夠充分等問題。(34)李榮啟:《對非遺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建設的思考》,《中國文化研究》2016年夏之卷。還指出缺少對團體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傳承人認定程序中缺乏調查程序等問題。(35)田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制度探究》,《政法論壇》2013第7期。這些問題在韓國的傳承人體系中得以一定程度的解決,其做法和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但是韓國現有的傳承人體系也存在一些問題,如保有者權力過大,對履修者的支援過于薄弱,傳授獎學生數量過少。不過韓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些問題,并及時提出有效的措施。比如原來由保有者掌控的履修證的審查和頒發,于2016年正式移交給國立無形文化遺產院,并由傳承支持科科長出任委員長,直接削弱了保有者的絕對權力。此外韓國的《無形文化財法》幾乎每年都修訂,總統令的實行令以及文化財廳的訓令也會跟著完善,促進了無形文化的傳承人體系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