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占鋒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腎內科 鄭州450006)
血液透析是治療尿毒癥有效手段,但存在一定并發癥,影響治療效果。慢性腎臟病-礦物質與骨異常為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見并發癥,主要表現為礦物質代謝紊亂、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等,發病率較高,可破壞骨骼系統,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目前,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并發癥西醫主要采用對癥治療,可改善臨床癥狀,但遠期療效并不理想。尿毒癥歸屬于中醫學“水腫、癃閉、虛勞”等范疇,病因病機為本虛標實,治療以扶正祛邪為原則,重點在于化瘀補腎、清熱利水[2]。本研究選取68例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尿毒清顆粒+骨化三醇治療對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甲狀旁腺激素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2 月~2019 年2月收治的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 例,按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研究組(n=34)和參照組(n=34)。參照組男21 例,女13 例;年齡44~69 歲,平均(56.23±6.05)歲;透析時間6~25 個月,平均(14.78±4.32)個月。研究組男20 例,女14 例;年齡45~69 歲,平均(57.14±5.83)歲;透析時間6~26 個月,平均(15.69±4.32)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透析時間)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1)經實驗室、影像學等檢查確診;(2)合并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鈣磷代謝紊亂;(3)入組前3 個月未進行維生素D 代謝、磷結合劑、甲狀旁腺激素相關藥物治療;(4)患者及家屬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2 排除標準 (1)合并嚴重肺、腦、心血管等原發性疾病;(2)過敏體質;(3)合并自身免疫系統疾病;(4)患有惡性腫瘤;(5)存在精神異常;(6)原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1.3 治療方法 均給予維持性血液透析,同時給予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改善貧血、抗感染等常規治療,采用低蛋白、低鹽、低磷飲食。
1.3.1 參照組 采用骨化三醇(國藥準字H20030491)口服治療,0.25 μg/次,2 次/d。4 周為1個療程,治療3 個療程。
1.3.2 研究組 采用尿毒清顆粒(國藥準字Z20073256)+骨化三醇治療。骨化三醇治療方法同參照組,尿毒清顆粒口服,4 次/d,其中3 次三餐前30 min 服用,5 g/次;1 次為睡前服用,10 g/次。4 周為1 個療程,治療3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包括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清鈣、磷水平。取空腹靜脈血4 ml,分離血清以還原鉬藍法測定磷,甲基百里香酚藍比色法測定鈣,以全自動生化分析儀(cobas c311,瑞士羅氏)檢測SCr、BUN 水平。(2)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血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以抗凝管取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取血漿,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3)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包括腹瀉、惡心、頭痛。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
2.1 兩組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SCr、BUN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SCr、BUN 水平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腎功能指標水平比較
組別 n 治療前SC (r μmol/L治)療后 治療B前U N (mmol治/L)療后研究組34631.23±18.41503.02±21.7627.58±2.0318.78±1.32參照組34629.28±19.13538.76±21.1627.36±2.1220.26±1.86 t 0.4286.8660.4373.784 P 0.670<0.0010.664<0.001
2.2 兩組血清鈣、磷及血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比較治療前,兩組血清鈣、磷及血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參照組相比,研究組治療后血清鈣水平較高,血清磷、血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鈣、磷及血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比較

表2 兩組血清鈣、磷及血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比較
組別 n 治療前血 清鈣(mmol/治L)療后 治療前血 清磷(mmol/L治)療后血治漿療甲前狀 腺旁腺激素治(p療g/后L)研究組341.75±0.712.23±0.672.57±0.561.65±0.52251.12±12.56203.49±12.42參照組341.69±0.681.82±0.642.49±0.482.01±0.51254.34±12.41224.32±12.37 t 0.3562.5800.6332.8821.0636.929 P 0.7230.0120.5290.0050.292<0.001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出現腹瀉1 例,參照組出現惡心1 例、頭痛1 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94%(1/34)與參照組的5.88%(2/34)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血液透析是治療尿毒癥主要方法,能清除體內代謝廢物,維持酸堿、水電解質平衡,從而改善癥狀,延長生命,但血液透析不能完全替代腎臟功能,且透析過程中易出現甲狀旁腺激素水平異常、鈣磷代謝紊亂,這些并發癥臨床以保守治療為主。相關研究表明,尿毒癥患者因各種原因可引發長期高磷血癥、低鈣血癥,刺激甲狀旁腺代償性增生,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增多,引發殘余腎功能進一步減退,導致血液系統、心血管系統等受損,病死率增加[3]。骨化三醇是一種活性維生素D 制劑,無須經肝腎激活,可直接發揮作用,能有效抑制甲狀旁腺增生[4]。
尿毒癥屬中醫學“水腫、癃閉、虛勞”等范疇,病機為腎脾虛損,瘀血濕濁潴留,治療應以活血化瘀、益腎健脾、清熱解毒、利水消腫、通下泄濁為主[5]。尿毒清顆粒為一種復方制劑,由大黃、黃芪、丹參、白術、何首烏、車前草、姜半夏等組成。方中黃芪健脾益氣,何首烏補腎益精,白術健脾除濕,大黃通腑泄濁,姜半夏燥濕和中,丹參活血化瘀,車前草利尿滲濕。諸藥合用共奏通下泄濁、活血化瘀、益腎健脾之功效[6]。現代藥理研究發現,大黃中蒽醌類衍生物能抑制腎小球增生,延緩腎小球硬化進程;黃芪能調節免疫系統功能,改善尿蛋白,具有保護腎臟作用;丹參可改善血流變化,增加腎臟血流量,起到抗炎、利尿作用,還可調節腎臟組織局部循環障礙,保護腎臟[7]。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血清SCr、BUN、磷、血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低于參照組,血清鈣水平高于參照組(P<0.05),提示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尿毒清顆粒+骨化三醇治療,能改善腎功能,糾正鈣磷代謝紊亂,降低血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此外,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2.94%與參照組5.88%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提示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尿毒清顆粒+骨化三醇治療,安全性高。綜上所述,尿毒癥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尿毒清顆粒+骨化三醇治療,能改善腎功能,糾正鈣磷代謝紊亂,降低血漿甲狀旁腺激素水平,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