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營 鄭軍卯 王輝 郭自斌
(河南省開封市人民醫院骨六科 開封475000)
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嚴重性骨折類型,相關文獻顯示,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約占全身所有骨折的6.5%[1~2]。由于脛骨平臺下段皮膚組織、軟組織覆蓋較少,患者一旦發生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極有可能發生皮膚壞死、骨折不愈合等不良情況[3]。因此,臨床治療時應謹慎、合理選擇治療術式。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屬微創術式之一,與傳統開放性鋼板內固定術相比,其切口更小,對患者身體造成的創傷更小,近年越來越受骨折患者及其家屬的青睞。本研究旨在觀察采用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患者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2 月~2019 年3月收治的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患者137 例,按治療方案不同分為參照組68 例和試驗組69 例。試驗組男45 例,女24 例;年齡31~72 歲,平均(50.31±8.51)歲。參照組男43 例,女25 例;年齡32~73 歲,平均(51.43±7.64)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經X 線檢查證實為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合并骨腫瘤;合并急、慢性感染。
1.3 治療方法
1.3.1 參照組 采用傳統開放性鋼板內固定術治療:仰臥位,麻醉處理后,于C 型臂X 光機引導下,準確定位骨折部位,于患處取弧形切口,延長切口上下兩側,分離骨膜,使骨折端充分暴露,對骨膜、骨片實施復位,視患者實際骨折情況,選擇合適解剖鋼板內固定,C 型臂X 光機透視觀察復位情況,確認復位滿意后放置引流管,逐級關閉切口。
1.3.2 試驗組 采用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仰臥位,麻醉處理后,于C 型臂X 光機引導下,準確定位骨折部位,且做好相應標記,選用長度為10 cm 鋼板,并確定遠端位置,做好相應標記;于骨折處作切口,逐層切開、剝離皮膚軟組織,使骨折端充分暴露,分離骨膜,清理患處,復位完成后置入鋼板,鉆孔置入螺釘進行鎖定,C 型臂X 光機觀察復位情況,確認滿意后沖洗切口,逐級關閉切口。
1.3.3 術后處理 兩組術后均常規抗感染1~3 d,保持敷料干燥,并視患者病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盡早進行膝關節功能恢復訓練。兩組均隨訪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術中失血量、手術用時、腫脹消失用時、骨折愈合時間、住院用時。(2)并發癥(包括神經血管損傷、骨折畸形愈合、術后感染)發生率。(3)治療前、末次隨訪以膝關節功能評分表(Lysholm)評價兩組膝關節功能,分值越低功能越差;以生活質量評定表(WHOQOL-100)評定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越低生活質量越差。
1.5 統計學分析 以SPSS25.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檢驗水準取α=0.05。
2.1 兩組圍術期情況比較 試驗組術中失血量較參照組少,手術用時、腫脹消失用時、骨折愈合時間、住院用時均較參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圍術期情況比較

表1 兩組圍術期情況比較
組別 n 術量中(m失l)血 手(術m用in)時 腫用脹時(消d失)住(院d用)時 骨時折間(愈周合)試驗組6927.65±5.0445.53±10.515.41±1.289.13±3.1712.91±2.26參照組6845.46±9.2957.04±11.8210.16±2.3715.20±5.3818.64±3.75 t 13.9746.02514.6248.05910.850 P<0.001<0.001<0.001<0.001<0.00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4.35%)較參照組(20.59%)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2.3 兩組Lysholm、WHOQOL-100 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Lysholm、WHOQOL-100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末次隨訪時試驗組Lysholm、WHOQOL-100 評分均較參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Lysholm、WHOQOL-100 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Lysholm、WHOQOL-100 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治療前L ys holm末次隨訪 治療W前H O Q OL-末10次0隨訪試驗組6950.57±6.2490.39±7.9556.34±5.3792.42±6.28參照組6851.06±5.5381.46±6.5255.81±6.1683.67±5.46 t 0.4867.1830.5378.697 P 0.627<0.0010.592<0.001
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屬臨床多發骨折類型之一,大多由機械砸傷、摔傷、交通事故、高空墜落等外力沖擊所致。近年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多,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的發生率亦不斷增高[4~5]。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由于病灶位置靠后,同時易被腓骨遮擋,解剖復位困難較大[6]。
傳統開放性鋼板內固定是既往臨床常用的骨折治療術式,雖能完成骨折復位,但手術創口較大,患者術中失血量較多,且耗時較長,易對患處周邊軟組織造成一定程度損傷,影響患處血液循環。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屬目前臨床治療骨折最先進術式之一,不僅是因為其屬于微創術式,還因為其有內支架作為輔助,術中無需借助骨骼與鋼板之間所產生的摩擦力進行固定,對機體骨質壓迫損傷較小,有利于保護患處血運,加快術后身體機能恢復,同時亦可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7~9]。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術中失血量較參照組少,手術用時、腫脹消失用時、骨折愈合時間、住院用時均較參照組短(P<0.05)。說明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能減少創傷,加快術后康復。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不僅切口小、失血量少、手術用時短,且并發癥少、預后水平較高,能明顯減少患者痛苦,盡早恢復患者健康,減少對患者日常工作及生活的影響,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35%,較參照組的20.59%低(P<0.05),且末次隨訪試驗組Lysholm、WHOQOL-100 評分較參照組高(P<0.05)。可見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能提升膝關節功能及生活質量,安全性較高。綜上所述,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經皮微創鎖定鋼板內固定術治療,能減少創傷,加快術后康復,提升膝關節功能及生活質量,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