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智華
(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中醫院眼和耳鼻喉科 英德513000)
胬肉是指患者的眼結膜處纖維血管膜增生,遮擋瞳孔區影響視力,導致散光,可侵襲角膜、引發眼表疾病、影響淚膜功能,是眼科的常見疾病[1]。手術時僅切除胬肉不僅術后復發率高,也不能改善患者的角膜的防御功能[2]。人體自身的角膜緣上皮細胞可分化、增殖,自身角膜緣上皮細胞移植術治療不會發生免疫排斥反應,相比于單純翼狀胬肉切除治療,自身角膜緣上皮細胞移植術治療具有恢復快、復發少的優點。本研究探討自體角膜緣上皮細胞移植術治療胬肉的效果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 年5 月~2017 年8月收治的原發性翼狀胬肉患者85 例(120 眼)為研究對象,按照簡單隨機化法分為兩組。觀察組43 例58 眼,男21 例34 眼,女22 例24 眼;平均年齡(32.31±4.78)歲;胬肉平均侵入角膜緣4 mm。對照組42 例62 眼,男23 例33 眼,女19 例29 眼;平均年齡(31.12±4.69)歲,胬肉平均侵入角膜緣5 mm。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均為原發性翼狀胬肉;胬肉侵入角膜、瞳孔較多,影響視力;胬肉肥厚充血、表面粗糙,呈進行性發展;胬肉均發生在鼻側;既往未行眼部手術;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眼部活動性炎癥;有神經、精神異常難以配合治療。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胬肉切除術,觀察組行胬肉切除術+角膜干細胞移植術。所有患者術前常規檢查,血常規、尿常規、生化、遠近視力、眼外肌運動、裂隙燈檢查等。手術均在顯微鏡下進行,術前3 h 囑患者抗生素眼藥水滴眼,雙眼均有翼狀胬肉者同時手術。(1)胬肉切除術:常規消毒鋪巾,用鹽酸丙美卡因(國藥準字H20160133)進行表面麻醉,開瞼器撐開眼瞼,用含有腎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0.3 ml 于翼狀胬肉頸部及體部作球結膜下浸潤麻醉;用有齒鑷子夾住胬肉頭部,小尖刀沿翼狀胬肉頭部0.5 mm處作淺層角膜切開,剖切至角膜緣,距角膜緣2 mm處剪斷;分離球結膜上皮層至淚阜以及角鞏膜緣處的粘連并剪除,確保清除所有的胬肉組織后作鞏膜面止血治療,保持鞏膜表面光滑。(2)自身角膜緣上皮細胞移植:在上述操作的基礎上,在鞏膜表面形成規整移植床后,于術眼上方切取大于移植床的結膜干細胞移植片,上皮面向上,用10-0 無創縫合線固定,保證移植組織覆蓋到角膜,采用間斷縫合法縫合1~2 針。術畢戴遮光眼鏡,同時患眼涂抹抗生素或皮質激素眼膏,加壓包扎。術后每日換藥,5~6 d 拆線。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國藥準字J20150106)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國藥準字H20083012),術后1 個月停藥。拆線后常規裂隙燈檢查和視力檢查,術后1 個月后可用聚乙烯醇滴眼液(國藥準字H20046681)滴眼,每天3 次。隨訪12 個月。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術后1 個月臨床療效。痊愈:結膜光滑且無充血,角膜傷口表面覆蓋良好,未發現新生血管和組織生成;無效:創面愈合,結膜和角膜情況無改善。對比兩組術后12 個月復發率。復發:手術區域結膜充血明顯,部分區域增厚,角膜緣有新生血管和組織生成。對比兩組患者術后1 個月創面愈合不良、瞼球粘連、角膜瘢痕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18.0 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行t 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臨床痊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2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2.3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翼狀胬肉呈三角形,是指瞼裂區的結膜組織增生變性、出血肥厚,有向角膜侵襲的趨勢,其發病機制可能與長期暴露于煙塵、日光、風塵、強光等密切相關[3~4]。翼狀胬肉可侵襲瞳孔干擾視力、影響美觀,患者可有異物感。傳統治療胬肉的方法主要是手術切除。翼狀胬肉的手術切除適應證為翼狀胬肉引起明顯的視力減退,眼球運動受限,藥物治療后仍持續不適或者患者要求美觀。手術僅切除胬肉組織,容易復發,造成復發的因素主要有術中對增生的血管和胬肉組織清除不徹底等。有研究表明,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聯合胬肉切除術能夠有效降低復發率,提高治療效果[5]。
角膜緣上皮細胞具有再生和自分化能力,在角膜和結膜分化為正常的上皮細胞,恢復角膜緣的生理結構及功能。自體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為病變的角膜緣提供健康的干細胞,重建眼表正常結構和微環境,恢復角膜透明性,并阻止血管生成,其增殖速度能夠有效抑制結膜上皮的增殖,阻止胬肉組織進展。手術在顯微鏡下進行,能夠完全去除患病組織,術后僅發生輕度炎癥反應,且顯著減輕對角膜和角膜緣的損傷,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術后保持角膜創面光滑,能夠有效減少瘢痕復發。手術能夠保證移植片與鞏膜床最大程度地貼合,使鞏膜暴露少,在提高移植片成活率的同時減少了感染率。因此,與單純胬肉切除術相比,具有取材簡單易行、經濟方便、無排斥反應、植片存活率高等優點[2]。
本研究中,觀察組痊愈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表明切除胬肉后再移植部分患者自身的角膜緣上皮細胞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自體角膜緣上皮細胞移植術治療胬肉可以降低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綜上所述,胬肉切除術聯合患者自身角膜緣上皮細胞移植術治療胬肉的臨床效果優于單純胬肉切除術,能夠降低翼狀胬肉復發率及不良反應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