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青
(湖北省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荊門448001)
牙周炎是臨床常見的口腔疾病,若沒有及時治療將導致患者病情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牙齒松動及牙列不齊,牙周組織壞死及牙齒喪失等情況的幾率增加,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與身體健康[1]。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本研究采用牙周組織再生術與正畸聯合治療牙周炎,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4 月~2018 年5 月我院收治的128 例牙周炎患者,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4 例。對照組男36 例,女28例;年齡22~53 歲,平均年齡(31.49±5.46)歲;病程0.17~1.58 年,平均病程(0.75±0.30)年。實驗組男34 例,女30 例;年齡21~54 歲,平均年齡(31.33±5.54)歲;病程0.25~1.67 年,平均病程(0.79±0.3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常規給予抗炎治療,局部以過氧化氫溶液沖洗,牙周袋內置入甲硝唑棒。對照組行牙周組織再生術治療,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齦上潔治、齦下刮治、根面平整術以及調頜治療,以控制菌斑;行牙周翻瓣術治療牙骨喪失嚴重且形成深牙周袋者,將人工骨植入到牙槽嵴邊緣位置到牙周骨缺損處后將黏骨膜瓣進行縫合,徹底清除受損的牙齦組織。實驗組行牙周組織再生術與正畸聯合治療。牙周組織再生術操作與對照組相同。正畸治療:以磨牙粘接頰面管對患者的口腔進行固定,將直絲弓矯正器深入至位移牙齒段,將牙齒排齊,并將牙間隙徹底關閉或可保留2~3 mm 的間隙。治療期間對患者進行口腔健康教育,每3 天進行1 次潔治牙齒,每周進行1 次牙周情況檢查,治療結束后3 個月復查,其后進行為期1 年的隨訪,了解患者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1)于復查時評價兩組治療效果,治愈:牙周炎癥狀消失,牙齒咬合關系完全正常;改善:牙周炎癥狀顯著改善,牙齒咬合關系基本正常;無效:牙周炎癥狀沒有變化或加重,牙齒咬合關系沒有改善[2]。總有效率=(治愈例數+改善例數)/總例數×100%。(2)記錄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牙齦組織水腫、切口開裂、牙根敏感。(3)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兩組治療前后疼痛情況進行評價,共10 分,評分越低說明疼痛感越輕。(4)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的牙齦指標,包括牙齦指數、牙菌斑指數。
1.4 統計學方法 研究數據均應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2.3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 治療前,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疼痛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分

表3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程度比較(分
組別 n治療前 治療后 t P對照組644.52±1.402.04±0.4513.491 6<0.05實驗組644.47±1.341.29±0.3718.300 3<0.05 t 0.206 410.299 0 P>0.05<0.05
2.4 兩組治療前后牙齦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牙齦指數、牙菌斑指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牙齦指數、牙菌斑指數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實驗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牙齦指標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牙齦指標比較
組別 n 治療前牙 齦指數治療后 治療牙前菌斑指數治療后對照組642.51±0.341.70±0.152.21±0.321.39±0.11實驗組642.49±0.370.62±0.132.19±0.290.58±0.14 t 0.318 443.527 70.370 536.395 3 P>0.05<0.05>0.05<0.05
牙周炎是臨床牙科十分常見的一種疾病,會導致患者出現牙齒松動、牙齦出血、腫脹等,患者的牙齒咬合也會受到影響,咀嚼時產生疼痛感,導致其生活質量嚴重下降[3]。以往臨床主要應用牙周組織再生術治療牙周炎,具有一定效果,可創造出獨立空間為骨修復提供條件,成骨不會受到纖維細胞的影響,使牙槽骨再生,進而起到修復受損牙周組織的作用,但無法徹底消除炎癥,且無法起到改善牙周美觀的效果。本研究在牙周組織再生術基礎上使用正畸治療,不僅可對牙齒進行矯正,還使牙齒恢復到正常位置,進而改善牙周功能與牙齒功能,進一步緩解炎癥,達到根治效果;同時還可對患者的顱面與頜骨進行調整,進而恢復患者牙周美觀[4]。此外,于牙周組織再生術基礎上應用正畸治療,可使患者牙齒的咬合平衡得以重建,減少牙齒縫隙中存留細菌與食物,進而避免牙周組織再生期間受到干擾,發生炎癥。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實驗組疼痛評分、牙齦指數、牙菌斑指數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與薛偉等[5]、董軒[6]、孫艷紅[7]、于鵬[8]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對牙周炎患者使用牙周組織再生術與正畸聯合治療的效果更加理想,術后疼痛感更輕,可更好地改善牙齦指標,且并發癥少。綜上所述,牙周組織再生術與正畸聯合治療牙周炎的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