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秀梅
(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農業農村局,山東平邑273300)
品質優良的玉米品種是決定玉米高產、穩產的關鍵,可選用半緊湊型或緊湊型品種,提升玉米授粉能力,提高產量,而且能最大限度減少莖腐病、葉斑病的發生,降低蚜蟲、玉米螟等蟲害的繁殖能力。例如:在生產中種植面積較大的京科968、鄭單958、德單123、魯青貯1號、德單5號等7 個玉米品種,產品特征特性和產量方面表現良好。
合理利用有機肥料、水分、光照等自然資源,搶抓農時,并結合當地有效積溫適時播種,避開高溫干旱災害繁發期,提高玉米播種率、促進出苗,確保苗齊、苗壯,減少玉米生育后期低溫的影響,達到增加產量的目的。
玉米出苗到拔節前的這一段時期,控制地上增長部分,實現壯苗效果,促進玉米根系的發育,為后期穗粒期的生長與高產奠定良好的基礎。
若缺苗,及時進行查苗和補苗,3 至5 片葉的時候進行移苗,完成定苗,澆水。苗要選擇那些整齊一致、葉片相同、株高一致、葉鞘和根顏色保持一致的用作留苗。
中耕松土,提高玉米植株根部的土層溫度,最大限度發揮保溫、保水作用,避免土壤的干旱、板結,增加土壤透氣性,控制苗期雜草。田間除草可在播后的苗前、苗后用藥除草,播后苗前的用藥是在播后的7天使用50%乙草胺2000ml/hm2兌水400kg/hm2噴霧處理。苗后為玉米苗6 片葉前的處理后,且雜草2葉前時進行用藥,達到殺草效果。但在些過程上,要保證土壤濕潤。
土壤肥力較高時,可6 至10片的葉時進行追肥,若肥力較差,可4至6 片葉時進行追肥,用量控制在按照300kg/hm2。追肥后合理澆水,避免土壤出現板結,對幼苗的生長產生影響。
玉米穗期是玉米整個生長階段中最重要的發育階段,此時生長速度最快,所以,所需肥量、水量最多,決定穗數、粒數的關鍵階段。
穗期玉米需大量水分和養分,應注重肥水供應。大喇叭口期進行速效氮肥的施加,用量施肥量70%左右,肥量應控制在370kg/hm2。此外,穗肥最好與中耕培土有效結合,以降低養分的缺失,促進利用率的提升。
按照地墑情況要做好適時的澆水與排灌。在穗期出現受旱情況會導致玉米減產有50%。玉米穗期要進行2 次水的灌好,1次是大喇叭口的時期,即追肥,2次是抽雄的前后,玉米是此時對水的需要量比較大。若雨水量過大或者積水過多的情況出現,還要及時進行排除,來提高根部透氣性,避免出現倒伏。
玉米抽雄后,莖葉生長量最大,即轉入玉米抽絲和授粉、灌漿的階段,此階段直接關系到玉米的產量,應及時補水,促進光合作用和養分運輸能力的提高,田間水分持水量保持在70至80%左右。若雨水太多,要進行及時的排水,以防爛根早衰現象,而影響產量。
(1)玉米拔節期,應結合降雨和灌水情況,適時追肥,利用有機肥和磷肥,促進根系發育和葉片生長,氮、磷、鉀肥分別按245kg/hm2、50kg/hm2、130kg/hm2標準進行施入,以增加綠葉面積,提高光合作用,制造出更多有機物質使籽粒更加的飽滿,為實現高產做準備。
(2)施用時,應按照實際的情況,注意肥種分離,在大喇叭口期,為促進穗大、結實率高、增加千粒重,可根據土壤墑情,重施穗肥,促進果穗發育和小花分化,但要考慮高溫天氣和陰雨天氣的影響,若長勢較弱,葉黃地干,要適當補水和補肥,若葉色濃綠,要停止補水與補肥,避免晚熟情況發生。同時,為防止氮肥的揮發的同時,做好雨后撒施的準備,真正實現玉米高產、穩產。
在干旱和陰雨等影響下,導致雄穗不能開花散粉,可通過人工去雄能夠實現增產,但應做好時間把握,一般在雄穗進行抽出未開花和撒粉前實施,雄穗抽出有1/3且長有6cm 時是最好的,在去雄中可以隔行進行,或者留強和去弱。
(1)清除田邊地頭雜草。消滅蟲害繁殖地點和蟲源,避免其繼續繁殖。
(2)連片重茬種植,導致玉米粗縮病、細菌性莖腐病、根腐病和一些玉米蚜蟲、玉米螟蟲的侵害。
(3)天氣持續降雨,高溫,空氣溫度大后極轉暴熱,非常容易引發大小斑病、莖腐病、飛虱、蚜蟲、玉米薊馬、玉米螟等病害蟲,危害玉米心葉。
(4)可用40%左右的氧樂果400ml/hm2,兌水600kg/hm2噴霧防治,每星期一次,共噴2 至3次。在大喇叭口期,也可用辛硫磷進行噴施,防治玉米螟等低齡害蟲和蚜蟲。
(1)玉米的成熟標志是穗部與籽粒為判斷依據,在苞葉出現苦、干、黃,而籽粒出現硬化,穗頂部的籽粒光澤明亮,果穗下部的籽粒乳線消失,是最佳收獲時期。
(2)積極組織搶墑播栽,抓好抗災生產、抗災搶收,統防結合,綜合治理,可引進大功率、高性能聯合收割機,強化秸稈粉碎還田、撿拾打捆技術,充分利用秸稈壓塊(粒、棒)機、圓草捆包膜機、打(壓)捆機、生物質熱風爐等機械,縮短收獲時間,加快農搶收進度。
田間管理是玉米種植中的重要內容,為了保證玉米高產栽培,就需要嚴格按照相應技術措施做好田間管理,這也是實現玉米高產種植的必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