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云
(貴州省黔西南州林業局,貴州興義562400)
隨著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宣貫及實施,造林工程已經成為現階段國民經濟發展工作的常態化。要想林業工程發展取得顯著性成果,必須加強苗木的培育及移植工作,從而有效促進林業工程順利推進,針對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及林業發展態勢,本文就林業工程苗木培育及移植造林技術展開分析,實現高效,科學造林。
苗木栽植地的選擇對于苗木的生長質量有著直接影響,不同類型的苗木對于土壤及生存環境有著巨大的差異,灌木類的苗木喜歡潮濕性的生存環境,而杉木類則喜歡干燥性的生存環境,如果在苗木栽植地不能夠精確的選擇,則會對苗木的生長造成嚴重的影響。除此之外,光照等因素也會影響到苗木后期的生長,因此,在苗木栽植地的選擇過程中必須綜合考慮,才能夠確保苗木培育工作高質量完成。
苗木種子處理是苗木培育工作中的第二道工序,針對苗木種子的篩選極為重要,首先,育苗工作人員必須對種子的外形及抗病能力進行分析,同時運用專業的現代化設備進行嚴格篩選;其次,開展苗木種子的催芽工作,在確保消毒工作完成后給予種子合適的溫度、濕度、光照,確保種子在發芽過程中適應的條件,同時在種子發芽過程中做好相應的準確記錄。
土壤的狀況對于種子的發芽及苗木的生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苗木生長前期必須對土壤進行相應必要的處理,比如土壤的濕潤程度和酸堿度對于苗木的生長均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在土壤的酸堿度測試過程中土壤偏向于酸性,則需要在土壤中增加草木灰和生石灰等物質進行中和,確保土壤處于中性環境,如果土壤呈現出堿性,則需要加入草炭土混入到土壤中,從而降低土壤的堿度,同時提升土壤的蓄水能力。除此之外,在播種前期應該對土壤進行相應的殺毒處理,確保土壤中的寄生蟲等死亡,從而使得種子處于適應的環境中生長。
在種子播種前期應該及時關注天氣狀況,確保在種子播撒后期具備較好的墑情,比如在喜好濕潤環境的種子,則需要大雨前期及時播種,反之,則需要在旱季進行播種。除此之外,播種前的溫度測試工作也極為重要,工作人員可以對有需要的種子進行灌溉方式或者覆蓋地膜的方式進行播種,從而有效提升播種質量,確保種子的發芽率。
施肥工作是育苗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其對于苗木的生長狀況有著直接的影響,為了保證苗木具備較好的生長狀況,則需要進行科學有效的施肥作保障。比如在施肥過程中,對于發酵型的肥料則需要在苗木周圍均勻鋪灑,同時在苗木生長的旺季的關鍵時期必須做好追肥工作,這樣則可以確保苗木在生長的期間具備較好的肥力,確保苗木在生長過程中有著較好的肥力儲備。
苗木培育期間的科學管理尤為重要。在苗木的培育生長期間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的記錄,如果在生長期間發現異常,比如缺水等情況的出現,則需要對其進行及時的處理,確保苗木健康的生長。
在苗木的移植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移植時間的選擇,為了確保苗木的成活率,在苗木的移植時機來看,一般情況均集中在三月份,因為在這個時間段自然關照及雨水較為充足,這些條件對于苗木的生長極為有利。由此可見,苗木移植過程中的時機選取尤為重要,其對于苗木的移植成活率及生長質量有著重要影響。
在苗木的移植過程中密度控制是其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苗木的移植過程中密度的控制與苗木種類有著重要關聯,比如大型的苗木在移植過程中則需要控制較大的密度,一般距離控制在120cm 左右最佳,相反之,對于小型的喬木在移植過程中密度一般控制在30cm 左右即可。在苗木的移植過程中苗木的密度控制必須根據苗木的種類進行分析。
在苗木移植過程中對于苗木的規格必須進行科學的分析,因為在苗木的移植過程中并非所有的苗木都適合移植。一般而言,在苗木的移植過程中一般選取胸徑在3cm的苗體,對于小型的喬木而言,其高度一般要求在40cm左右,對于較為大型的苗木一般要求在120cm 左右,因此在苗木的移植過程中必須根據苗木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從而確保苗木移植具備較高的成活率。
植被移植后,對于植被的密切觀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因為部分苗木在移植初期處于較好的狀況,但是在苗木的生長后期則出現苗木死亡的情況,這些苗木大部分的死亡原因均為根系保護不當,造成苗木的營養汲取出現問題,最終出現死亡狀況,因此在苗木移植后期必須對其進行密切的觀察。
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是一個關鍵關節,在不同季節苗木會出現不同的狀況,比如在冬季為了防治蟲害的侵擾,可以在苗木的根部噴灑藥物,確保苗木在不同的季節均能夠處于健康的生長環境,實現苗木移植工作高效穩步推進。
本文主要對林業工程下的苗木培育及移植進行分析,在現階段的苗木培育及移植過程中必須做好相應的前期分析及后期的管理工作,才能夠確保苗木的培育及移植工作高效完成,促進林業工程高質量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