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浪
(江西省豐城市麗村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站,江西豐城331100)
一般來說,通過在富硒土壤(土壤中有效硒含量在0.40 g/Kg 以上)栽培,或者給水稻噴施含硒葉面肥,植株將無機硒轉化為有機硒,從而將硒富集到稻谷籽粒中,使稻谷籽粒中有機硒含量在0.10 ~0.30mg/kg 范圍內即為富硒稻谷。
應根據國家或江西省審定的優(yōu)質稻品種作為主栽品種,并進行定期更換。
種子播前需先曬種1d,并進行篩選。先用清水浸2 ~4h后再用強氯精浸種8~10h,清水洗凈后再用清水浸種12h,在35℃條件下破胸催芽12 ~15h,芽長0.5mm,根長2 ~4mm左右即可,催芽后的稻種待晾干水分后即可播種。
根據當?shù)厣a習慣可采取濕潤水育秧和旱育秧兩種方式。
(1)水育秧田準備。選擇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陽光充足、雜草較少、無病源的水田作秧田。翻耕時每公頃秧田底施腐熟廄肥15000kg 左右,或用N∶P2O5∶K2O為1:1:1的45%三元復合肥450 ~600kg 作底肥,翻耕整平,按1~8m開溝作廂,廂寬150cm、溝寬30cm、溝深15~20cm,耥平、養(yǎng)水待播。
(3)旱育秧營養(yǎng)土配制。取黏性熟土,每100kg 加入熟糞5kg,或少量糞水加過磷酸鈣0 ~5kg 拌勻。用敵克松6~8g對水10L,拌消毒營養(yǎng)土80 ~100kg 后,堆漚1個月。若pH值大于7,則需進行調酸處理(加入70~100g 細硫磺粉,降低pH值到6.0 ~6.5),經風干、粉碎、過篩即可。營養(yǎng)土含水率需低于3%。
(1)播種期,播種量。本田用種量:雜交稻15.0 ~22.5kg/hm2,常規(guī)稻60 ~75kg/hm2。本田為冬閑田、綠肥田栽培中稻,4 月上旬擇晴天播種,采用地膜濕潤育秧或旱育秧;本田為油菜田的中稻在4 月25日左右播種,采用露地濕潤育秧。
水育秧每公頃秧田播種量為:雜交稻105~120kg,常規(guī)稻225~300kg;旱育秧每公頃大田需苗床105~120m2,雜交稻每孔播兩粒破胸谷,常規(guī)稻每孔播4 ~5粒破胸谷。
(2)覆蓋。地膜濕潤育秧和旱育秧播后采用低拱架(拱片長度2.5m)覆蓋薄膜保溫。
(1)芽期。對于地膜濕潤育秧,芽期(播種至齊苗)保持膜內溫度35℃以內,超過35℃時要通風降溫。保持廂面濕潤。
(2)幼苗期。幼苗期(齊苗至1~5葉期)保持膜內20 ~25℃,1葉1心后,如果沒有寒潮,可揭開兩頭通風;長期陰雨過后,不要揭膜過急,防治青枯死苗,應等到中午氣溫高時先揭一頭,1h 后揭另一頭。清明至谷雨播種的露地濕潤秧,均于1葉1心期每公頃用15%多效唑900g 對水750kg 噴霧,控高促蘗。施藥前1d 廂面排干水,施藥后第2天再上一層薄水。秧田每年輪換使用。
(3)成苗期。秧苗2 葉1心時,每公頃秧田用70%敵克松750g 加25%吡蚜酮240g 加48%毒死蜱750ml對水450kg噴霧,防立枯病、矮縮病、稻象甲等。
地膜秧和露地秧均于2葉1心時每公頃秧田追施尿素、氯化鉀各75kg。
3.會計監(jiān)督風險。我國現(xiàn)階段的企業(yè),在運營的時候普遍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標準的缺少,也就是這個問題的存在,使得企業(yè)存在危機,這些危機往往都是很嚴重的,嚴重到影響企業(yè)的生存,尤其是那些在運營上有持久性和特定性的企業(yè),產生的影響十分巨大,不僅僅是如此,最重要的是,風險還無法規(guī)避,這也就直接得給企業(yè)帶來了經濟損失。
栽前5~7d 每公頃秧田用70%敵克松750g 加25%吡蚜酮240g 加48%毒死蜱750ml 對水450kg 噴霧,防治稻飛虱、縱卷葉螟、二化螟、稻象甲。
應掌握在25~30d為宜,及時移栽。
株行距20cm×26cm,人工栽插。
(1)施肥量。每生產100kg 稻谷需純N1.8~2.0kg(一般每公頃需200kg 左右純N),N∶P2O5∶K2O 為1.0 ∶0.7∶1.0。
(2)施肥方法。施足基肥,適施分蘗肥和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氮、鉀肥50%~70%作基肥;20%~30%作分蘗肥,移栽后7~10d 選晴天均勻撒施;10%~20%作穗肥,在幼穗分化6 期時看苗點施。
(1)農業(yè)防治。選用抗性強的品種;品種應定期更換,以保持品種抗性,減輕病蟲害發(fā)生;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輪作換茬、深水滅蛹相結合等農藝措施,減少有害生物發(fā)生。
(2)生物防治。通過選擇對天敵殺傷力小的中、低毒性生物農藥進行防治;保護天敵,創(chuàng)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huán)境等措施,利用及釋放天敵,人工釋放性誘劑,稻鴨、稻魚共育等生物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發(fā)生。
(3)物理防治。采用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等物理裝置誘殺鱗翅目、同翅目害蟲。一盞20W 的黑光燈可管理3.33hm2農作物,頻振式殺蟲燈每2~3.33hm2一盞燈,燈間距離180 ~200m,離地面高度1.5~1.8m,呈棋盤式分布,掛燈時間為5月初至9月下旬。
(4)化學藥劑防治
紋枯病。當紋枯病的病株率達20%時,每公頃用20%井崗霉素可濕性粉750g 對水750kg 對準基部噴霧防治。
稻瘟病。依據GB/T15790 的規(guī)定,當?shù)疚敛〉闹行牟F出現(xiàn)時,每公頃用20%富士一號1500 ~1875g 或40%稻瘟靈900 ~1050g 對水750kg 噴霧。
稻曲病。在水稻破口前5~7d 和齊穗期各施一次藥,每公頃用43%戊唑醇懸浮劑225ml 或20%井崗霉素1500 ~1875g 對水750kg 對穗部進行噴霧。
二化螟。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蘇云金桿菌防治。當有蟲1%時每公頃用40%毒死蜱900ml加1~8%阿維菌600 ~750ml或40%三唑磷1500ml對水750kg噴霧。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枯鞘期)噴霧施藥,田間要保持水層3~5cm。
稻飛虱。采用頻振式殺蟲燈、稻鴨共生防治。當百叢蟲量達1500 ~2000 頭,每公頃用25%噻嗪酮450 ~750g 或10%吡蟲啉225~300g 對水750kg,對稻株中下部噴霧。
稻縱卷葉螟。采用頻振式殺蟲燈、蘇云金桿菌防治。當5%葉尖發(fā)現(xiàn)蟲時用40%毒死蜱1500 ~1800ml 對水750kg,對稻株中、上部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