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陽
(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黑龍江虎林158418)
黑龍江省是我國大豆主產區,大豆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60%。特別是近幾年,在國家政策指導下,大豆種植面積在逐漸擴大,在有限土地資源基礎上增加大豆種植面積勢必會重茬耕作。重茬耕作也叫連作,指在同一地塊連續栽種同種作物。重茬耕作會導致品種退化、土壤養分不足、雜草叢生、病蟲害加重等問題,連年重茬耕作會使大豆減產嚴重。要想有效遏制重茬耕作的危害,要求從重茬減產的根源出發,從土壤成分、大豆的生長發育過程入手分析減產原因,為解決重茬減產問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大豆重茬種植將使土壤中積累多種有害的致病菌,為病蟲害和微生物提供繁殖空間,大豆生長過程中根腐病、螻蛄、孢囊線蟲病及菌核病等發病幾率明顯增加,如果在遇到良好的發病條件和外部環境時,會導致病蟲害的連年加重。除病蟲害以外,大豆重茬種植還會導致草害增加,經調查顯示,重茬種植的地塊中,稗草、鴨跖草等雜草的種類和數量明顯較高,與大豆爭奪養分,也間接加重了病蟲害的發生。
大豆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根系從土壤中吸收養分,土壤中微生物種類繁多,分泌毒素不會使大豆植株死亡,但這些毒素通過大豆根傳遞給大豆種子,導致種子無法正常吸收水分萌芽發育,使大豆無法正常生長。重茬大豆種植根系較淺,使大豆植株主根短,側根少,導致根系有效根瘤數減少,根系周圍胞囊蟲增多,影響大豆葉片生長速度,使大豆冠層葉片分布不合理,使大豆植株矮小,植株本身抗性降低。
大豆屬于高蛋白作物,生長過程中高蛋白的合成需要氮元素的參與,但大豆重茬連作后土壤養分減少,氮元素含量降低,使大豆吸收的氮元素減少,阻礙蛋白質的合成。隨著大豆重茬年限增加,土壤中鉀、磷、鉬和硼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效用也會降低。重茬大豆栽培土壤養分過度偏耕會使土壤養分含量下降,導致大豆減產。
大豆重茬耕作的病蟲害和土壤養分下降,導致大豆生長發育不良,養分缺乏,多種病蟲害使大豆品質嚴重下降。相關調查表明,大豆重茬種植產量連續四年下降25%左右,重茬年限越多,減產越嚴重,重茬超過8年產量下降75%。
在病蟲害較重的地區,應該堅持3年以上與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進行輪作。如果大豆重迎茬是不可避免的,比如農戶就想種大豆,或塊地只適合種大豆,應把重茬和迎茬區別開來,盡量減少茬,適當迎茬。重迎茬時,可選擇有機質含量高的平川地和二洼地種植。
種植前,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進行優良品種的選擇,以減少重茬減產的幾率。不同品種的抗病蟲害能力不同,因此大豆品種可以根據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進行開發,使品種在重茬種植時能抵抗多種病蟲害。
重茬會導致土壤肥力下降,秋收后進行深松深翻處理,深度30cm以上,目的是增加土壤耕作層厚度,打破犁底層,改善土壤結構,改善土壤中空氣,水分,養分和微生物的狀態。使土壤做到虛實結合,增加抗旱抗澇的能力,使大豆吸收充足養分,促進根系發育,提高大豆植株抵抗病蟲害的能力,增加大豆產量和質量。地塊的深度翻耕,還可將土壤中的蟲卵,病菌,草籽等掩埋,減少雜草帶病蟲害的過度生長。
重茬大豆土壤肥力弱,需要根據大豆的實際生長情況進行科學施肥,多施用有機肥和配方肥。正常情況是每公頃大豆施用磷酸二銨130kg,尿素50kg、硫酸鉀90kg,此種施肥量適合正常地塊。如果要大豆產量更高,需要對土壤肥力進行檢測,根據結果進行肥料的施加。在大豆生長的結莢期主要是施用葉面肥以幫助大豆結莢和鼓粒,此時施肥以磷酸二氫鉀和尿素的噴施為主,在結莢周期進行2 次噴施即可。施肥要科學均衡,以氮肥、磷肥、鉀肥和各種微量肥料搭配進行施加,在進行測土的基礎上實行配方施肥。在地塊深翻時結合硫、鈣、鉬、硼、鋅、鐵等微量元素的施入,在大豆苗期和花期要進行根部追肥和葉面噴灑肥料為主,以使大豆在重茬生長過程中可以全方位立體吸收養分,使植株肥力均衡。
重茬大豆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病蟲害發病率增加,需要根據實際發生的病蟲害及時防治。應科學合理輪作,減少重茬種植面積。杜絕白籽下地,根據當年易發生的病蟲害進行種子包衣處理。本地區大豆包衣普遍采用“種衣劑+拌種劑”方式,種衣劑主要是以含呋喃丹或8%~10%克百威為主,防治大豆胞囊線蟲和地下害蟲,市場上常見的有“烏米斃”和“克福”;拌種劑多為含氨基酸水溶肥料,補充微量元素并能抗重迎茬和胞囊線蟲,市場上銷量較多的有德國斯拜收生產的“離不了”。
大豆重茬種植,植株矮小,根系發育不好,對養分吸收不足。生根粉可促進大豆生長過程中根系的正常發育,同時減少根系病蟲害的危害。及時噴灑葉面肥,以補充根系肥料的不足導致的植株養分不足,提高大豆植株克服重茬耕作減產的危害。針對高寒區,溫度是大豆生長發育和品質提高的保證。為了保證重茬耕作產量不降低,需要對晚熟品種進行早播,以促進種子早萌芽早出土,出苗全,在重茬耕作基礎上提高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