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彤鳴
(寧國市農業農村局,安徽 寧國242300)
在基層農業生產中由于種植作物品種生長特性和所在的地域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會受到病蟲害的威脅,因此,需要根據農作物病蟲害的發生時間與具體情況,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來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以保證農作物的生產產量,提高農戶的農業經濟收入,而在基層農業生產中,重視農業植保工作,即在基層農業生產過程中加強對農作物病蟲害的檢測工作并鼓勵種植戶使用科學的、有效的方法來預防、控制及治理農作物病蟲害,避免農作物產量受到病蟲害的損害而降低,因此,開展農業植保工作可以保障農作物的健康生長發育,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基層農業生產農產品的增產增收。
隨著社會的快速進步,人們已經解決了基本的糧食問題,開始重視農業產品的安全問題,而在基層農業生產中由于病中害對農作物的侵害,以及農戶采用化學農藥的方式對其進行防治,在此過程中由于農藥使用不合理(濫用或過量使用)而引發農作物及產品中的農藥殘留的問題,進而影響農作物的品質與安全,嚴重的直接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安全,同時也會對農業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在基層農業生產中重視開展農業植保工作,采用科學合理有效的方法來防控與治理農作物的病蟲害問題,減少使用農藥,從而保障了農業產品的品質。
在基層農業生產中進行農業植保工作,采用科學有效的的方法防控與治理農作物病蟲害,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戶節省了農業生產的成本,同時也增加了農產品的品質價值和安全性,此外,在基層農業生產中也會使用一定的藥品來保證農作物的健康生長發育,這也會使農作物及農產品上殘留農藥而影響農產品的健康與安全,開展農業植保工作促進農戶科學規范且合理的使用農藥,并適當減量使用農藥,既可以使農業生產成本有所降低,又可以保障經濟收入,同時也可以促進農業生態化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也逐漸增多,同時由于病蟲害存在著不確定性和流動性,從而也增加了我國農業生產中病蟲害的種類及發生頻率,應對這種問題,農戶通常會使用大量農藥的方式來實現病蟲害的防治,提高農產品產量的目的,但是這樣不但影響了農產品的品質和健康安全性,同時也對讓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不利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而開展農業植保工作就是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以此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與產量和保護農業生態環境,實現生態化農業,從而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農業植保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改善基層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農作物病蟲害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控系統,通過監測不同農作物病蟲害的種類,發生時間、發生頻率以及高發期并將檢測結果上報給相關技術人員,為技術人員提供建立完善病蟲害防控系統的數據基礎,建立完善的病蟲害防控系統,再向種植戶及時預報病蟲害的發生時間及頻率,促進農戶做好防范措施,從而減少基層農業生產中農藥的使用,促進實現農業的健康化與生態化,與此同時要做好病蟲害的檢測工作,根據基層農業生產中發生病蟲害的具體情況而采用科學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進行治理,減少病蟲害對農作物的損害,保障農業健康持久發展。
人們的生活習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正在被逐漸改變,同時在各個領域中科學技術都發揮在重要的作用,而農業植保工作在基層農業生產中的開展,也需要運用科學技術,首先是農藥技術的發展,緩解了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的多種問題,尤其是對于農作物病蟲害的防治,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濫用農藥,過量使用農藥等問題的出現,這些問題,不但影響了農作物產品的品質與安全,也對農業生態環境中的水質、土壤等造成了一定的污染,不利于農業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運用科學技術,加強農業植保工作,采用科學合理的技術手段來保障農作物安全,另外,基因工程也是保護植物的最新方式,基因工程就是利用科學技術手段對植物基因構造進行轉變,摒棄不良基因,促進優良基因發展,從而保障農作物免受不良因素影響而健康生長,從而有效保護農作物,促進農業健康持久發展。
新時期農業發展將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高效生態化,氣候變暖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以及農業生產中不斷加重的病蟲害威脅等等,因此,在基層農業生產中積極開展農業植保工作對農業經濟發展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基層農業生產產量和農產品的高質量,而且可以為農戶降低一定的農業生產的成本的同時增加其農業收入,同時由于控制農藥的使用而降低了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使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有效的保護,從而促進實現農業生態化與健康化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