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江天
(貴德縣農牧業綜合服務中心,青海貴德811799)
目前,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發展十分快速,同時也大力推動了農業現代化,從傳統農業轉化為現代化農業,利用現代化方式不斷增強農業生產力,并且在發展的過程中取得比較優秀的成績,人們清楚認識到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性。因此,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若是一直沿用傳統的技術,遲早會被社會所淘汰,而施肥技術是小麥種植技術的重要環節之一,需要講究合理施肥、科學施肥,才能夠大幅度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
基肥又稱底肥,一般將墊在壟底的肥料叫做底肥,在播種之前施用,將基肥按照層次進行施用,只有施用好基肥,為小麥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種肥是將小麥種子與種肥一起施用在土溝里,在小麥作物營養臨界期的時候滿足小麥的養分需求。在播種小麥之前,需要做好施肥準備,通過秸稈還田的方式,增加土壤有機質,整改土壤環境,保障土壤的通透性能。將有機肥、磷、鉀肥以及適量的氮肥混合成氮素化肥,將其作為基肥施在小麥播種溝里。對于養分含量較高和土質環境適宜的耕地減少施肥量,反之土壤養分不夠好的耕地則需要多加以施肥,保持土壤疏松,才能滿足小麥幼苗的生長需求,最終長成壯苗。因此,在小麥種植之前,需要做好基肥施用工作,確保土壤質地和養分能夠滿足小麥的穩定生長,最終提高小麥產量和增長效益。
小麥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地區,都會經過冬季,所以追冬肥也是小麥種植過程中必不可缺的環節之一。在冬季生長期,小麥需要加強養分的需求,在冬季施用肥料主要起到鞏固小麥根部的重要作用,并且為春季小麥返青的生長速度奠定扎實的基礎,最終有利于小麥長成壯苗。在基肥逐漸喪失肥田作用,薄地弱苗這種情況就需要及時施用冬肥。在合適的時機內施用肥料,才能確保高產麥田的產量和質量,所以在施冬肥的時候要了解和掌握小麥的生長狀況,還有根據小麥田地的土質情況,由此確定需要施肥的時間點以及肥料的用量,通常還需要根據小麥的品種和基肥的施用情況施加適量的冬肥,在施冬肥的時候還需要配合適量的水,否則容易影響小麥的正常生長。
在小麥生長發育的階段,應當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為了保障小麥在生長發育的時候能夠吸收充足的養分,需要及時施加返青肥。在小麥返青期的時候,小麥的幼苗移栽或者越冬之后,小麥會從黃色轉化為綠色,逐漸恢復生長。對于一些生長狀況比較弱的小麥苗需要在早春時節加以施肥,才能幫助小麥及時返青,為小麥的后續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小麥的穗數才能不斷增加,從而有效提高小麥的產量。至于高產麥田和旺苗麥田,土質條件和養分比較好,適應的土質環境和含量較高的養分所出產的農作物產量比較高,能夠保障小麥的健康生長,所以對于這類麥田來說是不需要施加返青肥的。
一般來說,在小麥拔節期,總是會有那么2-3片葉子沒有長出來,那么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施加拔節肥,促使這些葉子長出來,在施加拔節肥之后,長出來的葉子面積增大、顏色變深和壽命延長。小麥拔節的時候,正是小麥長出小花的關鍵時期,這時候施加肥水能夠促使分化小花的幼穗吸收到更多光合作用的產物,使得幼穗分化的小花越來越多,增強小麥葉片的光合強度,同時也可以增加小麥穗數。所以施用拔節肥對于小麥的生長是十分重要的,根據小麥的生長情況和氣候溫度調整和施加足量的肥料,不管什么類型的麥田都需要在合適的時間點施加拔節肥,既要防止小麥脫離肥料出現早衰的情況,也要防止施肥過度出現小麥倒伏的情況。
當小麥在孕穗的時候,需要及時施加孕穗肥,主要是起到提高小麥成穗率和結實率的重要作用。通常在小麥倒葉期施加孕穗肥,我國淮南地區的小麥品種主要是以中筋和弱筋為主,主莖總葉數在11~12張;而淮北地區的小麥以強筋為主,主莖總葉數在12~13張。對于不同地區的小麥品種,主莖伸長節簡數約為5個。晚播麥田的小麥生長量不足,主莖總葉數和伸長節間相對會少一些。因此,在小麥孕穗期需要及時掌握麥苗狀況、天氣情況施用適量的孕穗肥,在合適的時間點施用氮肥,能夠保障小麥在灌漿期不會出現早衰的情況。對于淮北地區的強筋小麥品種來說,在加強控制麥田整體條件的基礎上,增加氮肥的施用量,能夠提高小麥的質量和粒重。施用孕穗肥是小麥種植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術措施,整體施肥量應當占據小麥生育期的10%,一般春小麥的生育期為100 ~120 天,冬小麥是230 ~280天,所以需要根據不同類型的麥田和小麥品種施加尿素。另外噴灑含氨基酸水溶肥,不僅能夠增加營養,還能抑菌、抗病害、抗倒伏,保障小麥穗大穗長和粒多粒飽。
施肥技術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的具體應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應當對小麥的施肥技術要點和施肥時間進行嚴格的控制,在全面了解和掌握氣候溫度、麥苗情況,根據不同類型的麥田和小麥的生長特點進行施肥作業。全面了解和掌握小麥施肥技術要點,才能增加小麥的產量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