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遠強
(富川瑤族自治縣富陽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富川542700)
我國的畜牧業發展迅速,同時畜牧業的規模也在逐漸的擴大,但是在高速的發展過程當中,存在著動物疾病防控不到位的情況,不僅威脅牲畜的身體生命健康,也對人民的需求和經濟的增長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所以對畜牧養殖當中動物疾病病因的探究,對于提出有效的防治策略是非常關鍵的。
普通疾病是指在畜牧業養殖過程當中牲畜所產生的常見疾病,這種疾病一般發病較輕,治療時間短,容易康復,常見的普通疾病有內科疾病、外科疾病和產科疾病。
寄生蟲疾病是動物疾病當中最常見的一種,寄生蟲一般多為寄生在動物體內的蠕蟲和原蟲。通過不斷消耗宿主體內的大量營養物質進行存活,在此過程當中容易導致牲畜消瘦,并且降低牲畜的免疫力。寄生蟲疾病的傳播方式多為動物之間的相互接觸,所以在大規模的養殖場中,要注意對寄生蟲疾病的防控。
傳染病是動物疾病防控過程當中傳播最快,影響最大,并且有可能使人患病的一種動物病害。傳染病在動物疾病防控過程當中必須受到人們的充分重視,因為一旦防控不嚴,會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失和后果。
在動物的思想過程當中,由于人們認知水平的低下和管理水平的不足,容易導致動物原本所患病癥未能得到有效救治,并且使情況惡化。在我國現有的畜牧養殖體系當中,獸醫緊缺,這導致了當農戶在遭遇牲畜患病的情況下無處求醫,只能自行處理。但是農戶并沒有專業的獸醫知識,對病癥的判斷不夠充分,對藥物使用的劑量也不能很好的控制,所以使得很多病癥持續惡化,從而威脅到了牲畜的身體健康和農戶的自身財產安全。
由于動物生活在大自然中,對周圍的生態環境十分依賴,所以在當環境發生突然變化、或者環境受到污染而不適合動物生長時,動物的適應性會變差,同時免疫力也不能跟隨環境變化的腳步,導致動物機體出現功能性的紊亂或者是其他病患。
由于動物的基因或者是在胚胎過程當中,一些先天的缺陷或者后天的突發因素,從而導致的動物患病或者是先天不足,有可能來源于母體,也有可能是自身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無法預測。
在動物養殖過程當中首先要確定動物疾病防控的主要宗旨,即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首先,對養殖場的圈舍進行消毒,對于消毒劑的選擇、消毒時間的選定、和消毒保持時間的控制,都要制定嚴格的執行規范,并且有專人監督執行。其次,在消毒后要觀察動物對新環境的適應情況,如果發現有牲畜出現異常情況,要及時的采取處理措施,如將動物轉換圈舍等,并且認真分析導致動物異常情況的原因,停止使用原有的消毒劑,根據動物的情況做好記錄。最后,在對有毒素殘留的圈舍進行毒素的徹底清理,做到垃圾不過夜,毒素得到及時處理,給動物創造一個良好舒適、健康衛生的生長環境。同時還要做好動物飼養當中的營養均衡工作,對畜的飼料要進行嚴格的把關,不僅要確保飼料的衛生,還要保證飼料的營養均衡,對不同種飼料要進行科學的配比,實現經濟效益最優和營養價值最高。從而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也提高牲畜的身體免疫力。對于每天產生的動物垃圾,要分類處理,及時清運,減少病菌的滋生、保證圈舍的良好環境,促進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對動物飼養過程當中飼料用量要把握得當,根據牲畜生長的不同階段,進行適量的飼料投放。既不能投放飼料過少,這樣會使動物生長緩慢,影響畜牧業的經濟效益;也不能投放飼料過多,動物食用過量的飼料,會導致器官臟器負荷太重,容易產生內科疾病,同時多余的飼料也會滋生細菌,不利于牲畜的健康。
對于養殖過程當中動物疾病的防治,重中之重在于檢驗檢疫。檢驗檢疫作為疾病防治工作的前提條件,應該受到廣大農戶和農場主的重視。在動物的圈舍轉換或者是新品種的引入過程當中,要注意對轉移的動物進行消毒和防控,應該單獨隔離至少三天,如果沒有異常情況或者是發病現象出現再進行混養。定期對牲畜進行疫苗注射,從而提高動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在疾病高發季節,管理員要多進行動物的檢測和觀察,一旦發現動物患病,必須馬上將患病動物進行隔離觀察,提供最對癥的治療方案。如果有病死的動物,要根據科學的規范進行處理。
農牧業有關部門應該加強對農戶的科學養殖技術培訓,提供圖書、手機網絡等多種平臺進行知識傳播,使農戶對于農業養殖、動物常見疾病,以及疾病的救治方式等有更加深刻和廣泛的認識,同時要多培養獸醫技術骨干,定期進行培訓,不斷增強獸醫的專業基礎知識,也要多鼓勵農業技術人員走基層,無把手的教農戶實用的動物疾病防治技術。
目前我國的畜牧業養殖雖然處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仍然還存在很多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加強對農業養殖過程當中動物疾病病因與防控的探究,從而有針對性的做好預防工作,提高畜牧養殖過程當中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