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維峰
近年來,少數地方人大為了不斷提高代表建議辦成率,對所謂“質量不高”“難以辦理”的建議,向人大代表提出撤回的建議。這一做法看似直接減小“分母”,辦成率立馬提升,但有違代表法的規定,影響代表提建議的積極性,具有明顯行政色彩,不值得提倡。
代表法規定,代表有權向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提出對各方面工作的建議、批評和意見。建議、批評和意見應當明確具體,注重反映實際情況和問題。代表法盡管對質量提出了要求,但并沒有提出質量方面的硬杠杠,更沒有地方人大建議代表撤回建議的說法。人大代表來自各階層、各行業,特別是一些基層普通代表,掌握的法律政策、政情、實情可能有不準確、不全面的地方,這應該在允許的范圍內。而且各地本身就針對不同建議處理結果,分“解決采納、正在解決、計劃解決、留作參考”四類,這類建議有存在的正當性和合理性。
為此,我們首先要正確認識“辦成率”問題。提高代表建議辦成率,本身體現地方人大務實的工作作風,是值得肯定的。人大代表建議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每年的辦成率有高低的波動也是客觀的、正常的,不能按照政府工作的“下指標定任務”的工作方式,設置年初目標,追求逐年上升。人大代表建議辦理評價體系是綜合性的,既包括辦成率,也包括滿意率,還包括辦理工作過程、創新做法、群眾反應等等,不是僅憑一個數字就能夠全面說明的,因此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既追求“辦成率”,也不唯“辦成率”。
第二,要把工作重點放在全力督辦上。地方人大要綜合采取常委會重點督辦、領導牽頭督辦、跟蹤督辦、現場督辦、跨年度滾動督辦、詢問辦理情況、滿意度測評等各種方式,在加大督辦力度上下功夫。代表建議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有條件解決的問題,應督促承辦部門及時解決,使應辦成的建議全辦成。
第三,對“質量不高”的建議要妥善處理。對于“質量不高”“難以辦理”的代表建議,所提問題對加強和改進工作有參考價值的,承辦部門要將其作為社情民意,在今后工作中予以研究參考。對建議所提問題表述不清楚、過于籠統或部分內容不恰當的,可以與代表進行溝通,建議加以完善補充;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應當向代表說明情況,作出解釋,取得代表理解,但無需撤回。
第四,要做足會前功夫提高代表建議質量。代表建議質量直接影響“辦成率”,而提高建議質量不能靠會后撤回的操作來實現,需要在會前組織動員人大代表深入開展調研,精心謀劃意見建議。人大代表小組可以在會前對該組擬提出的代表建議進行集中研究、加以完善,從源頭上提高代表建議的針對性、現實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市人大常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