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1]家庭和學校為了學生的教育、培養開展家校合作工作,是學校和家庭信息交流和共同協作的方式。學生的教育和培養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更是一個家庭中的重要事情,在這項工作中,只有雙方協作,合理完成,才能起到更好的收效。
關鍵詞:家校合作;心理健康;重要性
近年來,在學生的日常管理、學業學習等方面,家校合作開展的比較成熟,效果也比較明顯。但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家校合作尚處于初級階段,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家庭教育的個性化特點,能更好的保證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成長。因此分析家校合作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探索和完善,促進其積極優勢的發揮。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家校合作的現狀
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應對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或多或少都與學生家庭和成長環境有關,所以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家庭的配合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我們現在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與家庭教育結合較少,甚至很多家長并不了解學校的教育工作,沒有辦法協助學校開展相應的工作。只有形成學校、家庭和學生三者之間的合力,營造良好的氛圍,才能促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進步和開展。
(一)家校合作的目標和內容不明確
目前,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應對過程中,往往是學生出現了問題才和家長進行溝通,需要家長配合,這樣的方式不能發展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而是用后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確定明確的家校合作的目標,指出明確的合作內容和框架,在學生入學初就告知學生家長,讓學生家長了解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以便在后期開展教育過程進行配合和更好地開展合作。
(二)家校合作的模式單一
當前高校家校合作的模式單一,只有通過輔導員老師或者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師與家長電話或者當面溝通或者家訪的形式來進行。在家校合作當中,學生一旦出現心理問題,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困擾。學校缺乏和家長的溝通,常常報著責備的心態,把責任都推卸到家長身上,進而無法有效的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而家長,也同樣認為是學校的責任更大,沒有教育好孩子,認為是學校的失誤。家校合作不暢通,從而導致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效果不理想。
(三)家校合作的過程中學校指導欠缺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內的開展情況已經基本完善,但是還存在,家庭的參與度比較低,涉及家庭、家長的活動并不多,以至于家長和學校的溝通、聯系較少,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高校還應組織家校合作相關活動,比如開展相關培訓,傳播心理健康知識,為他們在家庭教育中提供科學的方法。學校也應該加強宣傳工作,讓家長和學生更多了解我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活動的開展情況,讓更多的家長參與其中,為我們學生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二、家校合作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
《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強化家校育人合力,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以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影響學生,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實效。”[2]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了以學校教師為主要支撐外,還應該需要社會和家庭的支持和參與,家長和學校,互相配合,形成合力。
(一)家校合作是做好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潤滑劑
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90后、00后,家長一般是受過高等教育,對學生的關注度也很高,從原來單純關注成績,到現在會關注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所以我們家校合作,相互溝通,運用到我們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當中,學校能了解孩子成長環境和在家庭中的表現,同時可以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情況,更好的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預防,保證學生健康成長。
(二)家校合作拓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徑
在中學階段,學校也有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或者模塊,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也有一些了解,但是學生認識并不深刻。進入大學之后,學生面臨著很多的變化,對學生的成長和心理健康也有著一些沖擊力,這種需要我們建立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使學生能夠在大學階段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除了傳統的課程、講座等教育形式外,我們加入家校合作的內容,讓家長參與到教育和學習當中,既能讓家長在這個工程中學習心理健康知識,用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又能借助家長對學生的了解,確保我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三、家校合作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搭建家校合作教育平臺
學校和家庭應該合力推進家校育人工作的開展,學校可以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的形式,傳播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知識。家長可以通過家校合作平臺了解學生情況,同時充實自己,運用到自己的家庭教育當中。家長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和互聯網平臺,開展家校合作互動,比如心理健康教育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等,的打造多樣化的平臺建設。利用新媒體平臺,使家校合作更便捷,方便了家長和學校合作和溝通,有利于我們更好的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優勢互補,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家庭和學校在培養學生的目標上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學生能夠健康成長和更好的發展。學校和家庭只有更好的溝通和交流,才能充分發揮家校合作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學校、老師和家長應該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預防個案發生。同時,學校和家庭,老師和家長在教育方面都各有所長,家長和老師要優勢互補,共同提高。學校和家庭不要互相埋怨,要平等對待,互相尊重,通力合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目前我國高校,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問題,學生家庭也對學生心理健康,學生的成長成才也十分重視,這就要求我們家校合作育人工作能更好、更完善的開展,只用充分發揮好家校育人工作的功效,才能使我們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況,具備良好的心態、最終形成成熟的人格后,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大學生活,順利習得并提升職業技能,最終在職業生涯中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 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印發《高等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Z].教黨[2018]41號.
[2] 肖長根,田芳.家校合作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中外企業家,2018(16):206.
[3] 諶譽,等.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家校協作現狀分析——以上海高校為例[J].思想理論教育,2016(11).
作者簡介:高松巖(1986- ),女,河北承德人,河北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輔導員,法學碩士,思政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