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社保,“江湖”上流傳著許多讓人啼笑皆非的傳說,比如說,下面這些——
傳說:聽說醫保斷繳3個月會清零?
真相:醫保連續繳費年限會重新計算,但個人醫保賬戶是不會清零的。醫保斷了,醫保待遇從下個月起就停了,重新繳還是可以報銷的。
傳說:社保卡里的醫保錢可以取出來。
真相:一般來說,社保卡里的醫保錢是不能取出來的。正常參加了職工醫療保險的,每個月都會有相應的余額打入到自己個人醫保賬戶當中來,但這部分錢能不能取出來自己規劃使用,還和各個地方的政策有關。比如上海目前就不可以取現,但北京醫保個人賬戶中的錢會打到關聯的北京銀行醫保存折中,可以隨時拿著存折或者銀行卡取現。
傳說:社保卡不能直接在異省刷卡就醫。
真相:社保卡完全可以異地就醫,但如果需要結算報銷的話,是需要提前備案的,而且要在跨省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傳說:換工作后社保就斷了!
真相:如果你從一個單位到另一個單位工作,只要將本人的社保電腦號及身份證號碼交給新單位,便可由新單位申請參保。不論你是否停繳過社保,新參保時系統會自動將前后參保資料、參保繳費年限及個人社保賬戶積累額合并到一起。
傳說:農村人到城里打工,單位給繳一份社保,自己再買份新農合,可以報銷雙份錢!
真相:才不是!首先,在看病就醫時,只能以一種方式報銷。簡單地說,如果在住院時,你選擇了新農合,那么醫保將不會為你報銷;如果選擇醫保報銷,那么新農合將無法報銷。所以,新農合與職工醫保雙向繳費,實屬沒有必要。
社會保障卡,是由人社部門聯合合作商業銀行向個人發行的卡。具有身份憑證、自助查詢、就醫結算、繳費和待遇領取等社保功能,以及現金存取、轉賬、消費等金融功能。
社會保障號碼采用公民身份證號碼,要求全國唯一、終身不變、規則統一。
長知識!如何用好這張社保卡?
看完前面那些虛虛實實的傳說,你是不是既覺得好笑,又有點迷茫?社保卡到底該怎么用?要知道,社保卡的用途多達100多項呢!下面,我們簡單說下它的主要功能——
身份憑證:社保卡可用來辦理就業、失業、參保登記,可用于職業培訓、技能鑒定及各項就業扶持政策和服務等。部分地區還能持社保卡進入公園、圖書館、博物館。
信息記錄:個人基本信息、人社關鍵業務信息都在社保卡上記錄著呢!
金融支付:持社保卡可辦理存取款、轉賬、代收代付等業務。
就醫結算:一卡在手,本地和異地的醫療、工傷、生育保險醫療費可即時結算,掛號、診療等更不在話下。
自助查詢:手持社保卡,可通過自助機或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連接后臺系統,查詢個人就業、社會保障等信息,辦理相關業務。
繳費和領取待遇:社保卡可用于個人各項社會保險、人事人才考試繳費,還能領取各項社保待遇、報銷費用。有的地方還用它來發放更多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
拿到社保卡后,得先激活其社會保障功能和銀行賬戶才能順利使用。前者一般不用管,工作人員會在后臺批量開卡;后者則需持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到合作商業銀行網點辦理。
切記切記,及時修改社保卡的初始密碼!密碼有兩個,社會保障應用密碼可通過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經辦網點、自助服務設施或經過授權的其他服務網點辦理;金融應用密碼可通過合作商業銀行網點、電話銀行等渠道進行修改。
電子社保卡來啦!你申領了嗎?
您有沒有遇到過這些情況:準備去醫院看病,卻找不到社保卡了;在藥店買藥準備付款,卻發現社保卡忘記帶了……別慌!以后這樣的煩惱將不復存在,因為電子社保卡來啦,去藥店、醫院只需帶上手機就夠了!
電子社保卡作為社保卡線上應用的有效電子憑證,與實體社保卡一一對應、唯一映射。也就是說,電子社保卡相當于把社保卡“放進”了手機里。有了電子社保卡,以后辦理相關社保業務,即使忘帶社保卡,用手機掃碼也能辦理哦。
只要你手中有一張實體社保卡,就能通過授權的APP領取電子社保卡。比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APP、政務服務APP、合作發卡銀行 APP、規范的社會民生服務APP。現在,我們就以較常用的微信和支付寶為例,教您快速申領到電子社保卡。

微信:“我”→ “ 支付”→“ 城市服務”并選擇相應城市→“社保”→“電子社保卡”。

支付寶:在搜索欄輸入“城市服務”并點擊進入頁面→選擇“電子社保卡”。
是的,是同一張卡。社保卡是多險種通用的,只是因日常較多使用的是社保卡的醫保功能,所以大家比較習慣稱呼它為醫保卡。它的全名是“社會保障卡”哦。
全家可刷一張醫保卡,真的假的?
“別把自己的醫保卡借給別人用,有騙取國家醫保報銷的嫌疑,還可能被保險公司拒保!”你一定聽到過這樣的善意提醒。不過,現在醫保卡的使用有了一些新的調整,比如說,“家庭共濟結算”。以安徽省針灸醫院為例,該院率先在合肥實現了職工醫保“共濟支付結算”,一張醫保卡最多可為7名親屬支付醫藥費!那么問題來了,哪些人可以實現“家庭共濟”?
要獲得“家庭共濟結算”的待遇,必須符合這3點:1.提供人必須為合肥市城鎮職工醫保參保人員,且待遇狀態正常;2.享受人必須是提供人的直系親屬,包括父親、母親、配偶、子女;3.享受人必須為合肥市城鎮職工、城鄉居民醫保或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參保人員,且待遇狀態正常。
符合條件的提供人自行綁定賬戶后,即可享受“家庭共濟結算”。操作方法如下:登錄“合肥醫保”微信公眾號,點擊個人中心辦事大廳→個人賬戶共濟。
綁定后,當享受人在協議醫療機構進行符合規定的醫療消費時,出現無賬戶或賬戶余額不足的情況,系統將自動啟用提供人個人賬戶資金來支付費用。
注意!提供人應認真執行親屬關系承諾確認制度,務必保證直系親屬信息真實、準確、完整、有效,因虛假承諾或錯誤操作,導致的資金損失和其他附帶責任由承諾人承擔。
沒繳滿15年的“賺”了?
根據2019年的新規,生育保險將與醫療保險合并,統一繳費管理,待遇不變。以后對于我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了。
而繼7992億元養老金到賬并開始投資之后,醫保也傳來了好消息:2020年,醫保報銷的藥品將新增70個,包括抗癌藥,糖尿病、風濕等慢性病用藥以及兒童用藥等,而且價格平均下降了60.7%,其中的進口藥品也基本都是全球最低價!以50%的實際報銷比例來計算,參保人買這些藥個人自付的比例將不到以前的20%,個別藥品甚至不到原來的5%。這無疑是患者的福音!
不僅如此,社保對于補繳也有新規定,沒繳滿15年的可以說是“賺了”。
我們知道,至少要繳滿15年社保,才能在退休之后領取養老金,有的地方甚至要繳滿30年,才能享受“終生醫療報銷”的待遇。也就是說,如果沒繳滿15年,我們很難享受到社保真正的“好處”。不過現在,按照社保的新規定,沒繳滿15年的,可以這樣處理:
1.一次性補繳:這對于沒繳滿的人來說是件好事,可對于一直按時繳納社保的人來說并不公平,所以現在一次性補繳正在逐步取消,目前只有部分符合條件的人才能一次性補繳。比如在1961~1982年之間下過鄉的知青,2011年以前退休的國企和事業單位的職工,以及在2011年之前繳納過社保的退休人員(男65歲以上,女60歲以上)。職工社保轉為居民社保,在部分地區也可以一次性補繳。不過居民社保的待遇比較低,辦理手續也比較麻煩。
2.按年補繳:如果你不想轉為居民社保,也可以選擇按年補繳,就是在退休后繼續逐年繳納社保,直至繳滿15年。
3.延遲退休:類似于按年補繳,只不過是在職補繳,繳滿了15年再退休,可以減少一定的經濟壓力,但也會縮短領取養老金的時間。
4.放棄繳納:如果你覺得補繳成本太高,寧愿放棄領取養老金,那么你可以將之前自己繳納的養老金全部提取出來,但劃入統籌的部分是無法提取的。
總而言之,這幾種方式都需要我們做出取舍,但至少讓我們還有機會補齊15年,享受到社保的好處。
社保是一項國家福利,是普通老百姓為數不多的,可以“薅社會主義羊毛”的機會,且“薅”且珍惜。
◎文/本刊編輯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