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全偉

英國前首相希思曾這樣評價鄧小平:“我很享受和鄧小平的交談,而且發現他在陳述自己的觀點時既坦率又直接。我講什么,他看起來也總是樂于接受。對直截了當的提問,他答得也直截了當。他還喜歡用幽默給我們的談話增加點佐料。”作為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鄧小平的胸懷和氣度都是十分博大的,但這并不妨礙他樸實、幽默的語言風格。在闡釋一些重大的問題時,鄧小平善于用淺顯明了、生動形象的詞匯使其鮮活通俗,往往只幾個字就表達出其深刻的思想,且讓人容易理解,難以忘懷。
提起通俗,舉世皆知的是他的“貓論”。1962年7月,鄧小平在談到恢復農業生產的措施時,為了形象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引用了一句四川的俗語:“黃貓、黑貓,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貓。”這是“貓論”第一次公之于眾。后來慢慢傳為“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貓論”成為中國將社會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的一個理論標志。1985年,鄧小平再度當選美國《時代》周刊年度風云人物,“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被摘登在《時代》周刊上。“貓論”的影響擴大到世界。
由于種種歷史原因,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臃腫”問題由來已久。1985年6月4日,鄧小平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鄭重宣布:“中國政府決定,人民解放軍減少員額100萬!”對于裁軍,有人擔心會減弱軍隊的戰斗力。對此,鄧小平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虛胖子能打仗?”他還進一步說:拳擊運動員身體很重,但是不虛,虛就不能進行拳擊。我講過,我們的腫,真正打起仗來,就是跑反也跑不贏。
在嚴肅緊張或出現差錯的時候,鄧小平的風趣和幽默,往往能起到活躍氣氛、松弛神經的良好效果。
1960年,鄧小平率團參加在莫斯科舉行的一個國際會議。有一天,在激烈的爭論之后,中共代表團成員回到大使館的飯廳吃飯。吃飯時,大家都不說話,氣氛很凝重。這時,鄧小平忽然招呼劉曉大使的夫人張毅,笑著問:“張毅啊,你是江西人,你知道‘兔子吃雞這個掌故嗎?”
“什么,兔子吃雞?”張毅以為聽錯了。
“對,兔子吃雞。”
“哎呀,小平同志,我只聽說過黃鼠狼吃雞,可從來沒聽說過兔子會吃雞。”張毅欲忍住笑卻又忍不住,鼓著嘴巴搖頭,“而且還有什么掌故?”
“當然有掌故,此事發生在30年代。”鄧小平含笑望望大家。大家也都望著他,急切地等著聽下文。
“這事出在陸定一身上。”
“是在延安嗎?”有人問。
“是在延安,但不是延安的兔子。是有一次在延安作報告,談到托洛茨基什么什么的,他那個無錫話就糟了,說來說去總是‘兔子吃雞。我們有些同志聽完報告,總是不相信‘兔子吃雞,就像張毅現在一樣,邊出會場邊打聽:‘兔子吃雞怎么回事?沒聽說兔子還會吃雞呀……”
大家恍然大悟,飯廳里頓時笑成一片。剛才凝重的氣氛被這一片開心的笑聲一掃而光,大家的胃口也好了起來。
1988年1月,鄧小平以84歲的高齡接見了48歲的挪威首相布倫特蘭夫人。給鄧小平擔任翻譯的是后來曾任外交部副部長的傅瑩,當時她還很年輕,是第一次擔任高級領導人的會談翻譯,不免有些緊張。鄧小平向挪威首相說,他今年已經84歲了,但是傅瑩一不留神,將84歲譯成了48歲。當副外長周南把這一情形告訴鄧小平時,鄧小平不但沒有批評傅瑩,反而開懷大笑,幽默地說:“好呀,我有返老還童術,竟然一下子與布倫特蘭夫人一樣年輕嘍。”布倫特蘭夫人也笑得合不攏嘴,談話的氣氛變得輕松、和諧。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鄧小平的風趣幽默,也起著溝通情感的作用,使人在與他相處時倍感親切、輕松和愉快。
20世紀50年代初,鄧小平調到北京工作。子女問他:在重慶大家叫你首長,到北京叫什么?鄧小平用諧音回答:“在重慶叫首長(手掌),到北京叫腳掌。”從鄧小平幽默風趣的話語中,子女們感到了父親的可愛和親近。
1984年,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聯邦德國政府總理科爾一行。當科爾問鄧小平有什么長壽的秘訣時,鄧小平笑答:“我就是樂觀,天塌下來也不要緊。我是小個子,天塌下來有你們大個子頂著。”鄧小平的話引起了全場的一片歡笑。在愜意的笑聲中,大家向這位睿智、風趣的老政治家投去敬重的目光。